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中国在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迅速崛起,中国与各国或地区的贸易摩擦日渐增多,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竞争态势和市场格局的影响。本文从静态经济效应、微宏观效应两方面来详细分析特别保障保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认为特别保障措施的实施宏观上会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以及纺织产业产生影响,会对中国的整体经济福利产生影响,并且可能外力倒逼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调查结果,宣布自2009年9月26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特定产品保障措施。此案是中国入世以来美国政府第一次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采取的特保措施。由于中国输美轮胎在中国轮胎总出口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本文将着重分析特保措施的实施对全球轮胎贸易及中国轮胎产业所带来的可能效应。 相似文献
3.
实施反倾销保护将引发一系列特殊的经济效应。这些经济效应的存在不仅会弱化反倾销措施对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保护效果,而且还会加大实施反倾销保护的成本,给进口国造成更大的福利损失。本文将对实施反倾销保护所引发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0,(25)
对外反倾销措施各种效应及福利影响的评估是制定和调整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把握政策实施范围与力度的重要依据。本文就研究内容、方法、结论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贸易转移效应、投资跨越效应以及垂直产业效应等各种效应和福利影响的研究文献,并指出了目前关于我国对外反倾销措施效应和福利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亟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反倾销逐渐演变为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贸易报复的工具,许多国家实施反倾销逐渐倾向于对本国产业的保护,而忽略了由于贸易保护带来的国家整体福利的损失。通过对反倾销保护实施的实际功效的研究,可以使反倾销的实施方正视国家整体福利的盈亏,在保护本国产业的同时更加注意到国内消费者的福利。 相似文献
7.
作为WTO规则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成为进口国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贸易措施。1997年中国首部反倾销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单方面作为反倾销目标国家的处境,中国正在成为反倾销措施的重要使用国家。本文以化工行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反倾销措施对进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反倾销的调查效应和贸易限制效应对被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起到限制作用,而贸易转移效应则削弱了这种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入世时,承诺允许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实践中,欧美滥用“特保措施”这一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设限。本文介绍了“特保措施”的涵义,对入世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特保”实施的原因和我国纺织业应对“特保”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反倾销保护引发的四种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维护公平贸易为初衷的反倾销措施正在被更多的国家以越来越高的频率诉诸使用,根源在于它能为本国进口竞争性产业提供保护,但反倾销措施的特殊性也使得其实施将引发特殊的经济效应.本文分析了实施反倾销措施后对进口国可能会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投资跨越效应、上下游产业的继发性保护效应以及国家间的报复效应. 相似文献
11.
WTO体制下的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障措施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口国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WTO体制下尽管有保障措施的一般规定,但在不同领域针对不同国家,演变出很多特殊的保障措施.其中,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过渡性保障机制"就对中国纺织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保障措施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并且给我国带来了危害。因此很有必要揭示特保措施对我国的危害,深入分析其原因,找出应对策略,从而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4.
保障措施特点分析与我国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措施案件越来越多,各国对此越来越重视,我国也开始拿起保障措施这一武器保护我国产业安全,但是我国各界对保障措施还很陌生。本文侧重分析了保障措施协议发展和保障措施特点,提出了我国的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反倾销行为的内部性、产权界定与政府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加拿大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反倾销法规以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反倾销已成为许多国家标准的贸易政策工具,运用主体也从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反倾销行为的频繁运用似乎已经超越了针对倾销的目标并存在较为严重的负内部性问题。导致负内部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发展中国家反倾销法规中产权界定不清晰,处理反倾销案件时透明度不高引致信息不对称问题和败德行为,对"滞留的公共资源"预期价值提高。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反倾销中存在的负内部性问题,一要实现最佳产权清晰度,二要进一步完善反倾销中的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领域,动物福利立法常常被发达国家用于进口贸易的管制,进而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道德壁垒。然而,由于我国缺少动物福利规则,无法以动物福利为由对我国动物产品的进口进行管理,因此失去了一个有效的进口管理手段,我国相关产品也因此在国际市场竞争上处于不对等地位。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的动物福利立法,在国际贸易管理领域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福利贸易保障制度,为我国动物及相关产品的进口建立起一道有效的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17.
中美反倾销程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而美国是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国家。美国反倾销法与实践备受国际社会的重视,其对华反倾销做法往往为其他国家所效仿。中关两国反倾销程序的比较研究,能详细了解美国的反倾销过程,增加应诉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有选择性地改进我国的反倾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对华特别保障措施调查以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为法律依据。由于421条款内容简略,国际贸易委员会必须通过法律解释和创立行政惯例的方式才能对案件作出裁决。在美国的行政领域,行政惯例虽然不是法的渊源,但由于行政程序中"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行政惯例对行政机关的裁决仍有一定拘束力。针对行政惯例受到行政机关高度尊重和确信但又并非法源的特点,中国企业应区分不同类型的行政惯例并准备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整理全球反倾销案件和数据的基础上,首次统计分析了1995~2008年全球前12个主要被诉国家的案件数、涉案金额、市场份额的分布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发现中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的首要目标国,反倾销针对的就是出口市场份额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肯定结案时存在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但难以判断贸易效应是短期的;否定结案下也存在贸易震慑效应,但影响小于贸易破坏效应。最后考察不同结案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肯定结案对申诉方提高产业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随时间递延而衰减。 相似文献
20.
国际反倾销报复表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先从国际反倾销国别分布的总体情况出发分辨出可能存在反倾销报复行为的国家和地区,然后利用两两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反倾销数据,以绝对数量、相对数量和实施最终措施比率三个指标来判断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反倾销报复行为。分析表明,国际反倾销存在报复表象,这在印度、美国和欧盟等9个国际反倾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得到较显著的反映。但总的来看,国际反倾销还只是存在一定程度且范围不太大的报复表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