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我国绝大多数通信企业将作为首批实施单位,开展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对外披露企业年度自我评价报告,且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这项措施既有利于通信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也对通信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通信企业因其行业特点,使得内部控制成为薄弱环节。笔者分析了现代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继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后,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那么,指引发布后的3年多来,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怎样的不足?如何改进?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田宁霞  王媛 《西部财会》2010,(12):66-67,77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的全面评估。我国企业目前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系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的检验,是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控,通过这种手段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有效性实施进行完善。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逐渐升高,为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进行规范,我国政府在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文章研究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分析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组织体系、人员专业能力和评价报告等方面,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房地产行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车萍 《新疆财会》2010,(2):50-52
2008年6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没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企业规范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了指导,足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敲门砖。该规范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保监会,银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陛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情况,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深交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指出:2011年1月1日起率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公司和内控试点企业,应按《规范》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7.
内控制度是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内部防线,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对于推动农村信用社防范化解风险、提高综合效益、改善运行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面评估平山联社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指引》等规定,稽察部组织所辖信用社和各职能部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并在自查的基础上对平山联社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引导会议法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推荐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也是应用最广的方法。本文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原则依据,探讨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指导下,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四十六条指出,“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第十二条指出,”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的程序,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背景及必要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5月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通知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COSO报告到2008年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说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制度化,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需要建立一套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文中结合石油公司内部控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了石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莉 《企业经济》2012,(3):52-55
近年来,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对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信息披露作了详尽规定,并要求企业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文章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对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自2009年7月1日起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自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情  相似文献   

14.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作用在于监督业务活动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结构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企业要健全内部控制,加强自我约束,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控制。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内审工作开展后,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也存在着企业对内审不够重视、认识不足等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完善内审制度已成当务之急。要找到完善内审制度的出路,首先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信息披露的要求由来已久,2000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中就提出,公司管理层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注册会计师指出以上“三性”存在重大缺陷的,应予以披露并说明改进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先后发布了内部控制信息...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自2009年7月1日起执行该规范以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披露年度评价报告。本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范围、主体、时间和内容方面进行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架构探析。最后提出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参考格式。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化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2009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上市公司不但要披露内部自评报告,并且要求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无论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自我评估,还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都必须从内  相似文献   

18.
应尽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内部控制论告诉我们,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它通过监督其它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协助管理当局促成良好控制环境的建立;同时,内部审计还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为适应现代内部控制论对我国内部审计的要求,加快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应有以下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如何使其发挥效能,即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是"-3前内部控制实施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本文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入手.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决定和评价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其中用了较大的篇幅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进行了重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彩霞 《活力》2011,(5):64-64
一、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背景及必要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5月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