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旅游”是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杨佩群 《特区经济》2009,(2):142-143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进行"虚拟旅游",但"虚拟旅游"并非传统上的旅游,其在刺激旅游者亲身旅游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潜在旅游者。文章辨证思考"虚拟旅游"的"三是"与"三非",并提出发展"虚拟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彦 《黑河学刊》2015,(3):1-3,7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自由行游客在中国旅游市场呈显著增长趋势,游客旅游需求多样化。"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技术探索不是其最终目的,而应以优化公众服务为第一要义。"智慧旅游"迎合了人们的需求,是旅游业与旅游信息融合发展的产物。"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对我国各地而言都是一项全新而紧迫的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3.
依托全域旅游,通过"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创造出适应全域旅游特征的旅游新形态,从而丰富旅游内涵,促进其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从行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重点提出了各相关产业的融合构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4.
刘云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2):40-43
温泉旅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休闲度假方式之一。在"国民休闲计划"背景下,云南旅游业以"二次创业"为契机,凭借其优质的温泉资源,促使温泉旅游得以迅猛发展。文章依据温泉旅游与城郊旅游地产的发展特征,探讨两者之间耦合发展演化机制的基础—动力—实现的进程,并以安宁温泉镇为例,通过分析两者发展的历史进程,着重探讨了其耦合发展关系,即安宁温泉旅游因其具有核心资源、旅游设施、交通区位等优势及温泉品牌吸引力而对旅游地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分析旅游地产对安宁温泉旅游的积极带动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温泉旅游与城郊旅游地产耦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连市发展对俄旅游具有政策优势,地理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接待优势.其发展策略是: 借"互联网+"等平台助力旅游营销;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服务体系构建; 培养专业复合型旅游人才; 拓宽旅游产品规模,挖掘旅游产品内涵; 推动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加强构建立体化的旅游交通网络,营销良好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婕 《天津经济》2015,(7):31-3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将旅游列入消费重点之一。随着返朴归真、亲近大自然的"农家乐"旅游的应运而生,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体验性,使得"农家乐"旅游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新兴的旅游方式,也给当地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收益。但"农家乐"旅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通过参与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农家乐"旅游经营状况的社会调研,本文以大平安村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对"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农家乐"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柳礼奎 《天津经济》2015,(11):18-20
在海洋旅游得以快速突进的格局下,天津海洋旅游被警觉地唤醒,作为北方最大的滨海城市面临着"海洋强国"和"京津冀一体化"双重国家战略的眷顾。如何破解其海洋旅游发展的症结,为天津海洋旅游的健康发展探索路径,进而增强区域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与整体水平具有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是宁夏全域旅游"大景区"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维度和实施抓手,协调发展好该组旅游共生单元对实现上述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旅游共生及协同发展理论为视角,在梳理总结宁夏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指其存在全域"红-绿"文化旅游共生顶层设计不足、"共生"基础设施不完善、"红-绿"文化及共生价值发掘不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以及共生关系协同发展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提出做好红绿文化旅游共生系统顶层设计,完善旅游"共生"基础设施,挖掘"红-绿"文化及共生价值内涵,开发"红-绿"文化体验性产品以及打造智慧乡村旅游平台等举措,以便在"红-绿"文化旅游共生单元协同并育中实现乡村振兴与区域旅游共生系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窦玉生 《走向世界》2009,(21):46-50
济南旅游"变脸"了. 从现在开始,您所知道的济南旅游,已经不是单纯的观光游,而是升级为"休闲游"了.休闲游这一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如今和古老的泉城济南亲密拥抱,将成为济南旅游今后的发展方向.济南旅游的相关政府部门--济南市旅游局更是将打造"休闲游"作为自己的使命,坚定不移地扛起"休闲游"的大旗,以期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休闲体育旅游。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和大众旅游消费的到来也使得休闲体育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方式逐步形成并受到广泛关注。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其休闲体育旅游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文章以"一带一路"战略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一带一路"陕西休闲体育旅游产业所具备优势,探讨了陕西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低碳概念的旅游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瞿葆 《北方经济》2010,(10):31-32
"低碳旅游"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本文从低碳旅游的概念出发,对其背景、基本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低碳旅游赋予我国旅游业的新内涵,提出了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因其综合贡献持续增长越来越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及当下时代背景推动其向跨界融合全域旅游的方向发展.本文以辽宁省为例,探讨以"旅游+"为原点,以"旅游+互联网"为平台界面,以"旅游+文化"为吸引力界面,以"旅游+新型城镇建设"旅游+金融"为内生动力界面,以宏观公共管理服务为保障,实现跨界融合全域大旅游的发展模式,将带动我国宏观产业结构调整及东北区域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步调放缓,进入"瓶颈期"的现状,已有不少学界、业界的人士对其困境和原因进行了研究,本文尝试从可持续发展、利用文化优势、把握"旅客体验"、加强旅游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对乡村旅游发展措施可行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步调放缓,进入"瓶颈期"的现状,已有不少学界、业界的人士对其困境和原因进行了研究,本文尝试从可持续发展、利用文化优势、把握"旅客体验"、加强旅游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对乡村旅游发展措施可行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以云计算、物联网、未来通信网络、智能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等为技术的"智慧旅游"在行政管理、旅游体验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已经使旅游资源和信息技术高度整合,并在辅助政府、公众和企业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服务功能。本文通过对其发展的过程、要求、内容和意义的阐述,分析了"智慧旅游"的功能和特点,提出了发展"智慧旅游"必备的技术保障和对策措施,最终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旅游由于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世界旅游组织给"文化旅游"的定义是"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型旅游、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黄山市是一个年轻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支柱产业,同时徽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大力开拓徽文化旅游,是黄山市推动旅游转型发展,实现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武传表 《辽宁经济》2007,(12):36-36
区域旅游联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我国三大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旅游发展状况看,区域旅游联合相对滞后于整个经济的联合。其原因在于我国各经济区尚未建立起区域旅游联合的长效机制。本文从区域旅游联合的角度,探讨我国旅游业联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网红"重庆受世界瞩目继2017年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将重庆列入"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旅游城市"且位居榜首后,2019年4月,W T TC又发布了《2018年城市旅游和旅游业影响》,重庆仍是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同时,在2018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中,重庆排名第二。近年来,重庆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接待的国际游客人次大幅增长,其发展势态  相似文献   

19.
徐立娣 《特区经济》2014,(3):171-173
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可"安民"富民",但在其涉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旅游开发商、农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流转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归纳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对于结合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并促进乡村旅游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当下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党的十七大又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口号,随着旅游产业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不断升级,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安庆地区发展旅游资源的必要性,描述了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笔者一些关于安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