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靖 《中外管理》2009,(10):21-21
中国人常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路径来看,有人总结:前30年的主题落在了革命二字上;后30年的主题落在了改革二字上。30年往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很多人自然会追问:第三个30年呢?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世界近代以来天下大势的发展中居于怎样的历史地位呢?这需要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来加以观察。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实现的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同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紧密相联。这两大历  相似文献   

3.
历史往往是回过头来看才更清晰。回顾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63年走过的路,意义非同寻常。"前30年"我们干了许多大事,有了不起的成就。"后30年"我们开了许多先河,有了不起的创造。任何企图否定"前30年"伟大成就,抹煞"后30年"非凡业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同时,还必须明确,没有"前30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就没有"后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9,(2)
30年,不仅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改革开放30年以后的方向抉择,始终是经济学家思考的问题。那么,未来30年中国会怎样?我们不妨聆听一下经济学家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9,(2)
30年的发展,让我们倍感幸福: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再过30年,当站在岁月的峰巅,回望来程,我们到底能走向何方?答案取决于每个人,取决于我们今天播种的希望。所以,在这里,我们真诚的用文字寄语,让现在告诉未来,让温暖告诉前方,我们要在梦想中起步。  相似文献   

6.
30年与30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说:我们都是历史的人质。无论精英、平民、参与者、旁观者、得势者、落伍者、前卫者、失踪者,人很难逃出自己的历史境遇。1920年,哲学家罗素在北大担任客座教授,一年后离开,隔年写出《中国问题》一书。中国文化正在发生急遽的变化——只要文化问题能够解决,无论采用哪种政治或经济制度去实现这一目的,我都能接受。更早的时候,托尔斯泰给辜鸿铭写信:中国人所担负的工作,依我看起来,不仅把他们自己从痛苦里面释放出来,并且还要把这个过渡时代的出路指示给一切的民族。在现代化转型期,如何保持独立的知识分子传统和可持续的商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反省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30周年。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在总结回顾过去30年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把目光投向行业未来的30年,多思考一下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利于开拓行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把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8.
钟伟 《英才》2012,(5):32
30年好梦有多少是可以复制到未来的?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国泰民安的伟大时期,就物质财富的充裕而言,已超越了文景、贞观和康乾雍等历史盛世。思考未来30年,也多少让我们心中有某种不确定性,好梦会有梦醒时分吗?我将违背在《英才》开设专栏以来的数字  相似文献   

9.
30年     
到处在谈30年,报纸电视互联网。我觉得这30年要是再晚几年来到,恐怕得憋坏一大批人。  相似文献   

10.
走过30年     
《中外物流》2008,(5):4-4
1978年,中国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 人生30而立,转眼间物流在中国的发展也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路程,中国现代物流业“而立”了吗?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思索物流业30年的发展历程,令人陷入深思。  相似文献   

11.
流变30年     
1978年到2008年是中国市场经济风起云涌、思想变革波澜壮阔的30年,而在我国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史上,也是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30年。  相似文献   

12.
30年30本书     
30年,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推出了文史类读物"30年30本书"。这些书,是否也曾经震撼过您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18日,中央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值此重要时刻,我们从2008年第12期起,陆续刊登纪念文章《30年改革开放,30年质量管理》。30年前的这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春风,也拉开了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序幕。作为30年改革开放和30年质量管理的见证人,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唐晓芬女士撰写的这篇纪念文章,以其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回忆和总结了在波澜壮阅的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推行中国特色全面质量管理伟大实践的辉煌里程。文章既有我们耳熟能详、亲身经历的大小事件,也有年代久远、对年轻人来说闻所未闻的故事。文章从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侧面,浓缩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历程。读来亲切感人,又友人深思。文章共分三章,已先后刊登了《30年改革开放,30年质量管理(上)》,讲述第一个10年的“全面质量管理来了”;《30年改革开放,30年质量管理(中)》回顾了第二个10年的“与国际接轨”。本期刊登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质量管理(下)》,主要内容是回顾第三个10年在“入世后的挑战”中的质量管理。限于篇幅,本期刊出第一部分。本篇文章发表之际,正遇金融危机挑战之时。在1988年、1997年,我们都曾经受了险恶危机的考验,迎来了发展的十年,又十年、再十年。长篇纪念文章《30年改革开放,30年质量管理》,将为我们渡过此次危机,提供有益的经验,带来深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2月18日,中央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值此重要时刻,我们从2008年第12期起,陆续刊登纪念文章《30年改革开放,30年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迅速复苏和飞速发展,到今天已经30年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30年来房地产业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一家企业在人才方面可以找到好的人,在融资方面可以找到融资的管道,那他一定不是中小企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但是一个企业从小慢慢开始成长,他可能要克服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台湾60年发展,前30年我们看到王永庆;后30年我们看到郭台铭。我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两个了不起的企业家如何把最有能力的人才聚集在身边。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是内地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周年。30年来,中国物业管理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30年来,我们有艰难的探索,有失败的辛酸,也有成功的喜悦,走过了国外同行需要上百年才能走过的路程,用自己的行动抒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行业发展史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张小建同志为由他主编的《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一书所作的后记,稍有改动。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在回顾自己30年工作经历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就业再就业工作30年的画卷。我们感慨中国就业改革发展30年的峥嵘岁月,更向30年来为中国就业再就业工作付出辛勤劳动和心力支持的人们致以敬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事业地位空间:企业家。企业家这个词一直到1986年才允许在官方媒体上出现。但如果今天你问一个7岁的中国男孩他长大以后最想做什么,企业家很可能被排在前4位。实际上,企业家现在也是中国媒体与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自1980年1月创刊,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中,它跨越两个世纪,历经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身处中国与世界波澜壮阔的大变革时代,正因此,也有了它不同寻常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