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犯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一)犯罪的界定有学者认为犯罪是因社会认为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被刑法规定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有学者认为犯罪学上的犯罪是对一个社会的主流社会规范的反叛,犯罪应当是严重侵犯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共同利益的行为,犯罪具有时空的差异性。刑法上的犯罪的形式界定是指将犯罪成立的规范定位于具体的、外在的、有形的、直观的、刚性的特征。犯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传统的“礼”文化 在文化意义上,礼是指以宗法为基础,包括政治制度规范宗教伦理规范,风俗习惯规范,个体道德和文明举止规范在内的规范体系。规范是约束人们行为社会力量,一个社会的基本规范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宗教规范。礼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现象,从实现方式来看,它是介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之间。一方面,礼和法一样,  相似文献   

3.
曹芸萍 《会计师》2012,(1):43-44
<正>所谓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一般是指上市公司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律规范的空白,甚至违反法规,通过各种手段对上市公司会计利润进行操纵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妨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行为进行探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在其发展中愈发显得地位的重要性,它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职业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其内容不外乎包含如下几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林钧跃 《征信》2023,(5):1-12
信用规则是指对信用主体的行为起到规范、引导、劝诫和教化作用的各类社会规则的集合。信用规则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框架内的大部分信用规则由社会信用体系输出实施,用于规范“政商社法”四大领域中各类信用主体的行为。另有一类信用规则用于规范社会信用体系自身运行。在性质上,大部分信用规则属于社会规则范畴,所针对的是“人”,包括法人组织和自然人,对他们的失信行为进行规范。有少部分信用规则不在社会规则范畴,它们是用于规范信用信息使用及其基础设施运行的,所针对的是“物”。在信用规则体系框架中,“骨干”是信用法律,而政策规定、道德伦理、风俗习惯和组织纪律等类型的信用规则是“枝叶”。对于当前急迫推进的信用立法工作,在首部信用法律的目标和宗旨中,应给出信用规则体系概念,并对其框架边界和主要内容予以描述。  相似文献   

6.
一、道德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道德风险又称道义风险,是指当行为人不必对其不当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后果时,就会放纵这种行为的发生.金融道德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利益驱使而违反行业准则或领域规范而可能导致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经济理性和基于社会规范的规范理性存在众多差异,在社会个体行为决策中,经济理性和规范理性成分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协同作用,显示了经济理性——规范理性二元维度的共生性、结构性、协同性等特征。经济理性——规范理性二元模型为深入研究个体社会行为决策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企业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因其打破常规工作模式和方法、扰乱正常开展工作、增加工作结果不确定性等而容易导致同事无礼行为,但现有文献缺乏有关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对同事无礼行为影响机理的探讨。笔者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构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通过对三个时点问卷调查收集的229份有效追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与同事无礼行为的内在关联。检验证实: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对同事无礼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同事妒忌在二者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职场友谊既削弱了同事妒忌对同事无礼行为的正向影响,也削弱了同事妒忌在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与同事无礼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揭示了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导致同事无礼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论拓展了社会比较理论的应用边际,丰富了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阴暗面”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为企业有效避免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引发的负面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潘经民 《上海会计》2000,(12):17-17,16
一、偷税罪的概念及其特征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 ,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 ,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 ,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的手段是故意违反税收法规 ,主要表现形式为 :(1)采取伪造、变造、隐匿和擅自销毁会计帐簿、记帐凭证 ,即破坏纳税计算依据的行为 ;(2)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 ,即破坏纳税计算基数的行为 ;(3)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申报 ,即破坏…  相似文献   

10.
违法发放贷款的行为违反了《刑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行业监管有关法规,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社会危害性很大,我国《刑法》专门规定了违法发放贷款罪加以防范和打击,对防范银行业从业人员违法犯罪,规范银行业贷款行为,防范银行业信贷资产风险,保障银行业的各项业务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简要归纳总结了违法发放贷款立法历程,论述了对违法发放贷款犯罪行为的认定,指出违法发放贷款行为追诉和定罪的几个要点问题,提出了预防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约束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本文基于已有文献,对社会资本与家庭金融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机制分析,总结归纳其内在逻辑,主要有三个机制:信任互惠、社会网络互动以及社会规范约束机制,它们分别作用于金融参与决策的不同环节。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评述,提供未来更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孙国鹏 《中国外资》2010,(18):40-40
洗钱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虽然各国对洗钱犯罪的界定不同.而且洗钱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洗钱行为有其一定的共同特点.并且严重危害社会正常政治和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的研究和建立金融系统的反洗钱机制,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打击洗钱活动。本文通过研究贸易洗钱的特点,构建了一套洗钱行为可疑特征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算法、决策树算法.利用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数据,建立国际贸易洗钱行为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3.
洗钱通常是指隐瞒或掩饰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真实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存在与发展都是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与此相对应,反洗钱特别是对金融保险业的反洗钱监管随着国际社会打击洗钱活动力度的加大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在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种经济资源。一方面,制度使人类的经济交换行为在一系列共享的社会规范制约下成为稳定的和可预期的,从而减少了因非规范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制度作为一种交易各方共享的社会规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它使经济行为变成一种超越个体的集体行动,由此形成的规模经济和外部效果将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制度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交易各方共享的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金融诈骗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违反金融法律法规,进行欺诈,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秩序,致使国家、社会或公民的利益遭受重大危害的行为。作为金融诈骗犯罪的伴生物,洗钱的情况往往因此而发生。本文拟结合2006年四川省发生的系列金融诈骗案件,分析我国金融诈骗案件中洗钱行为的主要特点,阐释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制约因素以及应对防范之策。  相似文献   

16.
某一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必须先判断其是否“违反国家规定”,并且这一国家规定是指明确此种行为可构成犯罪并需要承担相应刑罚后果的禁止性规定。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仅将发放高利贷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处理,发放高利贷不符合非法经营罪之“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要件。此外,如果将发放高利贷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将导致与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间在法定刑设置上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使用伪造或者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恶意透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近年来,随着信用卡的推广普及,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件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社会变迁与社会冲突的关系对于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学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探索,其内容包括社会现象的变化、经济的变迁、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的变迁。社会冲突是人类互动的结果,社会不平等、利益需求差异、信息认知差异等都可能导致社会冲突。社会冲突所具有的社会整合功能是社会变迁的动力,社会变迁又...  相似文献   

19.
刘琪瑶  赵敬 《辽宁财税》2002,(12):43-43
会计违法与会计犯罪虽然都是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会计违法是指会计人员违反有关经济法规的行为;会计犯罪则是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利用工作职务之便,为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触犯国家刑律而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会计违法是会计犯罪的构成前提。只有在会计违法达到一定的“量”或超过规定界限时,才构成会计犯罪。也就是说,会计犯罪一定是会计违法,但是,会计违法却不一定是会计犯罪。  相似文献   

20.
陈雷 《时代金融》2011,(14):46-47,50
贩卖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制制度,贩卖毒品的危害行为。作为刑法分则的个罪,本文对贩卖毒品罪的相关理论问题所进行的探讨,是为了对其本罪深入的阐释,以期在司法实践中能够正确把握本罪的界定以及提高自身刑法理论水平。本文内容主要探讨贩卖毒品罪行为模式的相关问题,从居间介绍买卖毒品是否构成贩卖行为、赠与毒品是否构成贩卖毒品行为以及贩卖假毒品和掺假毒品行为的界定。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以期对贩卖毒品罪在客观行为模式的构成在理论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