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泰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论原理,参照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选择了31个因素为参评因子,建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1年,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经历了从初步可持续利用、基本可持续利用到可持续利用的不同阶段,并不断向更高阶段演变,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协调度在波动中趋于上升,协调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述目标、生产、属性三个不同导向的农业可持续性概念的基础上,采用资源模型、环境模型和经济模型,对西部地区604个县(市、区)的农业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处于不可持续阶段和强可持续阶段的县(市、区)较多;多数县(市、区)都可以保持原有的农业可持续性;大多数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不当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其农业可持续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我国渔港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渔港是渔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渔船避风停泊的重要基地,在渔业生产管理、"平安渔业"建设、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以及渔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学者们关于渔港建设等方面的探讨研究从未间断过,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进各地渔港建设和管理步伐,充分发挥渔港对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按时间分段对中国渔港研究现状进行了一次学术性梳理,指出我国渔港在20世纪70~80年代起步阶段、90年代发展阶段和21世纪以来的繁荣阶段的不同特点,以期对今后的渔港研究以及渔港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矿区可持续“和谐”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一个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于矿业而言,如何实现矿区可持续和谐发展成为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在对矿区可持续“和谐”发展认识的基础上,引入矿区RESE系统对构成矿区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具体内容加以阐释,同时探索性地提出不同条件下的矿区可持续“和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诊断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的路径,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方法]基于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部门建立的9套城镇化可持续建设指标体系的梳理,结合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的内涵,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资源环境3个准则层选取24个指标,构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利用熵值层次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应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小城镇进行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结果]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不高,尤其是经济建设比较落后。一方面以农业为主的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经济结构亟待升级转型。另一方面,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镇区人口集聚能力不足,限制了经济发展。通过对样本镇的聚类分析,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分为较强、一般、较弱3类。[结论]提高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经济建设水平关键是要依据自身资源禀赋调整经济结构。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以依托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通过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镇区工业园;同时可以依托新农村建设发展乡镇生态旅游项目,从而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借助已有的NGOs研究文献,对NGOs与可持续生态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在一定情况下都存在失灵,作为第三部门的NGOs由于自身特点及实际表现,能够承担起与市场和政府进行平衡以促进和改善可持续生态经济建设的重任。第二,NGOs促进和改善可持续生态经济建设的机制是复杂的,但通过对不同类别的NGOs影响可持续生态经济建设的机制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多地了解。分析表明,NGOs通过在生态环保、扶贫助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起到市场和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有力地推动可持续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国土规划,国际上称空间规划、国土可持续利用规划等,名称不同,但内容相近.它经历了从物质规划到综合规划、从蓝图规划到过程规划、从精英规划到参与式规划等不同阶段,体现了国土规划科学性、技术性和政策性相统一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城市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依托于市场机制形成的房地产事业,有别于计划体制下的公有住宅的福利性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服务性质已由福利性转变为经营性,由计划进入市场。 一、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优势。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是建立在现代城市房地产产业化基础上的管理。由于房地产产业化和商品化,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而开发商在住宅的规划与设计、建设等方面都十分注重整体性、新颖性和审美性,以此吸引市民消费,从而避免了缺乏总体规划的弊端,既有利于整体建设,又育利于物业管  相似文献   

9.
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的联动关系、空间发展和具体运作三大模式的综合运用为出发点,分别构建以市场、资源和相互关系为基础的联动模型;建立不同资源状态的"增长极"、"点—轴"和"区域一体化"等空间发展模式;着重从"营销"和"管理"方面阐述了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具体运作模式。提出新农村建设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新模式理论对我国可持续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农业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些年,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农业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国生态文明型农业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势必会大大提高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就以生态文明型农业为视角,对其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园林绿化是住宅小区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决定着住宅小区的整体绿化水平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本文阐述了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原则,分析了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发展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模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构建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31个参考因子,对江门市2004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江门市土地利用处于基本可持续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江门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从不同时间维、空间维、空间比例尺、数量尺度、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价值观角度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分析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制定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林情的林业建设政策。根据政策侧重点的不同和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林业建设恢复发展阶段、林业建设深化发展阶段、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阶段、林业建设全面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规律进行探析,展望我国林业建设政策发展趋势,即继续以六大工程建设为主体、继续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碳汇林业、积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积极建设生态文化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宜居性的测度研究未能结合可持续性长期目标及强可持续性的不足,构建可持续宜居性的理论框架并开展实证研究。结合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宏观、微观多层级构建了涵盖3个宜居子系统、4类宜居需求和18项指标的可持续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强可持续性理论,优化可持续宜居性的评价技术体系,以顾及宜居子系统间的不可替代性。使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格网编码分析法,对江汉平原可持续宜居性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可持续宜居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县域可持续宜居性内部极化效应减弱;(2)因自然禀赋、地理区位、政府政策等因素差异,江汉平原可持续宜居指数呈自东北向西南梯度递减的非均衡空间分布格局;(3)可持续宜居变化指数高值区以汉川市、公安县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分布。这表明可持续宜居水平相对较弱的县域单元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结合可持续宜居指数与可持续宜居变化指数,将县域单元划分为优化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和重点建设区。基于强弱可持续理论,对标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不同县域类型提出的差异化建设建议,正是以江汉平原为代表的平原农业区实现可...  相似文献   

16.
京郊新农村建设模式与标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推动“三农”工作的一项战略举措。本文初步分析了现阶段京郊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明确建设发展思路,依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新农村发展类型和模式,力求达到十个方面的标准。本文最后指出,在政府政策措施的引导、规范下,京郊新农村可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农业:未来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可持续农业建设的必要性,可持续农业评价体系及进一步开展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特点,评判出滁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水平指数,揭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提出对策.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研究结论:安徽省滁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水平指数为63.16%,处于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针对主要的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和分区基础上,对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属于弱可持续阶段,耕地数量减少等6项因子成为制约总体水平提高的最显著的障碍因素;提出控制耕地数量减少,实现总量动态平衡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江西余江县121个农户,根据整体性、层次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比性和动态性原则,构建出农户层次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求得各个农户可持续评价值。121个农户评价值居于0.141~0.689之间。参照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有113个农户处于初级生态农业阶段,占调查农户总数的93.38%,是农业的主流;7户处于二级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占调查总数的5.79%;处于三级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农户只有1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0.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