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曾娟 《时代金融》2011,(33):178
本文以克鲁格曼对近30年来各国发生的金融、经济危机的分析为着眼点论述了萧条经济学的涵义,以及克鲁格曼提出回归萧条经济学的原因,最后本文对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进行了评论,认为克鲁格曼对有效需求的根源没有深刻分析,并且忽略了美国"非工业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经济要素流动在各种流网络空间的客观经济现象,需要运用现代经济数学理论与研究手段,对抽象化的流网络经济空间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根据原有基于九大经济要素指标体系为可测基础,协同广义关系和泛协同结构理论等方法,运用经济规模模型,分析流网络空间内经济动力源与汇流动的众多学术研究成果,提出关于流网络空间经济学内涵与外延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余泳泽  刘大勇  宣烨 《金融研究》2016,428(2):23-36
本文利用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及衰减边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表现较为明显,并且这种空间外溢效应会存在具有空间衰减特征的地理边界,在200公里以内为空间外溢的密集区域,500公里为空间外溢的“半衰”距离,省界对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作为20世纪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研究分支,具有共同的理论起源,即19世纪的古典区位论。在此之前,空间从未作为一个要素,进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空间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在空间维度上分析资源配置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从而形成经济学研究中的独特一支。由于对空间这一要素的理解和假设不同,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分别在均质空间与非均质空间形成了侧重面不同的研究方向,并对经济聚集现象给出连续的"平滑经济"和非线性、不连续的"块状经济"的不同解释,从而使两者对政府应当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产业集聚给出不同答案。虽然存在研究重点和分析方法的不同,但研究内容的实质性重叠,使得二者从长远来看,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分析区域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新经济地理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对国内学者运用新经济地理理论分析我国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概述.发现了国内学者对新经济地理理论的研究甚少,而且运用新经济地理理论对我产业集聚现象的解释和分析有硬套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一定的修正和改善,从而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讨论,运用Moran指数及空间计量模型,从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出发,实证分析2008-2015年间广东21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地域间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但各细分行业的贡献率有所区别,其中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突出。根据近邻效应及细分行业影响程度的差异化,提出关注经济要素的空间联动效应;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层次等建议,以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及整体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日本新经济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可能引领日本经济走出疲态,但也随时可能催生出"安倍泡沫"。自从去年12月重新执掌首相之位后,安倍晋三高调推出了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见表1)。这些经济政策被形象地称作"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八大城市群的地级市及以上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税收竞争的经济增长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税收竞争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且其可以通过间接效应及反馈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补充了对中国税收增长之谜的解答;从区域异质性看,与珠江流域和北方地区不同,长江流域的地方税收竞争增长效应并不显著;从空间距离变化视角看,200公里—1000公里区间为地方税收竞争空间外溢效应的密集区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理已死论断的显著特征.据此,有必要清晰认识并高度重视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非均衡发展的既成事实,系统性深化地方税收优惠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如今宏观经济比较困难,不禁想翻翻历史理理头绪。毕竟,经济分析是经验科学,多少会有点启发的。不过,中国的历史经验其实很少,毕竟改革开放只有30多年,严重的经济低迷只有1989—1990、1998—2001两次。当时的悲观情绪比现在要严重得多,但是两次都成功渡过难关。当然,经验都是个案,每个个案都不同的,一两次成功并小能说明很多问题,也不应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横亘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其区域合作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空间经济联系和结构形态分析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证实了长江流域内存在一个完整的大区级经济单元,区域内部空间差异明显.差异性意味着区域之间的互补性,从这一层意义上,进一步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内部空间差异的原因,提出展开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建伟  李超 《中国外资》2011,(20):12-14
长江经济带横亘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其区域合作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空间经济联系和结构形态分析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证实了长江流域内存在一个完整的大区级经济单元,区域内部空间差异明显。差异性意味着区域之间的互补性,从这一层意义上,进一步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内部空间差异的原因,提出展开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薇 《海南金融》2002,(2):64-64,4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以联合国(UN)及其下属机构为代表的全球多边经济组织的力量得以强化,如WTO自1995年成立至今,已发起了三次多边贸易谈判,召开了四次部长级会议,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二是各种区域经济组织不断产生,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现在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贸易集团组织有130多个,并且其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5.
人们认为克鲁格曼对"东亚经济奇迹"的批评准确地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此笔者有些不同意见。现年55岁的保罗·克鲁格曼,是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他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关于克鲁格曼获奖的事已经有很多报道,本文希望从个人角度,谈一些往事和感想。  相似文献   

16.
不知是哪位高人为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策划了"保罗·克鲁格曼2009亚洲行"活动,内容为到北京、上海、台北、香港、首尔、东京、河内等城市进行热热闹闹的演讲和对话活动.我原本要参加三场,北京上海台北各一场.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以“两高两低”的运行动态势引起经济界的关注,理论界主伙这种“新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分析传统经济的工工具菲力浦斯曲线再次失效,本文通过分析菲力浦斯曲线的研究背景和分析框架,指出建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基础上的美国“新经济”,已对菲力浦斯曲线做了有效突破,美国“新经济”的运行态势显示全球经济有充分的张力与活力,相应的,当代经济学应具有新的突破与发展,以弥补传统经济学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19.
20.
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提高了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碳生产率。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增长极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来提高碳生产率。第三,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有所差异,空间溢出具有边界效应和地理衰减特征,空间溢出效应的衰减边界为1000km。第四,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提高了本地及邻近地区的碳生产率,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无明显影响,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提高了本地区碳生产率并降低了邻近地区碳生产率。数字经济发达省份的数字经济对数字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碳生产率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