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企业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硬组织形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由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变革,还是迫于竞争压力民营企业的自我完善,都或多或少地引进了一些符合现代生产经营规律的西方管理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变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会计委派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体制的翻版 ,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卷土重来 ,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反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公有制企业 (国营企业、集体企业 )的财务负责人就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免的 ,其基本职责之一就是代表政府监督厂长执行国家的财会制度。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国家对国有企业财会负责人的任免体制进行了改革 ,规定企业的管理人员 (包括财会负责人 )由企业经营者决定 (《企业法》、《公司法》、《会计法》) ,以适应企业转变机制 ,实行政企分开 ,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 …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向企业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企业按照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销售,国有企业如同企业的一个车间,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权力和利益,管理体制十分僵化,制约了企业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薛莉 《企业天地》2002,(2):23-24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体制大转变,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体制日渐显现出与市场主流的格格不入,国有企业在与其他所有制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这主要是由国企旧体制的缺陷所致。旧体制使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采取国家计划生产、计划供应、计划收购、计划调拨、计划销售的办法;国有企业的财力分配采取国家统收统支、税利混算,国家财政与企业财务连档,及利润上交、投资下拨、折旧统用的办法;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采用财政预拨、银行包供、国家保底,价、税、财联动的办法。国有企业在这样的经营机制下,养成了…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骨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负债经营状态。要解决国有企业的这种困境 ,就需要极力推进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 ,使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包袱 ,轻装上阵 ,融入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之中。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背景一、历史原因。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国有企业与专业银行之间的债务问题有着较深厚的历史根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等环节都高度集中在政府的直接控制和计划指挥运转中 ,企业缺乏自我积累 ,企业流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即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形成了单一的、僵化的企业制度模式,致使企业由此失去了活力。在大力提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笔者认为: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对于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选择不同的企业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企业的内涵 (一)国有企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有企业(stateowned)是指国家所有的企业,是由国家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投资,并对其拥有所有者权益的企业。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就是指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家作为惟一的出资主体出资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为全  相似文献   

8.
1传统企业成本控制的缺陷分析 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因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成本控制成为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而成本问题一直是束缚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的瓶颈.企业正努力寻求更好的成本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巧华 《企业导报》2011,(22):37-38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已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体制改革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但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制度烙印,目前仍存在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反正在企业环境、企业制度、企业机构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企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了改善各项现状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企业为适应现代经济规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进行的一种企业体制的转变,它是我国整体经济改革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融入世界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这与过去一些行业或企业在经济运行不良和经营不善的条件下被迫下岗分流不同,而是兴企富民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不可能产生和培育出真正的企业家。因为计划经济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具有符合于计划经济的要求和运行特点的素质-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计划。而市场经济中产生的企业家则是自主地进行企业这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生产经营管理,不受行政机关的直接控制。他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而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重新确立,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2.
张倩 《公司》2000,(4):40-41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我国的国有企业普遍面临摆脱对政府的依赖、转换经营机制、自主自立走向市场的考验。然而,我国的国有企业,一开始就与计划经济体制紧密相连,这种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就是政企不分。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的调控者,又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的职能;在企业内有劳动者和经营者,但无所有者。这就使企业在面向市场的无法行使决策的职权,从而使国有企业不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政企不分已经成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主要障碍。 政企不分及其给国有企业带来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附属于政府之下的生产单位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主体。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要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多方面的内容都与财务管理发生着紧密联系。企业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资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不能把财务管理从属于其他管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要想抓好企业管理,必须首先抓好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杨静 《新疆财会》2006,(3):54-56
一、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内部控制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内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控制模式为实现国家计划服务,由于国家计划规避了大部分市场风险,国营企业的控制方式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而现代企业的控制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许多国有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仍按老观念和过去思维方式经营国有企业,对推向市场所建立起来的新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和相应的约束机制难以接受和适应。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最大症结是产权模糊、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管理混乱,不仅造成企业效率和效益低下。缺乏生机和活力,而且导致企业所有者“缺位”。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约束十分薄弱和乏力。容易形成企业“内部人控制”。目前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形式和手段大多是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延续下来的,  相似文献   

16.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我国当时经济困难、物资异常短缺、国内积累能力不足,通过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来进行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最需要发展的部门,完全排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企业与国家的利益不存在矛盾。而目前我国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在这种体制下各种经济成分相互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而国有企业除了履行经济职能以外,还要履行其他非经济职能,因此就出现了国家的宏观利益与企业的微观利益相互冲突,国有企业如果顺应国家的宏观利益,势必要影响自身的微观利益,因此企业是…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管理中心,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财务管理地位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  相似文献   

18.
谈逃税避税节税问题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曾晓晖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从于国家计划的安排,发生亏损,由国家弥补;盈利则上交国家,企业不承担盈亏的责任。由于当时不缴纳企业所得税,也不考虑所得税方面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转...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管理当局外受同业间剧烈竞争以及消费者的强大压力,内受股东分红派息的期望和员工增加待遇的要求,处境相当艰难。此种情况迫使企业必须改变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传统的成本观念,加强成本管理,抑减成本,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此,我们认为: 一、企业竞争优势强在成本优势 市场经济,就意味着竞争。我国现今绝大部分行业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众多企业,产品的质量(技术规范)标准化,市场的弹性系数小,价格基本上有规可循,企业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同行业之间,无论在国内市场上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主要决定于成本优势,即成本的高低,因为  相似文献   

20.
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重要的方面是转换经营者机制。不转换经营者机制,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则很难实现。本文试就此问题作番探讨。 一、经营者的形成机制 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味着要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并由市场形成经营者,靠市场来配置经营者,实现经营者由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需要以下的步骤和条件。 1、经营者的市场化和职业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只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企业的领导者也是由政府任命的,属国家干部系列。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