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城镇化也带动更多的劳动力进行转移.如果二者发展进程出现错位,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分析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情况以及作用于二者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业出现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成为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包括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将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结构的形成。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本文勾勒出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简图。保障农业规模化...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建设涉及到经济与社会管理多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就扬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扬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住宅与房地产》2014,(9):30-30
8月1日,国务院宣布放开城市落户限制,允许更多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以提高城镇化水平。政府希望此举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扩大就业机会,进而让更多人享受到社会福利。该举措意义深远,就房地产行业来说,其产生的影响或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正万般心绪尤可期,又是岁尾年初时。随着2014年1月16日春运的日益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节返乡潮,伴着热热闹闹的年味,正越来越浓地在城市和乡村扩散、弥漫、涌动。和回家的心情一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新蓝图,也正使越来越多奔波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广为期待。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化、信息中心,是农村二、三产业的载体,它主要包括县城、建制镇和集镇。小城镇介于城市与村庄之间,是城市与村庄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桥梁和纽带。小城镇建设主要包括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环卫设施、体娱乐设旄、集贸市场设施、房屋等方面的建设。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社会影响巨大,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城镇化是完成落后农业地区向发达工业地区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途径。由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县城镇化进程相对比较缓慢。从现阶段我县经济发展实际看,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编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了大面积的转移,形成了特殊的劳动力组成模式,并且整体管理机制和运行措施也在优化,加之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如何有效地处理城镇化项目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值得思考。本文结合聊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实现路径,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祥成 《企业导报》2009,(3):137-137
<正>民和作为农业大县,国定贫困县,省内的人口大县,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带动农民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优化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有对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供需结构视角,针对不同地域的区域性研究仍相对较少,随着城镇化区域特征的日益明显,未来基于结构视角的区域性城镇化动力机制深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制度结构视角的研究目前仍多停留在概念层面的讨论,定量研究相对缺乏,此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制度视角的城镇化绩效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届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资本回报率是否可以支撑城镇化将带来的大量固定资本投资?本文构造了一个两部门模型,并结合中国的省际数据和多重代理变量方法从理论机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证明了:由于劳动力从农村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资本回报率有可能出现随资本存量增加而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即如果城镇化可以拉动劳动力的持续转移,那么固定资本投资在一段时期内将有较高的资本回报率作为支持。研究结果还表明,制造业规模、存贷比指标、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以及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也会对资本回报率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推动乡镇化既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推行小城镇建设改革试点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了,实践证明小城镇建设是推动乡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方式。在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下,全国各地乡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城镇化是中央政府基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战略举措和历史进程。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中央政府是农村城镇化建设政策的制定者,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委托人;地方政府是农村城镇化建设政策的执行者,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代理人。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指导下,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一个重要的地域社会经济演进过程,城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结构高度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秦皇岛市在推动新农村建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农业的策略,旨在更合理的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推动农村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模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阶段,从经济发展的方面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并根据当地的生产能力和特点,实现区域化经营,依靠当地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的建设脚步在不断加快,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以此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本文以我国局部二元经济结构尚不完善的城乡为例进行分析,在城镇化水平略低的情况下列举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有效的整治措施,以期促进这部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在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和规划下做出的决策。苏州应该抓住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政策机遇,把握其内涵及其带来的变革,通过扩大内需来改变原来以外需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继续延续过去三十多年来经济领先发展之路。具体而言,苏州有四个方面的机遇:缩小城乡差距,提高购买能力;配套公共服务,提升消费意愿;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绿色消费;划城乡用地,实现集约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遇到一些障碍:一产比重相对较高,二产劳动生产率相对不高,服务业区位受限,现代化面临挑战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建议苏州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有效的收入政策、配套相应的金融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河南省的城镇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促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往往被用来表示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2012年河南省城镇总人口达4473万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将就业摆在优先突出位置,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以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等任务,实现城镇就业比重逐步提高,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年轻力壮的农业劳动力进入城镇,成为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城镇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二三产业就业机会的增加等等,又为吸纳和转移更多的农业劳动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经历的一种趋势。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在75%-80%,甚至更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我国的城镇化比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相似文献   

20.
丁巨峰  张桂凤 《活力》2009,(7):27-27
几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冷静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影响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