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而言,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两个环境因素的制约,一个是自然环境,另一个是国际环境。国家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互利耦合,简称为生态现代化;国家现代化与国际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简称为国际现代化。如果把国家现代化的自身努力看成是内因,那么,国际环境就是国家现代化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的性状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周毅 《改革与开放》2003,(1):28-29,27
<正>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所提出的,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任务,在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适时提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新的战略思想,尽早使中国城市人口达到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格局的剧变揭开了国际新秩序的序幕;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日益深入的改革开放将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体化步伐。这就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跨世纪发展的主旋律。 在这个主旋律下,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已展示在广州市人民面前。从现在起至21世纪上半叶,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广州市尽早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历史赋予广州市人民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密切注视全球化这一时代脉搏,构建了一系列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战略思想.这些思想的构建同时考虑了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时代潮流,二是民族传统,三是社会主义制度.要深刻理解这些思想,已经不能单纯从社会主义自身发展这一传统解释主线出发考虑了.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工业化需满足更高的后发赶超要求,信息化肩负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城镇化事关经济内生动力生成,农业现代化则最具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空间落实上采取效率优先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类型出发,推动最具潜力和最具优势的地区率先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率先探索和引领示范作用。区域重大战略的六大区域有三个位于东部地区,一个位于西部地区,两个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非简单的从属关系,两者并行不悖,均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党和政府总结我国建设的历史经验,吸取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经验和教训,不断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性抉择。随着21世纪的即将来临,可持续发展这一跨世纪的话题,已越来越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从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一、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内涵1、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最早源于环境保护,来自…  相似文献   

7.
<正> 一、国际战略联盟及其特征国际战略联盟,也有人称跨国战略联盟,首先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它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  相似文献   

8.
论桂林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又堂 《特区经济》2009,(5):207-209
桂林旅游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客源市场已经日趋饱和。为了寻找旅游发展空间的新突破,就必须开拓海外客源市场。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宏伟战略目标。作者对桂林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背景条件、特殊内涵以及战略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分析,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和平崛起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代表着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本文旨在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做出框架性剖析。其主要内容是 :从理论角度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理念的变革 ,强调中国外交进一步体现“有所作为”的观念之源 ;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之核心为积极参与战略 ;就实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即强调以发展实力为核心、根据崛起目标调整国家间关系、学会更好地利用国际机制以及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相互协调等。  相似文献   

10.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处在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本身也成为战略期环境的重要变量。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转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发达国家要维护其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权力关系,使其会遭到多种力量的制约和遏制。中国要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关键在于能否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互信关系和制度化合作机制,使军事互动能够在相互不感到威胁的框架内进行。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产业链的调整是一个不同角色、不同力量、不同因素的互动进程。中国要练好内功,在深化改革与加快开放上有大的进展,取得成效,就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铺垫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国际战略理论 ,这些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 ,在具体内容的发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摈弃理想主义 ,准确定位中国与世界关系、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关系和近期斗争目标 ;反对冷战思维 ,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提出了与西方政治家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国际战略思维 ;确立了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目标模式 ,有效避免了“应急式”、“撞击反射式”的被动应付的做法 ,确保我国外交工作按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2.
邵风高 《环球财经》2010,(10):57-58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出现较大波折,华尔街投行顺势启动做空方案,将会给对中国经济带来相当有杀伤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钟立华 《老区建设》2008,(16):19-21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战略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新要求新发展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和浙江省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宁波实际作出的极具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今后一二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宁波改革发展进入整体提升、全面推进的极为关键的时期。当前  相似文献   

15.
余钟夫  阎勤 《港口经济》2003,(3):8-9,25
战略创新思路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宁波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必须实行战略创新,即由分散单一的战略推进转向集中合成的战略推进,坚持不懈地全力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科教兴市”、“城市化”、“国际化导向”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放眼长远,立足当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隔离是中国现代化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并非执政者随意的行为,而是多年来逐步成形的产物,其最基础的制度保障就是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户籍制度和城市就业与福利制度,这些条件决定了中国的城乡隔离是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种配套工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电力企业也开始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所要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电力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结合自身的特点,加强管理,不断创新,以便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财务战略作为公司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职能战略,财务战略的制定及优化为企业提供了财务管理布局上的指引。本文以华能国际为例,对其财务战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对本国国际化的推进和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扩大了国际联络,重视了吸取国际上的技术和经验。是在国际化不断深入与提高的过程中,才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前景可期,短期规模有限,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必须与中国经济服务化的方向和当前宏观调控的要求相结合。推行消费税以解决发展服务业的政府激励机制问题,通过规范政府服务采购行为引导国内服务市场培育,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向市场释放优质资源,鼓励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推动个人教育培训费用免税的立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促进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利用我国的跨国公司渠道优势等,有利于推动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