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政府和企业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的一种重要载体,在提升物流效率,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与商贸业、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物流园区有多种类型,而且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与物流功能,但真正能够集聚物流产业资源,实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  相似文献   

2.
在2008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来自制造业和物流业企业形成共识——我国亟须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与会专家还表示,目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实现联动的瓶颈在于相关服务标;隹的缺失,无论是服务标准还是技术标准都需要加快出台。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务外包已成为企业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2007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伯超 《中国储运》2013,(11):99-101
常州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急需现代物流业提供有力支撑。但政策系统性不强、装备制造业物流外包动力不足、物流业专业化高端供给有限等问题使得物流与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常州地区装备制造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政府、行业协会、装备制造业企业、物流企业四维视角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使物流界备受鼓舞,本栏目对此高度关注,已连续三期约请嘉宾做专题谈话节目。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物流业与九大振兴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业内人士称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并积极探讨如何加快发展物流业。本刊编辑部再邀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专家视点》栏目,就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所涉及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物流外包、物流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整合物流功能等话题深入探讨,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以来,国内物流界理论层面关于物流业振兴的讨论有物流供给与需求主体说,有物流业与制造业主动对接说,有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说,等等。尽管大多是坐而论道,却也颇具建设性。本刊也为此组织了专题版块。  相似文献   

7.
一、湖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近年来,湖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物流业的发展在转变制造业生产方式、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制造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湖北省物流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制约了制造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湖北省两业联动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政府高度重视两业联动的发展根据《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被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政府将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整合优  相似文献   

8.
张红星  胡军 《中国储运》2013,(6):109-110
随着精益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制造行业也在进行着精益化变革。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但只有以精益思想为指导的合作模式才能赢得市场。提供精益配送是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联动的资本。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使其被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将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并相继制定细则规划,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与此同时,生产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企业也在关注内部资源的整合与供应链的优化,密切了与物流业的联动。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产业内各类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仓储业,这棵"老树"如今也绽放了新花。  相似文献   

10.
这是传统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外包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也是主管部门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和挑战.尤其是对于传统国有制造企业,在传统大而全体制下,将物流服务外包会面临人员、车辆、场地库房、设备设施分流处理等一系列棘手难题,其中也包括敏感的利益平衡.从本案提及情况看,推动物流服务外包必须注意和处理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政策国家或出台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日前召开的2008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15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王慧敏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酝酿出台促进制造业与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产业,也是物流需求的重要来源,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业有较大的需求拉动和促进作用。快递物流作为物流业的分支,已成为制造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快递物流在“十二五”期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大好环境。首先是国家大力实施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为快递物流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侯静 《中国储运》2008,(3):24-2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物流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国的物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组织“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的召开;首届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开展等等物流业大事,昭示着2007年物流业发生着深刻变化和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而刚刚到来的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举世瞩目的“奥运年”。新的一年,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国的物流市场充满了新的商机。 正值辞旧迎新之际,“2008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15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于2008年1月19日在北京举行。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盘点2007年,展望2008年,陆会长以冷静而客观的眼光,对物流业的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交通财会》2010,(10):87-91
交财发[2009]8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有关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物流业现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交通运输企业正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但现行的有关交通运输成本费用核算规定满足不了交通行业物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成本核算的需要。为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规范企业物流业务成本核算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制造业与物流业缺乏沟通和衔接。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的物流发展受到制约。制造企业不放心物流企业的供应服务能力,物流企业也不了解制造企业的真实需求,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供应能力不够并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从9月25日在无锡锡山区召开的2006中国现代物流"锡山"论坛上获悉,随着我国制造业、商贸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也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已经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王佐博士介绍,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2%,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2万亿元,同比增加12.7%。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还停留在仓储、运输等基础性普通服务,由于竞争激烈,恶性价格战有增无减,因而,“联动”发展人心所向。当制造业规模较小的时候,制造业常常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模式,即制造企业自身承担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以及物流等所有活动,但由于规模的扩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企业因为资源约束不得不将物流等业务外包,由此产生了制造、物流等活动的相对独立。到了生产相对比较发达的今天,  相似文献   

18.
侯静 《中国储运》2008,(8):47-48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和企业积极参与下,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企业物流、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发展政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热点,政府部门和企业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大投入。但是,尽管如此当前的中国物流基础设施仍很不足,掣肘物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荛阳 《中国储运》2012,(3):101-103
在多方的推动下,我国"两业"联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进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第四方物流具有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优势,因此通过各个参与方的通力协作和通过各个环节计划与运作的协调一致,可以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从而为"两业"联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9,(6):124-124
时光倏忽,今年已过近半载,《中国储运》杂也出版了六期。此间,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中国物流企业经受了巨大的冲击与考验。经济寒冬之时,国务院确定物流业作为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给物流企业积极调整战略、优化内部流程,在困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创造了机遇。如何在此机遇中把握先机,与国家落实物流业振兴规划共进,正是本刊近几期报道的重点。一些企业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逆势而进、逆市而兴,让我们看到了物流业的前景与希望,也让我们看到物流的产业升级,将能带动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突围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