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以后,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阶层的一大特质,即个体文化身份的多重性。一个优秀的士大夫,可以既为循吏,又作师儒;既以诗文擅场,又恃书画独步。越往后发展,这种情况就越显著。降及晚清,已经是士林之常态,而出身于人文渊薮之地嘉兴的沈曾植,尤为个中之佼佼者。以诗而论,沈曾植是“同光体”诗人中与陈三立、郑孝胥鼎足而立的大家;以词而论,张尔田说他的词“自是天地间一种文字”;以书法而论,他的草书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以学而论,胡先骑推重他为“同光朝第一大师”。  相似文献   

2.
集体认同构筑下和谐的国家间关系是国际秩序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就是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正是这种集体认同的集中体现。"和谐世界"的提出及其认同的建构对于新兴大国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努力运用和谐世界这一超越旧式冲突思维的新理念来构建集体认同这正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应有之义。为此,中国需要与美、日两国加强战略互信与合作、实现认同变迁与认同磨合,才能突破历史上大国崛起所致的冲突定式,实现合作共赢式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它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它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信息,表现着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显示了我们民族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尊严以及高度民族文明的生命力.文章从书法的角度审察文字与书法的起源,探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通过对中国书法的艺术形式的描述,简述了中国书法的意境;从书法作品的布局之美、欣赏书法的笔画线条之美、欣赏书法的章法之美、欣赏书法的意境之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本文介绍了在大学里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书法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反映现实生活的快速性与真实性上,由于展示的是动态的生活,所以,电视新闻较之报纸和广播更加具备再现生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的美,在于它把画面形象之美与声音流动节奏之美熔为一炉,这种美的组合,不是一种凝滞不变的物态化形式,而是作为一种生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反映现实生活的快速性与真实性上,由于展示的是动态的生活,所以,电视新闻较之报纸和广播更加具备再现生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的美,在于它把画面形象之美与声音流动节奏之美熔为一炉,这种美的组合,不是一种凝滞不变的物态化形式,而是作为一种生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五千年书法艺术史上,钟繇和他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占有突出地位,享有崇高荣誉。钟繇在书法理论方面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他提出了“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每见万类,皆画象之”等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试从书法美学角度,对钟繇书法理论所包含的美学思想进行剖析,充分认识其在书法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的和谐之美既体现在人物个性的复杂特性之中,也彰显于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张力结构之中。伊利莎白的复杂个性是和谐之美的直接体现;理智和情感之间的张力结构也是和谐之美的表征。达西和伊利莎白之间的情和理的互补撮成了故事结尾的美满婚姻,从而赋予占社会主导角色的男性更多的情感内涵,凸显居社会从属角色女性的理性智慧,构建理智与情感的张力结构,成就男性与女性完美结合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8.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较为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让他广受关注与热议.其代表作《水洼》被认为是一部生态环境的力作,这种自然关照在2007年出版的小说《明天》中同样也能发现.本文透过生态批评的视角,运用深层生态学的理论来探讨格雷厄姆在小说中展现的生态意识并分析作者所传达的三重和谐之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9.
从批判人本主义美学的立场看,广义的时尚文化可以说是人类生活中一种以“感性之炫”作为本质特征的“炫美”现象,而狭义的时尚——时装服饰——则以一种十分典型的方式,彰显了时尚文化的这种“炫美”本质.因此,从“感性之炫”的视角透视时尚服饰的“炫美”内涵,我们就能发现它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的人本性、自炫性和大众主体性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大众商务》2008,(7):33-33
老孟本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天他在火锅店与朋友吃饭,去了一趟洗手间。他又看见了挂在卫生间墙上的那副漫画。一年前他来这里的时候,也挂着这幅漫画。说明这幅漫画一年都没有换了。他越想越兴奋,他冲到朋友身边问,你们看见墙上的那幅漫画了么?朋友们都说看见了!他又问,你们仔细看漫画上是什么内容?朋友又问答,当然知道了,在厕所那么乏味的地方,当然是有什么看什么了,角角落落里的东西都看的很仔细。  相似文献   

11.
杨军 《企业家天地》2009,(4):166-166
过去讲团结,现在讲和谐,和谐之于团结似乎更多一点文化的韵味,与文化传统联系更紧密。因此也更人性化,易于被接受。眼下和谐一词口头、书面出现的频率极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2.
书法猎奇     
你见过这样写的字吗?这是我学习书法时,在处理滴墨的过程中发现的字体,不过这种字体恰恰是书法界早已定论的笔病,称作丁头鼠尾。当时,面对具体的字我产生了一种想法,难道“丑”中就不能挖掘出“美”来吗?因此,我没有放弃,经过反复的研究练习,终于写成了这种别具一格的“新字体”,愿与广大书法爱好者商榷。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与自然亲和、统一的传统,追求天人感应,人与自然的交融,欣赏自然的韵味、含蓄和恬静。她深情地钟爱着人类历史上最有魅力最为永恒的美——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及相关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创造手法,及其所蕴含的  相似文献   

14.
大方与极致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在曲江宾馆的茶座里,我有幸结识了金花集团的财务总监鲁晓玲。她从人群中走来,高挑颀长,风姿绰约。只这一眼,她那优雅的气质、成熟的韵味便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如她身上柔和素雅的套装,精致得那样有品味,大方得如此有气度。我们认识后往来并不多,但却总想给她写点文字,既是因为那次美好的印象,也是出于对她的欣赏和对美的倾慕与颂赞。举凡世间之物,其美之极致必不外乎两种,一为单纯,二为丰富。单纯之美必以丰富为底蕴,而丰富之美又必以单纯为高格。凡物纯粹,则近乎极致;凡物复合,则臻于大方。这两种美似乎是两个极端,却在鲁晓玲身上统一得如此完美。人生是一场修炼,她竟通悟得如此澄明。无论是在西藏交通厅,在香格里拉酒店,还是在投资公司,抑或是现在的金花集团,她都用业绩诠释着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注解着大方与极致的和合之美。鲁晓玲是丰富的,高天厚土赋予了她柔韧的品性,非凡的历练造就了她果敢的毅力,广博的知识给予了她敏锐的判断力与洞察力,这都使她融合了灵性与知性之美,不经意间便流露出了成熟与睿智的风韵;她又是单纯的,她的精神家园在遥远的西藏,在神明的居所,在信仰的故乡。那是神灵放牧的群落,是心性生发的河源。她那率真的性情,...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艺术与设计作品,在其视觉传达表象的过程中,除了要表达普遍的审美需要外,都特别注重用主观的意趣和韵味来表现具体真实的客体形象。本文拟对“气韵生动”这一视觉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揭示“气韵”之美,以增强人们对艺术作品内在意境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6.
老孟本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天他在火锅店与朋友吃饭,去了一趟洗手间。他又看见了挂在卫生间墙上的那副漫画。一年前他来这里的时候,也挂着这幅漫画。说明这幅漫画一年都没有换了。他越想越兴奋,他冲到朋友身边问,你们看见墙上的那幅漫画了么?朋友们都说看见了!他又问,你们仔细看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哲学试图用存在一元论超越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论,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他将美界定为“美乃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改变了传统美学中美与真对立的局面,实现了真与美的内在统一,推动了哲学与美学的转向,但同时也在更高层次上陷入了主客对立的矛盾,美学又走入了新的迷惘。  相似文献   

18.
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书法教育需要健康可持续发展,认识书法教育自身的系统性与阶段性有其重要的意义。书法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与深厚的积淀,需要系统学习与研究;书法教育是综合性教育,通过书法学习,可以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书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人文学科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紧密结合,系统推进。书法教育要分阶段有序进行,应贯穿整个国民教育各个阶段,成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书法学习自身特点,分学段提出不同层级教学目标;书法教学单元与模块要分阶段与梯次,符合学生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9.
衣冠威仪的形成,源于衣冠在发展过程中的等级化、寓意化、职业化及审美化各种倾向的出现。据此,中国学位服创制应凸现“华服威仪”。其创制理念应该遵循外在之美与内在之美和谐统一、完美结合;凸现中华传统美学原则;通过选取自然物象或人造符号等象征手法的原则进行创制。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