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信用卡诈骗罪逐渐成为高发的金融犯罪,其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最为常见且危害性较大。只有准确把握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成立要件,确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主体,谨慎推定持卡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明确有效催收要件的具体标准,才能完善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3.
信用卡在金融领域的普及使用是一种国际趋势,我国信用卡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而且随着花期、汇丰等四家外资银行先期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信用卡市场方面长期积累的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必将给中国信用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要想迎接挑战,信用卡业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调整策略,尽早与国际接轨实现产业化运作。基于此,本文对国内相关机构在信用卡策略的运用和完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金融诈骗犯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支付手段,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人们消费生活的各个角落。随着信用卡申领使用的越来越普及,信用卡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司法实践活动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5.
刑法理论界关于研究信用卡诈骗罪的文章和专著已经很多,但在具体认定信用卡犯罪时依然存在难以认定的现象,基层公安法制预审民警在审核信用卡犯罪案件时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模糊现象,以及根据实践中对打击和预防信用卡犯罪的需要,笔者对日常案件审核时常见的信用卡犯罪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增强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打击和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信用卡套现"使用"诈骗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析,似乎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但根据刑法罪刑法定原则,暂未有一个刑法条文对信用卡套现的"使用"诈骗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不宜将此认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7.
8.
信用卡作为一种全新的被称为"电子货币"的金融工具,因其既可以避免携带现金的不便,又可避免识别假币的不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信用卡运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银行及信用卡持卡人造成经济损失。很多骗子利用人们对信用卡这一工具了解较少、安全意识差,使出种种手段骗取钱财。因此信用卡持卡人如何提高信用卡的安全使用意识,掌握信用卡的运用技巧,降低信用卡的使用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10.
11.
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犯罪,也是现时社会常见多发的犯罪,从理论上对信用卡诈骗罪犯罪对象进行探讨,对于准确地确定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正确地对借记卡诈骗行为和虚拟信用卡诈骗行为定罪具有重要意义,最终保证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力推行消费信贷,而信用卡消费信贷又是信贷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用卡消费信贷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应调整发卡机构运营模式,完善信用卡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风险管理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3.
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仅限于以与申请人不一致的虚假身份证明骗取。要视骗领目的认定骗领行为的罪与非罪。不具有诈骗故意与非法占有目的使用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盗窃骗领的贷记卡并透支使用的,不能按照盗窃罪处理,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14.
银行卡以其便捷、安全、实用而深受人们喜爱,刷卡消费、转账、汇兑、交费等已经成为比较普及的金融服务形式,因此,我国信用卡的发行量持续放量高攀。截止2008年底,全国经银行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处于高发态势,因此而引发的储户与发卡行之间的诉讼纠纷也屡见不鲜,银行在诉讼中往往提出己方不存在过错及储户未妥善保管密码的抗辩.通过合同法律关系的角度对银行在信用卡诈骗中储户的损失承担责任的法律基础进行研究,期望进一步厘清其中的法律关系,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针对银行发放的信用卡而进行的诈骗活动呈现出高发、多发态势,诈骗数额呈逐年上升态势,成为当前金融犯罪中的突出问题,这不仅侵犯了银行、特约商户及信用卡持有人的合法利益,还严重地扰乱了金融秩序。本文力图从商业银行的视角,针对信用卡诈骗提出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诈性手段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文通过对贷款诈骗罪的概念,贷款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的分析,对于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恶意透支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信用卡业务面对的一种严重风险,而且作为信用卡犯罪的一种,其特征相对其他信用卡犯罪有特殊之处,准确界定和理解恶意透支,对司法实践和犯罪构成理论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围绕恶意透支本身及其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并为完善立法提出了建议,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