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黄祥芳  陈建成  周伟 《城市问题》2015,(3):67-74,104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江西省2003-2012年11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四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了"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四化"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上升,2012年大部分地区属于初级协调及以下水平;"四化"各子系统的低水平发展导致"四化"耦合协调水平偏低;11个地级市"四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差异,但其差异在逐年缩小;固定资产投入、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投入和教育水平对"四化"耦合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金融支持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任务,也是中国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13年四化相关指标构建出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协调度测度模型对中国四化协调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分布不一致,而信息化的发展对四化的协调尤为重要。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融合是四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确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描述的方式,构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测度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进而测算并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最后指出了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及促进协调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首次提出“四化同步”的概念: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性的战略决策,对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2013年中央农业工作会议,都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制约皖北地区快速实现跨越发展障碍的分析发现,企业数量少,且结构单一是制约皖北地区快速实现跨越发展的最为主要的现实因素。由此,我们认为,加快皖北地区跨越发展的科学思路是:以企业建设为抓手,快速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引领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进而得出加快皖北地区跨越发展的现实可选择路径主要包括:打造现代产业园区和推动产城一体化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迈上新的台阶和力促全民创业和构建皖北城市群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力。最后,据此科学地提出皖北地区如何以企业建设为抓手,快速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引领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跨越发展的16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物流业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物流业即是满足它自身需要的要求,也是其加快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机遇。我们在深入分析皖北地区发展物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区域供应链一体化物流园区,打造服务型政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我国1995年至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呈反向变动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G ranger)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均衡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调整的幅度较小;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冲击总体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新型城镇化将赋予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发展新的活力。本文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中小城镇房地产发展趋势与机遇,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诸多缺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伯志 《活力》2013,(2):11-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作为顶层设计,无疑是党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是对科学发展的注释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文对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同时又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非农产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现代企业理念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强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皖北地区陆续开通了高铁,为本地区的旅游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部门正在该区进行旅游营销策略的规划。从推动旅游市场发展角度出发,研究高铁经济下的皖北地区旅游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皖北地区旅游营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期望为促进该地区旅游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的整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六安作为欠发达地区,农业大市,城镇化发展受到国家和安徽省主体功能区等多重区域政策叠加影响,要实现"四化同步",必须立足六安实际,以解决核心问题为突破口,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出符合六安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对皖北近1500名农民城镇化意愿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从代际比较视角初步分析了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决策机制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和分层特征,与第一代农民相比,第二代农民更愿意进城定居,相对中心城区和省会合肥而言,镇区和县城由于具有生活成本相对低、距离家乡近等优势,对皖北农民更有吸引力;2在城镇化决策机制上,希望子女(孙)受到优质教育是皖北农民进城的首要动因,表明优质公共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配置对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导向作用;3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对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一般而言,年龄越小、文化水平越高以及在小城镇和县城务工者未来更愿意进城。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我国同步推进“新四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以青岛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准,利用国际上常用的IU、NU标准法对青岛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997-2012年青岛市城镇化滞后于城镇化的进程,二者不协调发展的矛盾突出,进而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青岛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何云春 《价值工程》2019,38(36):114-115
本文阐述电子商务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析我电子商务在皖北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三点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
周建良 《企业研究》2012,(21):74-76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的支撑保障任务日益艰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由此,发展农业现代化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和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