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转轨经济专业委员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以及复旦大学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决定于2012年4月下旬在复旦大学共同举办"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其与中国的合作"学术研讨会。主要研讨议题如下: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转型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近十多年来俄罗斯在体制转型方面迈出了大步,并使经济从衰退转入上升轨道,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对俄罗斯经济增长转型和宏现稳定设法的分析,有助于了解经济转型与增长方式转型这种双转型的内在联系和互动规律,对我国不无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一本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世界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俄罗斯、东欧、中亚等转型国家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欢迎投稿。二来稿应围绕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注重学术性和创新性,选题新颖,论证严谨,文字简练。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俄罗斯产业发展与结构演变,中东欧国家"入盟"后经济发展及英国"脱欧"对其经济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象国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以及经济领域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等都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型已走过30年历程。从时代内容和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看,这30年可分为叶利钦和普京两大时期。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通过激进改革迅速破除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市场化改革却难言成功。与同期进行转型的国家相比,无论在经济转型的模式和转型后市场经济的成熟度,还是经济发展的绩效方面,俄罗斯都表现出明显的分化和落差。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沉疴痼疾、经济转型政治化、简单照搬西方模式、政府治理缺位等是转型不成功的重要原因。2000年普京上任后提出强国富民、建设强大的俄罗斯的明确目标。普京执政的前8年对叶利钦时期的转型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与此同时,在国际石油价格反复拉升的支持下,俄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黄金8年"。2012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进入其经济史上最长的停滞期。究其原因,经济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制造业发展滞后、国家对经济高度垄断带来的低效率以及地缘政治竞争导致外部环境恶化等成为制约俄经济增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部因素的影响相对更大。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实践表明,制度、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一方面,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高收益掩盖了俄罗斯经济内在的问题,减轻了经济转型和改革的压力,另一方面,弱化的制度又阻碍了创新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未来的"长普京时代",如何通过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实现较快增长,走出一条符合俄罗斯国情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道路,提高国际竞争力,改善民生福祉,仍然是俄罗斯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转型经济”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4年 6月 11~ 13日 ,由南开大学与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共同召开的“俄罗斯与中东欧的经济社会转型 :政策、经验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波兰等国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着“对转型国家现状的总体判断”、“对转型国家经验教训的争论”和“对转型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展望”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 ,并对经济转型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一 对转型国家现状的总体判断  波兰前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世界著名经济学家G .W .科勒德克 (G .W .Kolodko)认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WTO、IMF、世界银行等全球治理机制和框架,建议金砖国家建立共赢性发展互动机制,强化内部合作,增进共识,提升国际议题设定能力,将G20机制作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转型的重要战略平台,以"循序快进"方式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中东欧八国以及中国的比较,对转型国家FDI宏观经济效应的制度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转型国家有FDI流入的IS/LM/BP模型,运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对转型国家FDI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研究。论文指出,无论是在固定汇率下还是在浮动汇率下,FDI流入促进转型国家收入的增长都是确定的。作为转型国家的一个特例,中国兼具转型经济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特征,其FDI宏观经济效应的传导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在现行汇率体制下FDI流入的国民收入效应仍然是确定的。但是,与俄罗斯、中东欧八国等转型国家相比,FDI促进中国国民收入的提高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一本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世界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俄罗斯、东欧、中亚等转型国家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欢迎投稿。二来稿应围绕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注重学术性和创新性,选题新颖,论证严谨,文字简练。苏联解体30周年与欧亚国家发展道路,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园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实现园区经济科学、快速与和谐发展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加快地方经济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提升经济发展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总构想.对于园区经济发展而言,已经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是继续安于现状、养尊处优?还是未雨绸缪、寻求转型?  相似文献   

10.
经济改革和转型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学界和决策层多年来一直特别关注的问题。与改革或转型的策略及路径相联系,有关政府职能的讨论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观点:亲善市场论、国家推动发展论和市场增进论。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个国家在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方式及改革进程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完全不同的地方,但这三国都经历了并且仍在继续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而且三国的经济改革和转型到目前为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三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也为世界所看好。本文对亲善市场论、国家推动发展论和市场增进论进行了分析比较,考察了中国、俄罗斯及印度改革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得失,论证了政府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关键性作用,它是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决定了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地、“帕累托改进式”地向前进行。  相似文献   

11.
打造强有力的经济、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强有力的国家军队是普京新任期的既定目标。与2000年相比,2012年的普京面临着同样复杂却完全不同的问题。普京能否和如何超越自己,以怎样的路径实现持续增长、通过改革和创新提升经济与社会进步的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俄罗斯能否进入新的发展期。新任期内普京将进行稳健的政治体制改革、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创新经济、继续推行平衡务实外交,总体上保持近年来俄罗斯内政外交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2.
疫情蔓延已经导致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经济活动停摆。用"大萧条"定义是否过分?疫情究竟会带给这个世界怎样的经济后果?无论如何,全世界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应对人类之敌——新冠病毒。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当选总统的普京将立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产业政策主导经济发展,大型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仍将成为关键性力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仍将延续,国有制将长期存在于自然垄断、军事工业与原材料产业。同时,普京也将试图通过减少管制和私有化来降低风险。再工业化定位、消除财政赤字的压力、欧美债务危机的警示、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决定了普京政府的民粹主义色彩将不得不有所淡化,政策重点将主要围绕培育人力资本与发展高科技产业而展开。经济政策能否推动创新发展与结构转型,取决于一系列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治制度能否顺利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4.
在普京八年总统任期内,得益于国际能源市场行情的持续高涨,俄罗斯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财富。但这一有利因素似乎并没有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前提,反而,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贫困化"增长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其经济结构调整和多样化发展。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竞争,普京在2006年提出了俄罗斯经济由资源型增长向创新型增长转变的战略计划。由此,基于知识生产和技术工艺革新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将是提升俄罗斯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杨明 《欧亚经济》2020,(1):78-91,128
2019年2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2019年度国情咨文,讲话聚焦经济增长、支持家庭生育、脱贫减贫和拓展对外经贸四个方面。确定了四大优先事项:依托新技术、数字化和竞争性行业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营商环境和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消除基础设施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加快培养现代化人才。展望未来,预计俄罗斯经济增长短期难见根本改善,财政负担将有所加重,外部制裁仍将持续存在,金融市场也有可能再次出现震荡,中俄经贸往来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回溯了我国改革前的分配状况,并用五个要点概括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分配理论;从匡正分配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变革分配的形态以及提出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论述了在改革中对旧体制的冲决;还指出时下我国分配在价值言说、分配层次以及改革条件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更从创新基础理论,区分市场分配、政府调节和道德调节三个层次,明确效率和公平两大目标以及迅速启动全面的改革等几个方面,对分配制度改革的未来前景进行了憧憬和预期。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s emerging from recent scrutiny of US foreign assistance efforts is whether the PL 480 food aid programme is making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poorer nations. Despite the validity of certain past criticisms of food aid as a development vehicle, it is the premise of this paper that US food assistance CAN have a positive developmental impact but that this will require reformulation of policy goals, redesign of programme components, and reorgan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s. Seven basic policy and programme design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herein: What should be the goals of food aid? Who should receive food aid? How much aid should be given? Which kind of food should be given? Under what terms should food aid be given? What delivery systems should be used? How should the aid effort be organiz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current (but temporary) respite from serious food deficits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provided an ideal opportunity for the US Government to reevaluate the current PL 480 programme and to incorporate the above concerns into a rational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food aid policy.  相似文献   

18.
Financial System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Growth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ow do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affect industrialgrowth? What effect does it have on the composition of industry,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firms? What i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s, and does itdepend on the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 How do financial systemsdiffer in their vulnerability to crisis? This paper attemptsto provide an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state of empir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By analysing the different roles of the Indonesian state in arranging finance schemes for palm-oil development since 1945, this article aims to answer two questions: What are these roles? And to what extent have they prioritised or balanced economic growth, social equ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state has never been absent from the palm-oil industry but has had different and changing financing roles that are historically contingent and shaped by the evolving economic and political landscape. Furthermore, these roles reflect Indonesia’s priorities of achieving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palm-oil development, furthering social equity, and, recentl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20.
There has been ongoing interest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hat were the driver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past years? What policies were used to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lthough different lenses may b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draws on historical,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to discuss the nexus between China's regional policies and economic growth. First, we review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reg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cy's changing emphasi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from balanced, un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Then we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impact of regional policy on the local economy and conduct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with a case study of regional policy using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policy and the underpinning logic of economic growth and presents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formulate a better regional policy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