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寻求控制权私利所带来的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控制权私利研究的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的概念、度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对关注控股股东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可以看成由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和众多分散的中小股东构成.在股权融资中,大股东可以凭借其控股权剥夺中小股东利益,获得控制权收益.本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行为,给出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条件,并就如何防止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2005-2007年间发生控制权转让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控制层级与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正相关,法律保护水平与超控制权收益负相关。研究表明最终控制人的控制链条越长,其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水平越高,而较好的法律保护水平能够抑制其超控制权收益的水平。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采取政策措施推进控股股东缩短控制链条,发展核心能力,既能有效降低控股股东的超控制权收益,也有利于促进其获取合理收益;同时应进一步落实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改善执法效率。研究还显示对最终控制人较高的股权制衡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控制权私利产生的原因,认为上市公司部分改制的特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二元股权结柏是控制权私利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缺乏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制造业336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和最终控制人性质差异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存在差别,重点体现在董事会成员的来源及与公司经济关联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董事过多地由控股股东委派会严重降低董事会独立性和公司绩效,而董事会内部其他股东单位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权共享收益,减少控股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研究结果还表明董事会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董事从上市公司领取现金报酬能够明显地促进董事会治理效能的发挥,而董事持股则普遍缺乏实际意义。同时研究发现,绝对控股结构下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动机更小,而非绝对控股结构下的董事会内部制衡和现金报酬激励对改善公司发挥更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制衡和现金报酬激励能够起到更为明显的效果,而股权激励在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闪 《市场论坛》2010,(6):34-35
股权分置改革实行之后,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购中控制权性质、支付手段等也受到较大影响.控制权私人收益作为间接衡量大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占程度的指标,对投资者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制权私人收益大小的变动趋势出发,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并购行为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或是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并购本应发挥协同效应,改善公司绩效,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并从企业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并购未给企业带来多少收益,甚至有些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了损害,从而得出企业并购的实质是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会利用控制权溢价为自己谋求私利,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运用2002-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利益水平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转让溢价与转让比例呈正相关,与转让溢价水平与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比率、流通股数和公司规模均呈负相关。同时,随着转让比例的上升,一开始溢价比例会增加,当转让比例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溢价比就会随之下降。用法律或制度安排保护中小股东以及或者形成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陈丹洁 《现代商业》2014,(3):135-136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一直普遍存在着几个的根深蒂固的问题,股权集中度过高、股权制衡度偏低、大股东控制着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市场的难以形成、小股东地位的缺失、大股东对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等等,本文以我国深圳交易所上市的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从对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指标的定量分析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刻画,回答了诸如大股东手中的控制权对于公司绩效是否有影响、其他股东对于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程度对于公司绩效是否有影响、有着怎样的影响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寇晓宇 《商业时代》2006,(23):67-68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中明确了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和健全董事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经营者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产生和发展情况的研究指出,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股东选举董事制度、董事会议事机制以及完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7—200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对治理环境、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及政府控制性质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治理环境的改善在提高公司并购绩效的同时,还能抑制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终极控制股东的政府控制属性会弱化治理环境的这种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微观层面上,有关"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利弊之争核心在于控制权性质不同的企业是否具有不同的"趋利避害"能力。本文从控制权和规模扩张来剖析"趋利避害"的具体表现,研究其影响并购绩效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人在企业并购中存在支持与掏空行为;(2)随着规模扩张,企业并没有获得规模、范围经济以及垄断势力带来的混合正向效应;(3)相对于政府控制,非政府终极控制人具有较强的掏空能力(趋利),和降低规模、范围不经济和无明显的垄断势力的负面影响能力(避害)。本文研究价值在于,理论上发展了不同性质的控制人在价值分配(掏空)、价值转移(市场势力)和价值创造(规模、范围经济)上的能力差异;实践上,能够为监管层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提供相应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的熵定律与熵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购已成为企业成长、发展和强大起来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然而,在大量的并购实践中,却有不少企业跌入困境。为此,将企业视作一个可能的耗散结构,从熵定律对企业的作用和熵流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并购企业正熵的产生和如何生成负熵,探索有效整合策略,使并购后企业尽快走向稳定和有序,提高并购企业的协同绩效。  相似文献   

14.
曾昭灶  余鹏翼 《财贸研究》2007,18(6):94-100
控制权转移可以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以及股东财富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鲜有结合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析。本文从私有收益视角出发,从事件期的累积超常收益、超常换手率、内幕交易指标、长期购买持有收益以及国有和民营买家超常收益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控股股东通过内幕交易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并未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标企业选择是并购成功的前提条件,并购谈判、实施是并购的核心,并购整合结果是衡量并购成功的重要标志。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并购双方利益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目标企业交易价格的确定问题。并购双方的动机和考虑因素不同,并购交易的价格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资并购频繁发生,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企业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并购显著促进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出口扩张、研发创新和生产效率是外资并购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动态效应估计显示,外资并购后五年内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呈"倒U型"动态变化特征。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外资并购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外资并购对内陆地区企业、高资本密集度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最后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了外资并购的产能利用率效应在不同产能水平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外资并购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落后产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以上研究意味着,外资并购有助于缩小企业间产能利用率差距,这对于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examines how share pledging behavior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ffects the corporate payout policy using the unique setting of Chinese market from 2008 to 2015.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 cash dividend payments for firms with shares pledged by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relative to those without shares pledged, and the effect is stronger for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non-SOEs), firms with mor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pledged shares with more magnitude, frequencies and maturity. Overal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duced by the share pledging activity,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can obtain private benefits without considering benefits of outside shareholders.  相似文献   

18.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ursue benefits of control (private benefits and shared benefits) via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which result in different levels of earnings quality. Using data from all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Shenzhen and Shanghai stock markets in the year 2001 and 2002, we found that when the share ratio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is less than 50%, they prefer pursuing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via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giving rise to deterioration in earnings quality. By comparison, when the share ratio is more than 50%,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refer pursing shared benefits of control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which improve earnings quality as a result.   相似文献   

19.
对于控制权私利是否导致公司无效率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以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溢价为控制权私利,以公司业绩变化、投资政策和财务政策变化三类指标来衡量公司效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1997-2005年间的控制权交易样本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与公司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支付是实现交易的一个关键环节,关系到并购双方的利益。由于股权分置等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单一,不能适应并购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支付方式多元化,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利益一致。上市公司将以提高股东价值增加值为目的合理选择并购支付方式,中介机构将在选择最优支付结构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