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分析●刘凤芹谢适汀一、问题的提出由于粮食品种的特殊性,粮食生产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的生产导致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调节)粮食价格的变化,一般是3—5年一个周期。每逢粮食大丰收时,必是粮价急剧回落时期,相反当粮...  相似文献   

3.
4.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刘立新一、我国粮食生产,任重而道远"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保证我国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永远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马克思说:"一切劳动者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产食物为目的"',"而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粮食问题却远没有解决,饥饿仍是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问题.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根除饥饿."然而36年过去了,面对世界上每年数百万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许多国家普遍缺少粮食的严峻现实,联合国粮农组织似乎再也没有勇气作出类似的承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粮食产量要达到33亿吨,才能基本满足需求.由此不难看出,粮食生产问题将是各国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以极大精力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探讨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对策,显然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鸿 《当代经济》2010,(10):6-8
本文用中国1985-2008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为了深入研究我国粮食发展规律,摸清各种因素作用于粮食生产的机理,文章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各项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王伟,邓蓉农业生产最大的产品是粮食,粮食生产又是衡量农业生产状况的重要指标。粮食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几乎是没有弹性的。当一个国家粮食欠收时,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政府都必须设法进口粮食,以解决人们对食物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有着重大的区别 ,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区别与联系体现在哲学观点与思维方式、生产力发展动力、生产力的推进进程与方式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特色理论",是一个高屋建瓴、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系统论分析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思维,可以看到,特色理论体系主要由目的元、目标元、导向元、能力元、活力元五个内在系统构成,可称为五元构建。其中每一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紧密相关地共同作用于一个整体,由此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系。而纵贯其中的是一线,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可谓一线贯五元。其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想,是特色理论的精髓和灵魂。今天,我们学习特色理论,只有从整体系统着眼,才能更有助于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其内在的情激,掌握其思想实质和精髓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同志多次论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题。这一思想初步表明了经济建设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子玉 《生产力研究》1993,(6):37-41,3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起基础作用的是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思想。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产物,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发展,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由经济方法论、经济发展观和经济价值观所组成.经济方法论体现了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重要特色.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邓小平发展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经济价值观是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利益忠实代表者的根本立场的鲜明体现.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10)
辩证唯物主义是把现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唯物辩证法研究劳动问题,首要的是立足物质资料生产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探讨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运用矛盾法分析劳动这一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从历史主义出发研究劳动所处状态的变化,也就是劳动形态的变迁,持续深化对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方位的认识,从根本上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王志 《生产力研究》2007,2(11):1-2,7
邓小平的人才观,内涵深厚、特色鲜明、意义隽永。他提出"没有人才,我们的事业不能成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广开进贤之路"等重要观点,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提出的一系列富有远见的重大决策 ,全面落实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向全党全社会提出“四科”要求。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阐释了制度变迁的动力与源泉、制度变迁的方式与途径、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归宿,以及制度变迁绩效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中国国情和经济转型的实际而形成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制度公平与和谐分配的观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整体方向仍然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20.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充分体现出时代特色、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开辟了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局面,时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