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更有利于其传承和保护。文章以潮剧为例,从拓宽市场、遗产传承、节约成本、规范管理等方面分析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的意义,并提出潮剧数字化开发的具体模式:构建数字博物馆、开发数字影视媒体产品、深化现有网站建设、开展数字媒体教学,以期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其消亡速度,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山西剪纸为例,探讨民间美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过程中标准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施策略。文章将对山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固化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有效手段,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王昌卫 《乡镇论坛》2014,(36):14-14
鲁南山花皮影发源于清朝中期的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与河北唐山皮影、陕西华县皮影并称为当代中国尚存的三大皮影,至今已历经四代,传承百年,后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4.
正非物质文化集古代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于一身,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传承人传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传承工作的相关态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良好与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是源自特定社区并以传统为根基的集体创作,包括所有形式的传统的和民间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民间受到了百姓的重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逐渐生疏,如何通过教育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精髓的灵魂所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一项具有浓厚底蕴的文化传承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习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习为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之处展开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当代时空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传承危机和进行保护的意义,探讨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占有的地位,探索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原则、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书羽 《管理学家》2020,(2):153-15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在大数据的时代环境下,我国数字化信息不断发展,但社会各界还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珍贵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工作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文章将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川剧系为例,论述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川剧文献资源数字化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价值工程》2014,(36):295-296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对于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民间舞蹈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也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解读。然而,当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和不全面的问题也是值得去研究和关注的。时代发展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既是一种民族性格和民族信仰的体现,同时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审美体现的重要方面,民间舞蹈是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体验和思想精髓的有效概括,这对于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从历史发展眼光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同时也应辩证地看待民间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发展与传承问题。本文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面探究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陆勇昌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6):83-83,85
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生存的多元要素,同时构成了绚丽多姿的生活色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提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状况评估体系准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动态管理和支助传承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有社会公允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12):24-26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旅游形式。文章主要采集2006年到2015年的数据,运用UCINET软件分析近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多角度研究上。基于此,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与传承、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宁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面临衰退、萎缩乃至失传的困境,其重要原因在于传统戏剧赖以生存的文化安全遭到破坏。从文化安全和社会文化学的视角出发,比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相关理论和海宁实地调研的相关现状,由此反思海宁皮影戏保护的路径和对策,其重生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四大关系,即"变"与"不变"的关系、"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保护"与"创新"的关系、"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豫剧在中国是一个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且影响深远的保存较好的戏曲剧种之一.走非物质文化遗产路是豫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的是世代相传的创作和传承方式,而处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豫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相关档案已初步建立,但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以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个案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科学完整的建立和有效管理存在的困难,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春英 《价值工程》2011,30(24):294-295
媒体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提高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媒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实际上是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对体育文化多元化的有力补充。但媒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由于媒体性质和追求经济利益等因素将会导致公众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分析、评价能力的下降与偏颇、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日渐觉醒,全国各地争相建立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客观分析了博物馆建设的积极意义的同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特征,提出了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和阶梯,但决不是其最终归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属性、相对封闭的传承生境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其具有通俗性、多样性、娱乐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在海洋经济时代,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应遵循活态化保护思路,即生动形象的传承形态、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极具视野的传承领域、文化特定的传承土壤、与时俱进的传承变迁。  相似文献   

18.
郝晓蔚  张伟  杨希  赵卫利 《价值工程》2014,(30):266-26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高校有序展开。本文就高校开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背景及其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世代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师范类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传承和保护人类文化瑰宝的信息资源中心,师范类院校图书馆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建好特色馆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一红 《价值工程》2014,(27):279-280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音乐专业院校的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员优势,采取数字化的形式来参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本文主要就如何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保存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