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对我国核电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核电发展现状,中长期发展核电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我国核电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强化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政府行为,是保证我国核电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应积极顺应新世纪新阶段核电发展的良好机遇,创新核电管理体制和核电产业组织结构;实现核电较大规模的发展,较好的政策选择应是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批量化建设,推进自主化。  相似文献   

2.
自第一座军用堆的建成到2019年7月三代核电机组再次获批建设,我国核电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进入了核电重启时期。主要简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核电技术路线,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以及相关的发展规划。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是核电产业和制造业的奋斗史。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在有限的核电项目中不断提高。面对核电国产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我国核电从设计院到制造商共同承担风险,突破困境,实现了三代技术的国产化。在更先进的核电技术需求背景下,核电产业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产业设备制造供应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6,(243):1-16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核电自主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核电产业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一方面我国将规模化建设核电,另一方面国际上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商业化应用阶段,而国内的技术基础也有了较大提高。如何抓住机遇,大幅提高核电自主化水平,是下一步核电自主化工作的重点。本文在比较可选用的核电技术方案、分析可选择的核电自主化发展道路基础上,提出关于核电自主化发展思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统一国内的核电技术路线,取得核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结果,技术路线不但未能够统一,反而更加五花八门。造成谜局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制定中的政策联盟以及政策执行的软约束;权威的失范而非破碎、利益的共谋而非分化,是政策执行软约束的根源。文章建议公共政策的决策应开放化和多元化而政策执行则应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世界核电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世界核电技术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核电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已从原来的"适度发展"转变到"积极发展",甚至"大力发展".发展的规模已由小批量建设阶段进入规模化、批量化发展的新阶段.文章在分析核电产业垄断性、竞争性、网络性、保密性以及配套半径等特性的基础上,以产业链的视角审视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与创新问题,并提出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核电产业发展基础出发,指出中国具备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能力、产业链条基本完整、产业规模份额逐步提高并实现核电技术对外出口,进而客观评价中国核电产业30年发展成效,然后,针对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现状,认为仍然存在着组织模式不清、资源能力分散、标准体系落后、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最后,从改革核电管理体制、确立产业组织模式、加快资源整合力度、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和构建产业发展集群等方面提出推进中国核电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核科学技术创新及核能产业发展,近期又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新成绩。2020年9月28日,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宣布,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完成研发。“国和一号”,是中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代表着当今世界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是中核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陈磊 《中国经贸》2012,(4):95-96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源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电荒”时有出现,核电是能源发展的战略导向之一。福岛事故的发生使我国核电发展出现转折并一度停缓。但从核电自身特点及发展空间、我国能源需求及能源结构等方面看,大力发展核电是必然的选择。在政策引导上应注重提高核电的安全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科学选定站址,培养储备人才,加大对核电的立法、监管与舆论引导,以促进核电产业安全、有序、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报告》2006,(266):1-19
核电研发建设周期长,政府的政策对于促进核电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主要核电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详细的核心电发展战略规划,在核电发展初期,政府出资或扶持建设核电站,待核电技术发展成熟后,逐步放开市场,政府对核电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对核废物处理、核电站安全和核电站运营等进行管理。各国政府还通过安全认证、标准和引进技术等方式主导本国核电技术发展路线,同时通过设立相关研发机构和财政资助等对核电技术的研发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As a peculiar industry with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the electricity power industry is currently facing the reform pressure from decontrolling the entry regulation. The supply chain of the entire industry will take tremendous change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rings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in the electricity power industry, and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y efficiency and changes the industry supply chain into the vahle-net mode.  相似文献   

12.
火电作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的电源形式,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火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利益调整。本文针对节能发电调度试点省份之一的四川省展开研究,根据四川省水、火电互济的特点,首先对四川省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及经济补偿机制进行了阐述,进而从上网电量和价格政策变化两个方面对节能发电调度对火电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提高售电收入、提高经济补偿收入两个方面提出了四川省火电企业节能发电调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电力短缺(电荒)、投资过度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其制度性成因。大面积电荒源于决策体制不健全和问责制度缺失;电力投资过度源于政府监管缺位和缺失。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必须完善电力发展规划制订制度,建立电力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改进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变经济运行调控方式,推行项目建设公共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3·11"东日本大地震,特别是福岛核危机对日本电力产业影响巨大。"后福岛时代"日本电力公司将会进一步打破垄断,增强竞争;短期内日本不可能废除全部核电站,只能是维持现状,但长期来看有可能;整个日本电力产业将会被迫发生一些变革,在变革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力行业建立了供给驱动模型、需求驱动模型和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定量分析了未来电力改革的主要方向——电力投资变化、电力价格水平波动以及电力供给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力生产需提前适度高于社会各部门平均水平,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所有的基础设施行业中,电力投资对其它产业部门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最大;电价水平的波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较小,对高耗电产业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李燕燕  熊毅 《特区经济》2012,(3):232-234
日本核电事故的教训值得深思。福建核电应遵循谨慎决策、科学选址、严格督察、纵深防御、有效应急和多能互补的原则发展。据此,拟建的三明核电站应待中国快堆商业推广时再行建造;在建的福清和宁德核电站必须落实多重保护的安全措施;快堆投产前应采用多能源发电保障福建电力供给。  相似文献   

17.
我国核电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和漫长的道路,截至2013年1月,我国已拥有6家核电厂、15台运行的核电机组,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7%,占全球核发电量的3.47%,具备后发优势。对核电进行经济性评价是必要的,它关系到我国核电的发展未来。通过总结我国学者对核电经济性的研究,提出我国核电经济性分析的框架并对我国核电经济性分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任玉珑  刘宁  刘焕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148-151
文章首先从巴西电力工业改革的原因出发阐述了其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然后简要叙述了巴西电力工业改革的背景,对巴西电力工业改革的两个方面即私有化改革和电力市场模式选择分别从详细的历程、选择的模式以及各自的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针对这两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对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国庆  温文  杨爱兴  许锦  崔博 《科技和产业》2019,19(12):155-159
电力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改革举措有助于管输企业降低管输用电价格。梳理了目前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现状,分析了制约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的4个主要因素:直接交易准入标准不明确,合同管理尚不成熟,独立输配电价尚未形成,站场较为分散导致用电较为分散。基于此,提出了6项应对措施和建议: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电力公司、发电企业沟通;与优质发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谈判策略;建立直接交易合同管理制度;注重风险防控。为管输企业参与直接购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