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内含着一种互动机制,金融发展可以通过高比例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市场主导型”资本形成机制的建立,从而推动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但金融资源的配置转换没有跟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一系列问题的积累制约了农村金融功能和效率的提高,本文从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水平、城乡融资依赖度、城镇化水平等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变迁中金融配置失衡导致的城乡收入变化、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最后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角度阐述了破解城乡融资失衡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毅 《南方金融》2012,(5):27-31
本文以我国198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总体上是相宜的,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外贸依存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因,金融是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运旺 《中国外资》2014,(6):139-140
经济的快速运转是中国步入中等发达的国家,但是城乡差距问题仍然存在,并且成为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作为配置资源平台的金融来说,城镇化的建设因其推动变得更加迅速。基于此分析金融对于城镇化的助推作用,并且分析现今金融支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城镇化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持久动力;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论述,深入阐明加快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松奇 《银行家》2007,(10):12-16
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折射出融资制度设计的缺陷,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来调节资金的余缺,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放松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78~2011年城镇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在短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长期则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微弱的作用,而对外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只具有短期的正向作用;控制变量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财政农业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国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从城镇化、对外开放、金融发展、财政农业支出4个层面采取措施,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城镇化水平大多处于初期和中期,金融作为一种要素集聚,可以有效支持其城镇化建设.在现代经济框架下,集内在市场推动和外在政府引导为一体的“政府诱导型”金融,将加速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形成后发优势.本文对广东清远案例的分析表明,政府从金融支持城镇化中退出、让位于私人部门],通过加强引导形成强的金融市场诱导机制,可以吸引外源性资本进入民族地区;通过诱导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担保体系、银保合作以及金融服务,推动了清远市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从而为解决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国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现阶段我国城镇化、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在短期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长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的提升均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抑制作用,但是相对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具有持续性;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比例约为城镇化的4.6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应当主导我国金融市场由资金配置向资本配置转型、由不动产金融向动产金融转型,同时主导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提升其价值发现能力,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价值发现能力欠缺有多方面深层次原因:一是对资产和资金的包容和汇聚不够,二是资本的流动和配置受到制约,三是定价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四是产权制度不完善,五是市场主体归位尽责情况不理想,六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够成熟。本文建议:一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二是推动市场多空机制均衡发展,三是纠偏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四是加速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五是强化对市场各主体的培育,六是加强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引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1.信托制度是高效的市场信用机制 信托制度的表外安排使得其具有直接融通金融资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市场信用的特征.与其它金融制度安排相比,更具全能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很好地嫁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能有效地将金融资源在不同的市场中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2.
<正>资本市场是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良性循环中发挥枢纽作用。现代交易所作为创新资本中心的典型代表,是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的核心机构,要深刻把握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对资本市场提出的更高要求,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和发力点,通过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动员和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更高效率更具活力的领域协同聚集,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提高经济金融循环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能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与就业水平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中西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城镇化的单一门槛。最后,本文提出要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与就业水平、适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建议,以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与发展,同时它结合商业性金融,引入了市场机制,结合政府与市场来弥补制度的缺陷、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开发性金融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推动了国家城镇化建设基础领域中融资困难问题的有效解决。本文通过研究安徽省棚户区改造项目,来分析开发性金融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思想,提出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力转移与城乡金融配置结构调整的构想,首先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与产业部门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资本积累扩张、劳动力转移与金融结构均衡角度,解释了产业结构变迁同城镇化是一个快速发展到稳步推进的不同阶段,而后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两阶段数理模型框架,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部门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在地区劳动力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城镇化将会缩小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城乡金融配置结构,农村部门内源融资度提高对劳动者收入的促进作用会随城镇化而加强,而城市部门外源融资度提高对劳动者收入的促进作用会随城镇化而减弱。最后根据我国城镇化现实情况给予检验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也将实现空间的集聚和重构。在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结构靠拢的全社会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中,建设银行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催生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又要审慎面对各种挑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应对全新的金融需求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动实现自身转型和跨越。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交互项模型、分组回归检验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影响城镇化水平的要素价格扭曲门槛效应。结论表明,金融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情况下,金融集聚阻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交互项回归表明,要素价格扭曲和金融集聚的交互影响显著抑制了城镇化水平提升;分组回归表明,要素价格扭曲越高,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抑制作用越强;门槛回归表明,金融集聚和城镇化之间存在双资本格扭曲门槛、单劳动力价格扭曲门槛和双要素价格扭曲门槛,当要素价格扭曲跨越第一个门槛值时,金融集聚对城镇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要素市场扭曲影响了金融系统作用的发挥,要实现金融发展支持城镇化的作用,纠正要素市场扭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支出作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财政支出与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模型,分析了财政对带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通过构建VAR模型与实证分析,结果证明:1.公共财政支出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力量,滞后一期的公共财政支出扩大1%可以促进城镇化率提高0.0375%;2.公共财政支出对城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时滞性,财政支出在长期对城镇化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3.公共财政支出在短期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公共财政支出长期内会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滞后二期的公共财政支出增长1%可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减少0.7312%,加大公共财政支出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来解决"三农"问题,强调"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建立一个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一号文件的重要精神,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如何推进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发挥金融在促进"三农"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是金融部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是联系投资者和筹资者的纽带。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有助于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给予投资者合理回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当下中国资本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从分析中国有效性不足出发,为资本市场改革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