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连日来,中国股市脆弱的表现已经向决策层发出一个不容忽略的信号:春节后新一轮的股市大跌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于今年出现"春季行情"的预期。自从中国平安公布再融资方案导致股市大跌之后,市场就患上了"融资恐惧症",只要有再融资的消息传出,个股没有不跌的,大盘也难逃下跌的命运,投资者闻风而逃,再融资俨然成为股市的杀手。从这个角度来说,再融资无疑在中国股市立起一面"恶"的镜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在今年首季遭遇"再融资恐慌"。先是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引发金融股暴跌,紧接着,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又因再融资传言导致股价放量下跌。上证指数从1月18日收盘的5180点,迅速跌至3月25日的3629点。投资者更是损失惨重。去年再融资还是利好消息,而今年投资者已闻之色变。大规模的上市公司再融资,业已成为近期最热门的话题,许多市场人士纷纷将股市近期的大跌归罪于再融资,将平安、浦发的再融资计划称之为"恶意圈钱";而对此观点持反对态度的人则不断为再融资开脱,认为再融资是上市金融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新老股东也能从中长期受益。一时间,关于再融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2008年初的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计划暴露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面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融资效率低下,忽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较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大股东通过再融资获取控制权私人利益等,因此,政府应完善融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刚刚开始,中国股市就深陷"重婚门"。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引发金融股暴跌,深发展、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又因再融资传言而导致股价放量下跌,从而沸沸扬扬、真真假假的再融资传闻,搞得资本市场鸡犬不宁。将增发、配股等"再融资"行为比喻为"重婚",是著名企业家尹明善先生在"股市婚姻论"中的精彩比喻,他还把IPO上市比喻为"结婚",并分为"早婚"和"晚婚"。其实,将上市和再融资作为企业家圈  相似文献   

5.
<正>1月21日,中国平安跌停,1月22日,继续跌停;2月20日,浦发银行跌停;2月22日,大秦铁路跌8.04%;2月25日,中国联通跌停。一时间,"再融资"三个字如同魔咒一般笼罩在A股市场之上,涉及其中的公司无一不被重创。增发对于中国股市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为何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洪水猛兽了呢?市场普遍的观点是近期宣布的再融资金额过大,A股市场当前的资金面无法承受。市场究竟能有多  相似文献   

6.
2008年刚刚开始,中国股市就深陷“重婚门”。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引发金融股暴跌,深发展,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又因再融资传言而导致股价放量下跌,从而沸沸扬扬,真真假假的再融资传闻,搞得资本市场鸡犬不宁。  相似文献   

7.
股市“泡沫”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股价短期内持续迅猛上涨、投资者非理性入市及股市剧烈波动。股市“泡沫”源于大量资金持续盲目涌入,但随着这些资金的回归理性,股市“泡沫”必然会破灭。我国股市的真实“泡沫”要大于名义“泡沫”。今后几年内,我国股市的“泡沫”还将继续增加,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止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尤其是要防止国际游资对我国A股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中国股市,似乎得了"星期五综合症"。探究其病因的过程中,让我们警惕"政策市"的死灰复燃!以"五卅"下跌为代表,投资者对政府调控股市的意图予以了过度的反应,而政府则使用了"精明"但不"高明"的方法使得其与投资者之间产生了沟通障碍——种种事实都说明,投资者已  相似文献   

9.
浅析“大小非”减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经济师》2009,(8):77-78
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三年有余,随着非流通股限售期的结束,“大小非”陆续解禁进入股票流通市场。“大小非”解禁的高峰与当前一轮股市的暴跌在时间上产生重叠,因此引起了诸多猜疑。是否正是由于“大小非”减持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造成了股市重挫?有关争论愈发激烈。与此同时,股市呈现出的朦胧迷离状态使得广大投资者难辨“大小非”减持真相,一度表现出巨大的恐慌。为了剖析“大小非”减持实质,文章在追溯“大小非”减持起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小非”减持的主客观动因,同时阐释了“大小非”减持对投资者心理层面因素的影响,分析“大小非”减持给市场带来压力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旨在对规范“大小非”减持的合法有序操作提供一点浮浅之见。  相似文献   

10.
马坚 《资本市场》2008,(4):37-38
1月21日,中国平安跌停,1月22日,继续跌停;2月20日,浦发银行跌停;2月22日,大秦铁路跌8.04%;2月25日,中国联通跌停。一时间,“再融资”三个字如同魔咒一般笼罩在A股市场之上,涉及其中的公司无一不被重创。  相似文献   

11.
杜佳琪 《经济论坛》2009,(18):48-50
再融资方式一直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不同再融资方式的选择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预案公告对股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债务再融资或股权再融资,市场没有对其中的任何一方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在股权再融资的三种方式之中,市场有明显的倾向性,定向增发成为市场的最爱。  相似文献   

12.
恶意再融资是近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焦点议题,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囿于监管者视角,鲜见基于投资者视角所做的研究。本文针对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表现形式及其相对重要性,对中部四省投资者做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本文归纳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恶意的12种主要表现形式,发现上市公司在再融资计划推出前1年给高管发放巨额薪酬等6种行为是典型恶意行为。进一步地,本文研究认为,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是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企业内外治理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相关利益主体寻租活动的理性选择;现有的再融资审核监管程序对抑制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行为作用有限;虽然恶意再融资行为对公司业绩具有负面影响,但在再融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受短期利益诱惑,上市公司仍热衷于恶意再融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爆发的由美国房屋价格大跌、贷款和其它与房屋相关资产价值的损失引起的金融风暴,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全球主要股市因此大跌。逐渐融入全球全融体系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仍偏外向,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在美国国民借钱消费模式终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随之受到影响。中国政府与企业界正视危机,抢抓机遇,勇敢地接受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引入优先股作为再融资的新工具,对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和增加投资者投资品种都是好事。优先股具有一般股权融资不需强制付息、不会提高企业负债率的优势,又具有债权融资的杠杆效应,还不会让大股东失去控股地位。此外,其较高的分红水平和优先分红权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收益。但再好的工具也有可能被当成圈钱工具。在之前的定向增发再融资、配股再融资实施过程中,不少上市公司再融资前突击分配上市公司的  相似文献   

15.
杨扬 《经济导刊》2011,(3):22-23
2010年1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披露,某国际投行涉嫌操纵中石油等对指数影响较大的大型蓝筹股,在国外进行的股指期货上牟取暴利,这是导致2010年11月中国股市大跌的诱囚。文章指出,11月12日股市的暴跌,除了市场本身调整的需要之外,上调印花税谣言和某国际投行向投资者发出卖出中国股票的邮件则是大跌的导火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股市一直低迷不振.一些富有探索和冒险精神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致富机会。他们发现.中国近邻越南的股市初创不久,是一座尚待发掘的“金矿”,于是纷纷加入去越南股市“淘金”的行列……  相似文献   

17.
范志方 《当代经济》2018,(13):24-26
我国A股市场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自2015年以来的三次股市“暴跌”反映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亟待完善.本文在回顾了我国股市泡沫破裂后的一些表现,提出在制度、市场、投资者层面上应形成股灾机制,认为政府对股市的扶持不应该只关注股票的价格,而更应该关注股市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2月24日,赛迪传媒(000504)公布了2002年年度主要财务指标,每股收益0.09元。赛迪传媒虽然每股收益不高,但业绩却同比大增470.08%。为此,公司同时公布了增发6200万股,要募集资金3.6亿元的再融资方案。赛迪传媒前身ST港澳,经重组后实现扭亏,业绩有了提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也开始算计着如何圈钱了。据统计,在2003年前两个月,深沪股市先后有十几家公司公布了增发、配股或发行可转债等再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央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的下调、股市大跌、国家对房地产投 资需求的猛力调控都导致大量的资金进入债市,但种种迹象表明债 市出现的是非理性繁荣  相似文献   

20.
常颖 《生产力研究》2007,(10):46-47,145
解决封闭式基金缺陷、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博弈决定了“封转开”是封闭式基金封闭期满后的可行处置方式。根据封闭式基金和股市的现状,“封转开”宜采用渐进式方案,并辅以权证等手段减少投资者的损失和对市场的冲击。“封转开”不会对我国股市产生严重的冲击,有利于我国股市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