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韩建交13年,经贸关系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3亿美元,到2005年就突破了1000亿美元。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同时双方还各是对方第二大的商品进口国。据韩国报纸报道,2005年,韩国对中国出口620亿美元,韩国商品占中国进口市场的11.7%,仅次于占中国进口市场15.2%的日本。同年,中国向韩国出口了386亿美元。中国商品占韩国进口市场份额也是连年上升:2000年是8%;2001年是9.4%;2002年是11.4%;2003年是12.3%;2004年是13.2%,超过了美国,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韩国第二大进口国。我们已经习惯了我国市场上的韩国现代汽车、三星anycall手机、LG家电,乃至铺天盖地的“韩流”文化产品。其实,“中国制造”的产品在韩国同样有不小市场。  相似文献   

2.
来自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设法将产品销售到美国市场。 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管理董事Michael Dunne在车展期间指出,第一辆向美国市场出口的中国车或将来自于国际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生产工厂,比如本田在广州建立的出口工厂。Michael Dunne认为,奇瑞可能是第一个将旗下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本土制造商,但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吕昊 《时代经贸》2007,5(3X):63-65
2007年2月,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490.2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281.44亿美元,同比增长42.76%;进口总值208.7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4%。与2005年相比,去年汽车整车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整车出口(含底盘)34.24万辆,同比增长98.13%;出口创汇31.35亿美元,同比增长96.62%。此外,载货车和客车出口,也同样呈现旺盛增长势头,载货车出口15.55万辆,同比增长61.08%;客车出口2.72万辆,为2005年的1.2倍。轿车、载货车和客车三个品种共出口27.52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80%。我国汽车出口数量和出口创汇都超过进口数量和用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顺利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个领域的合作均取得可喜成果。中俄经贸关系更是取得了新突破,2004年中俄贸易跃上新台阶。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0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12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8.5%。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四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2004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8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1.4%;从中国进口4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3.5%。俄罗斯实现贸易盈余35.7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增幅近1.1%。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从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的种类、出口区域、出口企业性质等方面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国零部件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关键零部件大多由外资企业所控制,中国汽车整车企业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协作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扩大同中国的经贸合作本刊讯(记者郭蔷)在最近举办的94北京国际酒店和食品展览会期间.新西兰驻华使馆商务专员司徒文先生对新闻界说:“中国是新西兰的第六大出口市场,去年中国直接从新西兰进口的产品总值5.3万新元,比前年增加了44%,另外经香港进入中...  相似文献   

7.
李德阳 《发展研究》2006,(12):26-27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2005年农产品出口额达27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9%;2006年上半年农产品出口140.7亿美元,同比增长9.3%.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五位。这些业绩的取得,主要依托于我国近1.4万家农产品出口企业,然而,由于这些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时间短、经营规模小(1.4万家农产品出口企业中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367家,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1,(20):30-32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0周年,两国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我国海关统计,2007年1-10月,中俄双边贸易达到393.5亿美元,同比增长41.9%,其中中方对俄出口234.3亿美元,增幅83.1%;中国自俄罗斯进口159.2亿美元,同比增长6.7%。俄罗斯成为中国第8大贸易伙伴。而根据俄罗斯海关统计,中国已成为俄第3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0.
《时代经贸》2004,(5):28-29
中国入世至今.随着出口市场的扩大;企业享受着巨大的商机.可是企业的日子也并非象想象的那么安稳。不同的国家在不同或相同的时间对中国种类不同的产品采取各种措施,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可谓是“福兮.祸之所伏”。单是看看国外对中国产品的特保调查.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价格上的竞争力给进口国造成的恐慌.并继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相似文献   

11.
服装之乡蓄势待发--温州市服装出口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丹萍 《经济论坛》2002,(15):51-51,56
一、温州服装出口现状据浙江省温州服装商会统计,2001年温州服装出口额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6.4%,呈现迅速增长之势。能否把温州建成中国服装名城,对温州的外贸出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温州服装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1.与进口服装相比,出口服装价格低廉。目前温州的进口服装大多是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档次较高的名牌服饰,如每件衬衫进口价格高达10美元至30美元,而出口服装价格相当低廉,每件衬衫多在FOB1.00美元左右。2.从出口地区来看,温州服装在国际上已占有一席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外贸总额突破1422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其中贸易顺差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然而,在中国成为贸易大国的同时,出口质量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出口总额中50%以上为外资企业(其中外资自有品牌占很大比重).中国中资企业名牌出口所占比重不到3%,全部出口商品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0%。可见,品牌建设,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浙江汽车业异军突起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高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中国汽车最快最好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国内汽车的产量在5年内增长了3倍,中国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的排序从过去的第8位上升到前3位。2005年,中国汽车出口第一次历史性地从数量上超过进口。目前中国汽车和零部件的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陈丽 《时代经贸》2008,6(3):47-48
中国对日贸易中食品出口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一直以来,中国对日出口食品也一直采取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运输环节也有极为严格的流程规定。据国家质检总局介绍,日本2007年进口中国食品102万批,73亿美元,占日本食品进口总量的16%,自中国进口的食品2006年的合格率达到了99.42%,  相似文献   

15.
《时代经贸》2012,(13):20-20
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我国汽车出口总体态势良好,汽车出口已连续两年呈高速增长。据中汽协会统计,2011年全国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汽车84.95万辆,同比增长50.03%,成为拉动2011年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力量,汽车出口交货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截止2011年底我国汽车商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20个。  相似文献   

16.
文化贸易发展对于提升一国“软实力”和打造“贸易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业品贸易领域广泛存在“进口引致出口”机制是中国货物出口奇迹产生的重要原因,该机制在文化贸易领域是否同样存在对于中国文化贸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中国文化贸易微观产品层面六位码数据,对文化出口指标进行了二元边际结构性特征分解,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总体来看,文化产品进口对出口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进口引致出口机制在中国文化贸易中并不存在;第二,文化产品进口对文化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并不存在显著的引致效应,文化产品进口对集约边际甚至还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第三,上述结论在不同的二元边际指标和持续期分样本估计中均成立,尤其是二元边际水平较高的核心文化产品和具有较长贸易持续期的产品样本;第四,细分不同类别来看,目前仅在图书及其他印刷品比较标准化的文化产品贸易中,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进口引致出口效应。总体而言,进口引致出口机制在文化贸易中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可能是导致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相对迟缓的重要原因,未来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进口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将是强化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1):F0003-F0003
中韩两国建交20余年来,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经贸合作成果尤其令人瞩目。2012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较建交之卡刀增加50多倍,年均增幅高达21.77%。两国领导人确立的到2015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投资目的地,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继续以大多数人预计的速度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顺差激增却出人意料。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继续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进口660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贸易顺差达到10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8.6%。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中国货物出口额的世界排名为第4位,进口为第3位,但应当看到的是.2004年以来,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原油.钢材及铁矿石等原料价格自2003年以来暴涨43%。例如,2005年4月1日.继2004年进口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18.6%之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进一步上涨71.5%。这是亚洲铁矿石价格史上最大的涨幅。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关于加工贸易内涵的界定以及其具有的主要特征 1.加工贸易内涵的界定。在我国原外经贸部1999年发布的外经贸管发第314号文件《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其做出这样的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材料(下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即不需要付汇进口,也不需要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也就是说加工贸易是指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这两种保税的方式,从国外进口原辅材料,经过加工成品后再出口的方式。也正是为了利用这一时机,我国提出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式的“国际大循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