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许召元  李善同 《经济研究》2006,41(7):106-1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区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持续扩大的历程。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近年来我国的地区差距发展趋势出现了一定的变化,2000—2004年,我国的地区差距仍然在持续扩大,但扩展的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缓,2004年出现了地区差距缩小的迹象。本文考察了地区差距变化的决定因素,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存在条件收敛性,同时也存在促使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因素,通过对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分解,本文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地区差距发展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部经济发展资金问题与金融深化改革白克荣令人忧虑的现实:东西经济差距扩大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西部经济发展,国家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上严重向西部倾斜,包括向西部投入巨额资金,大大加强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基础,1952~1981年,陕西、甘肃、宁夏、内蒙、...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政策(上)魏后凯,刘楷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西差距的扩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九五”计划和第二个十年规划期间,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地区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并促使其朝着不断缩...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地区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的扩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缩小东西差距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它需要经过许多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如果我们对缩小东西差距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仅仅把国家对中酉部地区特别是落后和贫困地区的政策支持看作是一种短期的临时措施,那么将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地区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从1980年到1995年,中部同东部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由3…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两方面分析了1981—2009年东北三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化,结果发现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差距呈现绝对差距上升、相对差距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旅游服务贸易地区差距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差距扩大会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扩大同样会扩大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1990年~2005年中国人均GDP省际差距及其变化进行产业分解,认为1990年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是第二产业的地区差距,而第二产业向东部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制造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边缘化"区域,中国的地区经济差距也由此持续扩大。基于此,文章认为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伴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进入非农行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数量也日益增长。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农村已跨省转移劳动力中的较大比重就业于东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东部地区转移就业。这必将极大加速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剧。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跨省转移明显地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藏资源等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性因素,而地区间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策资源、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等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主导因素。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快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互补整合,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赵曦 《经济纵横》1996,(6):15-18
资源配置市场化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赵曦导源于地区倾斜或循序推移战略所形成的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空间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地区经济的倾斜发展,使长期形成并在解放后逐步缩小的东西部经济差距又被迅速拉大。在目前我国的...  相似文献   

11.
技术演化是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基于1999-2019年成渝地区142个县(市区)、637个专利技术领域的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成渝地区技术演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区域发展阶段和技术含量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均存在促进作用,同时,技术关联在先发地区和低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而技术转移在后发地区和高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存在“倒U”型影响,邻近地区技术演化对本地具有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成渝地区同时发挥技术关联与技术转移的作用,在发达区域技术关联强的领域加大要素投入,鼓励技术落后区域进行技术引进,加强区域协作,破除研发要素流动壁垒。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经济运行理论认为:居民不论是居于城市还是农村,其经济收益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上我国城乡差距悬殊,缩小城乡差距的现有措施成效不佳,且城乡差距仍在扩大。通过对现有的缩小城乡差距的理论进行反思,发现导致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政策不同,城乡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政策和保障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变化的新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杰  赵浩  郭锐 《经济地理》2022,42(1):1-11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把握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和成因,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沿海与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有所减缓,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呈现有所扩大的趋势;城市群之间、欠发达区域之间等南北方同类型区域间差距全面拉大;城乡差距普遍缓和,经济发展越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依然越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边境省份和邻近国家之间,我方超前发展普遍加快。进而讨论了产生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的原因,针对我国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近期,把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适应南北差距扩大的规律,激发南方发展的动能,使之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打持久战的部署,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应将扶持相对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政策的重点;面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以解决新基建"嫌贫爱富"为抓手,扭转区域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持续扩大的格局,激发创新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积极发展乡村的特色传统产业、鼓励富裕人员和知识分子回乡创业等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长江沿江地区发展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沿江上中下游经济发展差异是我国东中西差异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差异原因主要是历史基础、区位、交通、政策和投资导向等的影响。今后应加速中上游开发开放,加强交通建设,在中上游重点扶持一批经济核心区,促进区域经济联合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弥补农村清洁取暖支出可承受能力的研究空白,通过测算35个试点城市清洁取暖支出需求及支付压力,定量分析农村清洁取暖支出的可承受水平,并提出后续实施清洁取暖以及优化补贴的政策建议。得出结论:35个试点城市的农民可承受的取暖支出为1554~3876元/年,在现行运行补贴政策下,31个城市的农民可以承受天然气采暖支出,所有城市均能承受热泵型电采暖支出,只有17个城市能够承受非热泵型电采暖支出。提出建议:在后续实施清洁取暖方面,优先实施农房节能改造,降低维护结构传热;在电采暖技术上优先考虑热泵型技术;在补贴政策调整方面,试点城市应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中央财政支持政策应加大对财政收入较低地区的倾斜。  相似文献   

17.
赵跃利 《生产力研究》2012,(5):35-36,60,261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80—2007年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的发展,二元化的经济、管理、政策因素是城乡差距产生及扩大的主要原因。从量度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来看,城乡差距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性,由于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部分条件天然地存在差别,因此,城乡收入差距不能完全消除,只能付诸行动缩小差距并将其控制在一个限度内,文章对此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空间二元市场结构约束下的中部崛起障碍及突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一国市场发育存在发达与落后的空间二元市场结构下,市场经济体制因其天然存在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累积的区域两极分化机制,并最终表现出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差距拉大而非共同富裕.这种空间二元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对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构成内在约束,并衍生出相应的崛起障碍.实现中部崛起关键在于国家要通过利益机制、政策制约和信息导向来弱化市场机制对区域差距扩大的负面作用,而中部本身更要重视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以建立可持续的自我快速发展机制,实现自身崛起.  相似文献   

19.
Economic disparity between ethnic groups is sometimes supposed to be the main driver of ethnic conflict. Understanding the extent and the sources of such disparity is then important to help formulate policies that aim at avoiding further conflict. This paper analyzes economic disparity between Kyrgyz and Uzbeks in southern Kyrgyzstan. These groups were involved in violent clashes in the recent past. Using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2005, we show that, in contrast to the public perception, Kyrgyz households have slightly higher expenditure than Uzbek households in urban areas and about the same level in rural areas. The gap in urban areas is mostly due to smaller households and higher education among the Kyrgyz. We also find that Uzbek households are better off than Kyrgyz households in terms of the value of housing property. We argue that the house value gap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Uzbeks having larger houses, which are home to larger families and serve as a basis for running small businesses.  相似文献   

20.
正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10年左右的周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总规模需要达到1.5亿到两亿人。城乡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竞争正在趋于激化。大中型城市将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就业岗位正在成为国际竞争中最稀缺的资源。就业优先应当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取向。劳动力市场发育要优先于其他要素的市场发育,就业岗位增加要优先于社会收入水平提高。就业政策的重点是要防止供求不平衡导致交易价格被压低到供给成本之下,同时保证有限的就业机会优先分配给最优秀、最有效率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