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科技博物馆的多元化讲解,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在科技博物馆发展过程中,讲解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并且伴随着不断深入与完善的讲解工作,追求讲解多元化已经成为了发展讲解艺术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技博物馆发展情况,多元化讲解在科技博物馆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群体多元化讲解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外界环境下,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企业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是一种战略选择,正如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一样,这两种战略的选择都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手段。那么,企业到底采取专业化发展战略好还是多元化发展战略好呢?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都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所  相似文献   

3.
柏琳 《活力》2012,(6):75-75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学生在歌唱中,尤其是歌唱比赛中,除了具备一定的歌唱水平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歌唱心理素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演唱技巧的训练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4.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作为高速公路建设单位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建设任务,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放缓,集团公司必须思考自己的发展多元化经营发展,以更好适应公司转型发展,所以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多元化经营发展势在必行。本文从高速集团—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多元化发展必要性、多元化发展业务组合、多元化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声乐界普遍认可的"新民族声乐艺术",其涵义为:"指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其演唱路子宽,适应性强,除演唱民族风格特点教强的歌曲、歌剧等作品外,还可演包括艺术歌曲在内的各类新创作的声乐作品,以及各种民族传统声乐曲目、戏曲唱段等".本文试从戏曲艺术的特点及表演体系入手,就现代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以及演唱和表演等方面,结合戏曲声乐艺术的相关内容,对戏曲声乐艺术的借鉴价值,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怎样借鉴戏曲声乐艺术等作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们在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艺术实践、思想个性等方面的差别.对同一首作品所做出的艺术处理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给予一度创作作品更丰富、更完美的补充,它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歌曲通过演唱得到升华。本文从二度创作的定义、二度创作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做到二度创作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刘芳 《乡镇企业科技》2011,(34):190-190
由于人们在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艺术实践、思想个性等方面的差别.对同一首作品所做出的艺术处理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给予一度创作作品更丰富、更完美的补充,它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歌曲通过演唱得到升华。本文从二度创作的定义、二度创作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做到二度创作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选择.世界上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成长一般都遵循由单一业务到多元化的规律.多元化在历史上却是潮起潮落,对多元战略的看法也褒贬不一,至今仍争论不休.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经营本身无可厚非,关键一点是企业如何正确实施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索的是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源泉。歌唱中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的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声乐演唱中的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学习呼吸还要了解他的三种呼吸方法.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我个人认为,能够服务于歌曲情绪,达到收发自如乃是声乐演唱的高境界.因此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气息要求.大体分为快吸慢吐,慢吸快吐,慢吸慢吐,快吸快吐四大类。歌唱的气息控制与正确运用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全部的歌唱技巧。我们对呼吸的要求,最终目的是把呼吸.发声,吐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歌唱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21年我国农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策略;传导路径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小企业、低年龄企业、成长期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应着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邦云 《价值工程》2014,(26):213-214
民间艺术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生产生活,具有强烈的民族与地域色彩的原发性艺术形态。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推进,作为民间艺术生存基础的传统乡村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艺术成为"遗产"并被边缘化;另一方面,部分民间艺术在市场经济中迅速走上产业化之路。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保障体系,从外部环境上给产业开发的实施方案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使民间艺术得以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本文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人力资源等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山东民间艺术产业开发保障体系,以期为山东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西声乐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一代代声乐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下,民族声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风格单一,缺乏个性与创新,缺少民族个性,即"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多层面的因素造成的,笔者在演唱技术、美声的主流化、歌曲创作、学院教育、媒体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旅游提供支持,成为旅游发展的动力和引导。文章从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品牌的互动发展出发,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艺术旅游资源的优势并以此开展旅游活动,开发出特色旅游产品,从而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并发挥其品牌效应,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对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纾闵 《价值工程》2010,29(1):90-91
歌曲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是歌曲演唱者酝酿感情的依据。词曲作家谱写的歌曲可称之为首度创作,它为歌曲的演唱者提供了演唱的前提与基础,要想歌曲达到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它还需演唱者对歌曲进行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即对歌曲作品的二度创作,才能把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其艺术的审美价值。如果没有经过二度创作,歌曲作品永远只能以歌谱的形式存在,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符号系列。演唱者如何进行二度艺术创作呢?其方法可从咬字归韵,训练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感情酝酿,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体验生活,使歌曲表达的情感更深刻、更丰富;善用表情,为歌曲演唱画龙点睛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吕爱斌 《价值工程》2011,30(16):139-13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战略也被很多企业所采用实施,成为了一个市场竞争中企业战略的发展方向。本文全面的分析了多元化战略的内涵及其优点,总结了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相关多元化战略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并对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文江 《价值工程》2010,29(31):126-126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陈设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和高品位,形成了特定的艺术特征,创造了人类生活环境中独特的室内陈设艺术。  相似文献   

17.
牛文静 《价值工程》2012,31(15):260
艺术教育离不开经济的依托,艺术教育同样产生经济价值。不同的角度决定了不同的发展。随着经济资源的增长,艺术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比较突显的发展模式。从经济价值的角度看艺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雁 《价值工程》2010,29(32):324-325
围绕绘画艺术形式,阐述了对书画同源及诗画同体的重新认识,从不同层面论证了从绘画艺术形式看诗画同源的审美效应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9.
周严 《价值工程》2011,30(11):82-84
建筑立柱作为室内重要的装饰部件之一,它的装饰形式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各种功能的室内空间从某方面来说也通过不同装饰艺术风格的柱子来体现。参照建筑立柱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形式法则从理论上对建筑立柱装饰艺术进行说明,特别是在建筑立柱平面造型和空间造型上得出了在不同空间形态中立柱的处理手法。通过分析,指出处理建筑立柱装饰的方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建筑立柱装饰设计方面,给出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legalization of graffiti in many cities has impacted urban landscapes and the way artists and the public view graffiti, street art and the city as well.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genesis, process and consequences of legal walls programmes firstly by introducing and differentiating the key terms ‘graffiti’, ‘street art’ and ‘legal walls’, then by examining an empirical case, that of Singapore. Renowned as a graffiti‐averse and litter‐free city, Singapore's recent about‐turn in legalizing illicit art forms illustrates changing government perspectives on creativity and legality in the country. Why the government has effected this change, how artists and members of the public have responded to it and the resultant art forms are critically explored. The conclusion reflects on four key lessons from Singapore for citie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