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勃 《企业导报》2012,(12):15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夫妻在离婚后共同债务如何认定、怎样区分等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夫妻共同债务制度但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论述,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婚姻法》 第41条确立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原则为"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夫妻单方不能为夫妻共同财产增加收益的举债,不适用 《婚姻法解释二》 第24条推定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则认定共同债务.  相似文献   

3.
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第24条作出了补充规定,这份补充规定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让夫妻债务这一问题再次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我国研究夫妻债务的文章很多,但专门研究夫妻债务的论著比较少.这些文章基本上围绕着 《婚姻法》 第41条、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第24条以及 《离婚财产分割意见》 第17条等对夫妻债务进行研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法律条文都不足以解决夫妻债务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夫妻债务的认定标准,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设立中的公司的法律地位的认定,是解决公司设立行为的性质认定和设立失败后责任承担问题的依据和基础,同样也是解决设立过程中税赋的承担问题,相关法律规范的缺位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定性的混淆和处理方式的不统一。本文从设立中公司的概念,法律上规定的缺失以及立法建议进行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也在不断更迭,当下夫妻双方更多地参与到各种经济交易活动之中,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债务制度加上夫妻财产纠纷就更加复杂化。目前,国内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规范夫妻共同债务制度。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当下中国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相关概念,对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国外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相比较,提出现阶段夫妻共同债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程 《上海房地》2023,(7):42-46
包税条款是债务履行承担之约定,在实现买卖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不违反税收法定原则,并不会通过影响计税依据而影响国家税收,应属有效。不动产司法拍卖包税条款旨在解决不动产司法拍卖“征税难”问题,但由于司法拍卖的特殊性而容易引发新的涉税争议。司法拍卖包税条款的模糊性和格式条款属性使其可能存在效力瑕疵,且司法拍卖包税条款并不能达到提高执行回收率的预期效果。“法院划缴”是不动产司法拍卖税费承担的最优路径,它可避免许多涉税争议,减轻买方的行动负担,提升征税效率,并且具备法律上的可行性。为了更好地推行“法院划缴”的税费承担路径,建议建立司法拍卖税费征管联动机制,明确司法拍卖的公私法折中属性,并抓住《民事强制执行法》的立法契机健全司法拍卖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宁洁 《民营科技》2012,(11):287
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无形财产作为夫妻法定财产之一在夫妻财产制中的地位日渐凸显。而我国《婚姻法》中,对处理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却存在不合理性和模糊性,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困难。现针对我国夫妻财产制中知识产权的立法缺失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贪污罪的主体问题方面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首先应当根据我国的宪法,司法实践以及实际情况对国家机关作出准确界定,然后才能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出准确认定。对于共同贪污犯罪的数额的认定问题应以共同犯罪的一般原理以及罪刑相适应、对贪污犯罪从重处罚的原则为指导,以共同贪污的总数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司法实践中普遍以个人分赃此款数作为对共同犯罪人的处罚依据是不妥的,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诉讼中,凡是需要证明的事实,必须证实才能认定它的存在与否,这就需要法律为之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需要达到的程度。它指出了证据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应当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认定案件事实,也就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最低证明要求。可见证明标准是司法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活动中部应该有意识地去关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破产欺诈罪是经济犯罪中主要的犯罪行为,许多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对之有较为完善的规定,但我国现行破产立法却没有具体规定,这就为投机商人规避法律、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创造了机会,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  相似文献   

11.
[要点提示] 个人合伙既非从事简单经济活动的公民个人,也不同于合伙企业.是两个以上的公民基于相互间的信任,根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劳动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合伙盈余分配,对共同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了个人合伙的概念、特征和法律地位,规定了对合伙盈余的分配和债务的承担方式等,这是司法实践中处理个人合伙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并未设置别居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夫妻分居认定困难和分居期间财产关系纠纷等问题.因此学界中也有人呼吁我国建立别居制度.本文对从别居制度的社会背景和立法难易程度两个方面与我国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我国构建别居制度的社会文化困境和立法困境,讨论我国构建别居制度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物抵债是以他种给付替代原定给付而消灭原有债务的行为,大量存在于现实经济生活和司法实务中,然而我国法律对于以物抵债现象却无明文规定.由于以物抵债存在立法空白,使得以物抵债在司法实践中缺乏法律依据,不利于司法公正及司法权威的树立.因此,在法律上明确以物抵债的法律性质和效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以物抵债的法律性质和效力进行分析,为解决我国存在的以物抵债若干问题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阎秀霞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6):86-86,90
由于担保法规定的比例原则,担保法立法当时的立法原则和立法技术上也存在着缺陷和不成熟之处,使得在贯彻执行担保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主要就与保证担保有关的若干问题如保证期间、保证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成立新的保证合同的认定等,结合担保法、有关担保法的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郑晓姣 《企业导报》2013,(5):195-195
本文通过对行政公务行为的概念进行阐述,对传统认定行政公务行为的要素提出质疑,从实体价值判断标准和人的基本思维理念考虑,提出符合公共利益,时间紧迫性及相对人的意识的"三步论"认定标准,用以认定公务行为,以期对司法实践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过去十年间,司法实践中各个法院对保全错误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认定标准从"败诉论"逐渐转为"主观过错论"。申请保全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若保全发生错误,被申请人可以请求申请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损害赔偿的认定标准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保全错误按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的归责原则,即若无证据证明当事人的保全申请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主观过错,那么申请错误造成的损失仅是司法风险,损害赔偿也难获支持。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认定表见代理,基本没有将被代理人的原因作为独立的要件,基于保护交易安全兼顾被代理人利益的立法目的,司法实践中不应该忽视被代理人的原因,应该将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的代理权表征的关联性作为认定表见代理的要件,并将其解释为已经包含在现有构成要件的相对人具有合理信赖之中.  相似文献   

18.
石建军  田超群 《企业导报》2014,(10):134-134
在现实司法实践中,绑架案件发生频繁,成为刑法重点打击的一类犯罪。但由于绑架罪的立法不尽完善以及绑架罪罪质所具有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等原因,使实践中对绑架罪的认定存在分歧。本文对绑架罪概述、对绑架罪的司法认定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以清晰绑架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股权在夫妻财产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它在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我国现行相应法律的规定不够明确,暴露出操作性不强的内在缺陷,即在婚姻法和公司法中都为对其作出规定。从而出现了立法上的空白,造成股权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无法可依。夫妻共同股权既有股权的共同特征,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孙丽琴 《企业导报》2012,(20):160+198
<正>人类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结合体,婚姻是男女两性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形式。夫妻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人身关系的派生,是衡量夫妻关系是否平等的重要标准。婚姻家庭中的财产关系反映的是亲属共同生活,实现家庭职能的要求。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一般都有等价、有偿的性质,而婚姻家庭法中的财产关系则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不能与一般的共有和债权、债务关系等量齐观。夫妻财产关系直接涉及到双方各自的、共同的权益保护,以及与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它既是婚姻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物质保证,也与社会经济有密切联系,因此受到各国法律的重视。夫妻财产制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适应,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