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合同自由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合同自由也应当有其边界和限度。其中,合同第三人的权利就是对合同自由的一种限定。从法律正义、价值等角度考虑,应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合同第三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5.
当今世界,发展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发展暴露出的合目的性、舍规律性问题,局部的、短期的理性与长期的反规律性问题,以及人的理性有限性等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对发展的伦理反思。文章试从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以自由的视角反思发展,为理性发展提供一种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6.
7.
笔者按照权利关系,把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即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划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分原则,即个人所有与共同占有原则、个人民主与共同管理原则和个人自由与共同发展原则。其中,个人自由与共同发展原则的要点是:个人自由权派生、制约和监督文化领导权。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个人自由权,个人自由权派生、集合为共同发展权;共同发展权派生文化领导权,后者通过塑造人格来改造意识形态,构建自由人联合体,达到实现个人自由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农梅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10):29-3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各国都在竞相发展各类自由经济区,并将其作为拓展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和沟通与外部市场联系的重要渠道。在白俄罗斯,建立自由经济区的历史虽然不长,却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制定了《在白俄罗斯组建自由经济区的基本思想》,把创建自由经济区视为实现国家经济开放原则的重要一环。自由经济区的作用与提高经济自由化和对外经济活动的积极性紧密相联。它可以加强本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极大改善国内市场的投资环境。其特殊的 相似文献
9.
学术的繁荣往往和学术自由息息相关,学术自由长期以来被许多学者誉为大学生命的真谛之所在。从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始终沿着学术自由的轨迹在发展和演进,学术自由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较大并且广为流传的人本主义思潮之一。让·保罗·萨特“存在先于本质”是最典型的“存在主义”思想。关于“人”的探讨有史以来从未停止过,萨特的人学思想,学术界一直以来都对其褒贬不一,对于我们思考本世纪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人”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本文从萨特的基本思想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阐述并从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辩证的看待“存在先于本质”。 相似文献
11.
徐小云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7):19-20
1992年12月6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签署《吉尔吉斯共和国自由经济区法》。该法是吉尔吉斯斯坦自由经济区建立和运行的法律基础。该法第1条明确指出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自由经济区的概念和目的。吉尔吉斯斯坦的自由经济区是在该共和国一些州、区和市专门划出的、在经营管理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的特殊区域。建立自由经济区有以下5个目的:一是有效地吸引共和国的一些地区和全共和国参加 相似文献
12.
自由问题讨论已久,康德的自由观影响深远,也是众多思想家争论的话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自由的分析揭露自由实现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14.
15.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现金中满足以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后NPV>0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的那部分现金流量"。也就是满足全部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之后的剩余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目标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话,这种自由现金流量必须支付给企业的股东。自由现金流量越大,企业价值越大,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崭新条件;同时,适应知识经济要求不断地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也促进了知识经济的深化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崭新条件;同时,适应知识经济要求不断地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也促进了知识经济的深化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由现金流量在被哈佛教授迈克.约翰逊首次正式提出后不久便被运用到企业价值的评估方面,提高自由现金流量则意味着增加企业价值。但从代理问题角度探析,在低成长性的企业中,企业管理者若不将自由现金流量用于增加企业价值和股东利益增加,自由现金流量则必将转换为自由现金存量,从而增大代理成本,降低企业效率。因此,笔者从自由现金存量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中自由现金存量与流量的关系以及提出遏制代理成本的相关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还是股东的企业?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企业的目标还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手段?这些争论由来已久。从企业的契约性质出发,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解释框架来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既定制度背景、法律和文化传统约束下的实现机制。我们认为,研究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的条件与约束比单纯的目标或手段争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