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品牌规划,品牌危机防范、科技创新、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管理、品牌建设阶段七个“着力点”对企业品牌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品牌的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考虑这七大“着力点”,并针对每一“着力点”如何建设给出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历经12年的发展,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保险)成长为中国500强企业和北京百强企业,也被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5年度最佳企业公众形象”、“中国十大文化推动力企业品牌”、“世界市场中国(保险)十大年度品牌”等。新华保险的品牌影响力是如何逐渐强化的昵?为此,我们采访了新华保险战略管理中心主任孙玉淳先生。  相似文献   

3.
历经12年的发展,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保险)成长为中国500强企业和北京百强企业,也被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5年度最佳企业公众形象”、“中国十大文化推动力企业品牌”、“世界市场中国(保险)十大年度品牌”等。新华保险的品牌影响力是如何逐渐强化的昵?为此,我们采访了新华保险战略管理中心主任孙玉淳先生。  相似文献   

4.
现在,几乎没有企业家会否认品牌所带给企业的好处,品牌可以为企业保持和吸引顾客,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阻击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近平没有穷尽的力量。但是我们也看到,曾几何时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产品消失之后,企业也跟着消亡,而且这种事例并不新鲜。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肯定是你没有成就你的企业品牌,紧盯着产品品牌,没有将强的产品力量转化为相应的企业力量。那么,如何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来讨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之间的差异,以及企业如何来保证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同步成长,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基业常青”。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理性地进行品牌延伸,将是企业面临的非常现实和重要的课题。本文认为企业品牌延伸不能脱离品牌的生态环境,指出了企业品牌延伸面临的陷阱,着重论述了企业品牌延伸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三环理论”。同时指出由于内外生态环境不同,企业品牌延伸的具体运作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金岳 《企业世界》2006,(7):36-37
二十一世纪的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品牌经济,企业竞争以品牌为主要特征。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先导和基础性产业,它与一般企业不同,具有其施工地点分散、作业流动开放、建筑产品固定等特点,如何创建建筑企业品牌?根据浙江标力集团的实践经验,必须按其自身特点来打造企业品牌。多年来,浙江标力集团按照建筑企业特性,以“标准正天地,我们同努力”为口号,高“标准”严要求,用“努力”鼓干劲,认真缜密策划,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在强手如林、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标力”特色的品牌之路,企业由此跨入了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浙江省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台州市十强施工企业、黄岩区十强企业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是企业生存和立足之本。品牌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品牌战在商界被誉为“最后的商战”。同时,由竞争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摆在企业面前,诸如企业如何出奇制胜,如何保持较强的获利能力,如何打造强势品牌,如何依靠品牌战略赢得市场,如何增强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到来时代,如何创立名牌和促进企业发展,提出了通过狠抓经营竞争,开展合作竞争,进行市场组装以及引入商业资本等观点,达到联合打出“品牌”和发挥“品牌”的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白玉  雪华 《上海质量》2004,(8):37-38
如何使本公司的员工自觉地在企业外部支持本公司的创品牌活动?如何使本企业的工作人员向外部传递本公司创建品牌所蕴含的诺言?“激活公司的品牌”活动是:支持、传播本公司创造的品牌产品效应。这是一件员工出于自愿、觉得必须去做的事情,这涉及员工对企业、对领导者.对产品和服务.对前途和对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体现是其品牌的盈利能力,品牌的盈利能力又是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参与竞争的产品市场的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市场份额决定盈利能力”的竞争思维定势,中国企业习惯挥舞“价格”利器进行主流市场份额的竞争,通常价格战等低层次营销手段的滥用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争夺方几败俱伤,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逐渐突破传统惯性思维,纷纷积极尝试以“产品的性质”为切入点向“高利润率”的利基市场寻求出路,于是“如何创建高档品牌”成为现今中国企业界乃至学术界广泛感兴趣的课题。本中作者基于特定的理论假设,展开对高档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中国企业创建高档品牌的障碍之研究,并相应提出了中国企业创建高档品牌的模式,试图给予具有“高利润率美梦”的中国企业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企业原有的优势开始丧失,加上国外企业的攻城掠地,我国许多企业纷纷把产品的战略方向瞄向了高端,不断推出高端产品,力图再造产品的高端形象。如“环保”空调、“烘干型滚筒”洗衣机、“变频”冰箱、“高清晰”彩电、“高像素”手机等……这股浪潮正在席卷着中国企业。如何从战略高度认识高端品牌及其运作,这对许多中国企业还是一个陌生的课题。应当说,韩国三星品牌的崛起给出了一个理想的答案,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郝泽华 《企业文化》2007,(12):32-32
今天,在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受到关注之时,如何通过注入企业文化,打造独具特色、鲜活传神的品牌,已经成为重要命题。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07全国企业文化(汾酒集团)现场会”10月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举行。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尹援平宣读了《关于授予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运用公益营销进行宣传和塑造企业的品牌和形象,跨国公司早已是技艺娴熟。但是,对于大部分本土企业而言,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公益营销”这张牌进行企业品牌的提升,成为时下不少本土企业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如何利用品牌、创造品牌是企业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的重要经营策略和手段,品牌的创立与发展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单一品牌运用策略 单一品牌的运用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几种不同产品同时使用共同的“家族”品牌,如日本的松下公司生产的电器产品都使用PANASONIC这一品牌。 多品牌开发战略 企业生产经营不同的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通过不同的名称反映产品独特的个性和品位的差别,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要求。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保洁公司(P&G)生产的同类日用产品中使用不同的品牌,如“海飞丝”、“飘柔”…  相似文献   

15.
祁芸 《现代企业》2003,(1):23-25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产品市场日渐丰富 ,我国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创建。建立如耐克、可口可乐、麦当劳或迪斯尼一样的品牌可能是许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品牌在中国已成为影响购买力行为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面对逐渐成熟、理性的消费者 ,如何加大品牌的知名度 ,突出品牌个性已成为每个厂商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一、品牌与企业竞争力“品牌”是比“商品”、“名字”更高级的产品称谓。只有当一个产品拥有相当好的价值定位并将这一价值定位一致性地交付给消费者时 ,“名字”才能转化为…  相似文献   

16.
品牌是一个企业竞争力和自身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服务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而品牌则又是企业的生命。因此,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对于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下面,笔者结合潍坊恒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恒信物业”)的具体实践谈谈物业服务企业如何开展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作为营销人,如何让“大树”给你带来价值呢?“背书”企业品牌,是营销人借力使力,从而促使自己更快获得提升与发展的捷径。打造个人品牌可以选择这样五个步骤:一是选择一个“名牌”企业。要想打造个人品牌,首先,营销人需要寻找一个“名牌”企业;其次,营销人要全力以赴,不断充电、勇于展现自己,从而使个人品牌的提升事半功倍。二是用营销的手段提升个人品牌。营销人要善  相似文献   

18.
蒋登峰 《公司》2002,(8):34-35
知识经济时代,品牌就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尤其是对凝结了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等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的“老字号”而言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华“老字号”和洋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现实。中华“老字号”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克敌制胜,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惟有以正确的品牌定位思想为导向,根据品牌生命周期理论为自身设定品牌生命周期的理想形态和警戒形态,并通过有效地实行整合品牌策略,才能成为市场“不倒翁”。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以来,演艺界名人侯耀华的“广告门”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由此,企业品牌代言人这一大量业已存在的市场现象和企业行为,再度引起市场消费者、企业界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与广泛思考。其中,思考的关键问题之一便是:企业品牌代言人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推行“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并购手段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已成为中国企业推进经营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但是,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品牌如何扩张,是多品牌运作还是维续单一品牌?如何实施有效的品牌延伸?如何提升品牌价值?这些对于企业充分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实现经营资产、规模和能力的有效扩张,意义重大而深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