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5,(8):41-41
全国经销商踊跃追逐“黑生”啤酒:烟台啤酒朝日有限公司推出的全国第一个个性化啤酒品牌——黑生,以其独特的差异化口感和国际顶级的品质,赢得了全国经销商的青睐,纷纷致电该公司要求合作,目前已签订经销协议200多家。青啤分渠道运作山东市场;重啤形成五大市场区域;燕京惠泉提出2005年营销规划;雪津江西新工厂提速;  相似文献   

2.
除了土著品牌珠江,金威,惠泉,雪津,青岛,燕京,华润雪花,重啤等品牌也插足华南,一个东莞竟然容纳了三大啤酒品牌100万吨的产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高翔 《华糖商情》2001,(32):19-19
江西省地处华南腹地,东与福建比邻。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现有啤酒生产企业18家,其中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仅有1家。由此可见江西省啤酒行业实力很弱,留有较大的市场空档,为闽啤大举进攻江西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以惠泉和雪津为代表的闽啤,在江西啤酒市场上与江西地产品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啤酒,北部以“青啤”、“燕啤”为主,瓜分北方市场,并大举南侵掠夺食客:南部以“珠江”为主,坐踞两广奋力北上,挤占市场;西部以“华润”、“黄河”为帅顺长江、黄河东下:挺进中部地区;东啤以“惠泉”为首从沿海向内陆挺进;洋啤酒则从天而降,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5.
良度 《华糖商情》2001,(19):28-28
相对于饮料界的平静,今年的啤酒战提前爆发。青岛与燕京在全国的并购战刚刚告一段落,蓝剑和重啤又在四川开了火,福建的惠泉也不甘落后,与省内各品牌展开激烈竞争,在三明与雪津、在福州与榕城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青岛啤酒要为百年庆典送上一份“大礼”,时空隧道只剩半年的里程。 从今年看,青啤首季利润大增,比去年同期增长80.49%,逼近去年全年的一半;青啤成功登陆台湾,掀起“热销”风潮;青啤以1.66亿元收购厦门银城啤酒,攻入福建市场,又欲一统鲁啤,……  相似文献   

7.
山东的啤酒生产企业明显地呈现出三大集团军格局:青啤是第一集团军;济啤、琥珀、克利策、烟台等属于第二集团军;三孔、汇泉、广寒宫、柳泉等属于第三集团军。青啤的品牌优势明显,地位不可动摇,第二集团采用的是个性化发展策略,而第三集团则采用低价冲击市场;另外听装啤酒也是鲁啤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6):30-30
甘肃省市场上的啤酒品牌相对较少.地产强势品牌只有黄河、西凉、五泉三个.前属于黄河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后面两个属于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啤酒市场一直是地产品牌的龙虎斗.宝鸡啤酒曾试图在兰州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淘汰出局。近年来,国内啤酒业两巨头青啤和燕啤也开始渗入甘肃市场,尤其是青啤并购西安汉斯后,兰州等市场上一夜间遍布汉斯啤酒。黄河集团、.农垦集团据此都做了不少调整,以求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9日,世界第一大啤酒商比利时英博集团以58.86亿元收购雪津啤酒(超过百年哈啤的50亿元),成为中国啤酒行业最大的外资并购案。雪津仅用5年的时间在1.5个省(福建全省,江西占一半),从1999年销售额2亿元、亏损4千万元,发展到2004年销售额18亿元、利税6.6亿元,创造了一个堪与蒙牛相媲美的经典案例。蒙牛用5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实现3年销售额达100亿元的“蒙牛速度”(全国性面上扩张),而雪津则用5年时间从濒临倒闭到企业价值达58.86亿元(深度分销高份额占有市场)。  相似文献   

10.
动态     
《糖烟酒周刊》2005,(13):23-23
燕京拟年斥5亿收购啤酒厂;喜力收购中国大富豪啤酒股份;北京生啤进入石家庄;厦门啤市三强争锋;听装中华纯生啤酒买二送一为聚会游玩助兴。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国的高档啤酒消费市场已基本被"百威"、"贝克"、"蓝带"等洋啤酒占领,国产啤酒大多在中小城镇和农村徘徊。随着中国加入 WTO 日程的迫近,国啤与洋啤的较量必将更趋激烈,惊心动魄。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洋啤酒在我国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占去我国高档啤酒消费市场的三分之二强。面对洋啤的冲击,国啤已有累卵之危。  相似文献   

12.
记者近日从青岛啤酒董事会了解到,青岛啤洒拟在泰国设厂的计划已得到董事会批准.这将是青岛啤酒在国外建设的第一家工厂。据青岛啤酒消息,泰国啤酒生产基地计划一期年产能4万千升,但青啤董事会没有给出具体的开工建设时间以及详细地点。  相似文献   

13.
颠覆“三啤”继2006年8月、9月先后在济南、青岛、徐州三地开始的新一轮大规模扩张,今年春节前夕,青啤公司又在位于平度的第三有限公司实施新的大动作。2月12日,年产40万千升啤酒项目一期签约暨奠基仪式在平度经济开发区顺利举行。有分析认为,此举标志着青岛啤酒战略发展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预示着青岛啤酒加快市场扩张再度发力。  相似文献   

14.
赵菁  周淼 《广告导报》2004,(6):55-56
我国现有啤酒企业400多家,啤酒产量发展迅猛,位列全球第二,其中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有23家,其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当前,国内颇具实力的啤酒品牌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啤酒、珠江啤酒、哈尔滨啤酒、惠泉啤酒、金威啤酒等(如下图:中国主要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冬天面前,是无奈的躲藏,还是积极发现和寻找机会?显然,有眼光和有胆识的企业会选择后者。就在这个别样的冬天和临近岁末之时,本月9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啤酒集团3家国内外知名啤酒企业,联合上演了一幕贺岁剧,过瘾之余,更多的是给人以信心和启迪。记者赶往烟台了解到,这次三方共同签署的协议是,由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啤酒集团,共同组建烟台啤酒青岛朝日有限公司。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与烟台啤酒集团将分别向青岛啤酒转让各自持有的2%和37%的股份,从而使三方对烟台啤酒的控股比例变更为:朝日啤酒51%,青岛啤酒39%,烟台啤酒10%。对于此次合作,各方的综合评价是,由此实现了通过资本运营平台的合作联盟撬动供应链的协同共赢,开创了中国啤酒与外资啤酒合作的新模式。除此之外,笔者还有自己的另外感受,相对于以往国内啤酒龙头青岛啤酒的并购与合作区域而言,青啤此次与烟台啤酒深度合作突出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过多年整合与扩张并举的青岛啤酒,越加重视其合作伙伴的资产优良性,而非简单的拿来主义;二是早已有之的青啤与烟啤合作还说明,长期的青烟威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16.
叶岩峰 《中国广告》2002,(11):55-57
雪津对于福建人来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牌,十多年来,雪津一直演绎着福建啤酒业的神话。早在1996年,许多外资啤酒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时,建厂才10年的雪津就被评为中国十大民族啤酒品牌,并连续5年蝉联福建啤酒销量第一。然而,1998年啤酒业的大环境也使雪津卷入了以量制胜的价格促销战中,使产品形象受到很大破坏,品牌急剧下滑。庆幸的是,1999年7月,雪津新一代年轻的领导班子上任,大刀阔斧地进行各种改革,并经过两年的市场整合推广,雪津啤酒一路凯歌高奏,高端市场的份额逐步上升。继2001年雪津产销量历史性地突破30万吨大关后,2002年上半年雪津产销量再上新台阶,达到20.6万吨,产销量和增幅均居福建省第一位,跻身全国同行十强,曾一度被福建媒体称之为"雪津现象"。同样曲折的是,十多年来雪津的品牌内涵和广告诉求,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广告语来看,不管是早期使用的"享受生活,还是雪津",还是之后的"飞越世纪难忘雪津",都难以真正诠释雪津品牌的个性内涵。直到  相似文献   

17.
杜福泰 《糖烟酒周刊》2005,(30):A002-A002
近十年左右,在中国啤酒工业的兼并整合和集团化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大国争霸”、“百家争鸣”、“大中小国并存”的“春秋时代”。未来的发展还有许多变数,因此不能因为中国啤酒三大集团青岛、华润、燕京的鼎立就说中国啤酒工业进入了“三国时代”,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啤、中原地区的金星、福建的雪津、广东的珠江、湖北的金龙泉、深圳的金威、兰州的黄河等颇具成长性的啤酒集团,都有进一步发展成为后来居上的大型啤酒集团的背景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 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后,青岛啤酒集团9年来共投资六七亿,先后兼并了西安、上海、广州等地的40多家啤酒企业,但这40多家企业却是1/3盈利,1/3持平,1/3亏损。2003年,燕京、青岛、华润三大啤酒集团兼并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啤酒业的竞争已从资源争夺转入资源整合和品牌竞争的新阶段。青啤百年大庆之际,百年青啤如欲继  相似文献   

19.
作为啤酒行业唯一一家未被外资控股的本土品牌,燕京啤酒"一主三辅"(主要是以燕京啤酒为主品牌,龙头市场以北京为主,辅品牌包括惠泉、漓泉、雪鹿分别以福建、广西、内蒙古三个市场为基地向外发展)战略使其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黄更 《华糖商情》2001,(16):30-30
西南是我国啤酒业争夺最激烈的地方之一。2000年.青岛、华润、蓝剑、重啤等几个巨头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市场大战。但是,这一系列的争战对云南啤市影响不大。云南是我国啤酒工业较为落后的省份之一,2000年。云南省啤酒总产量仅为15.68万吨,在全国各省市啤酒产量的排名中位居倒数第8位。产量少、消费量也少,所以云南省并不像山西、天津那样由外来品牌居主导地位,地产啤酒就基本上满足了本省消费的需求(2000年,云南省啤酒产量还出现了负增长)。云南啤酒外来品牌很少,量也不大,不足以影响到云南啤市的品牌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