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将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以使投入同样的资源取得更多的农畜产品;或者取得同样多的农畜产品,投入更少的资源,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所要求的。节约社会劳动,充分利用农业有限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节约时间规律的要求,马克思说:“一切节省,归根到底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所以  相似文献   

2.
一、“需求”——农业生产结构形成的首要因素一国或一地的农业生产结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有其历史渊源。由于“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①,因此,农业生产结构不管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是存在的。然而,“人口数及人口密度也是社会内部的分工的物质前提”②,“人口数”作为农业生产结构的“物质前提”是因为农业生产结构实质上是社会内部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消费结构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反映,人口数量反映着社会“需求”的大小。所以,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与人口数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人口  相似文献   

3.
一、经营管理概述经营管理是社会化生产和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它主要是由社会化生产和共同劳动过程中的协作所引起的。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  相似文献   

4.
一、劳动价值论与土地二元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而劳动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进而提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转而在《资本论》第3卷中又提到,“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另一种意义”。显然,马克思所  相似文献   

5.
贾家村有位老会计绰号“铁公鸡”,方圆几十里其名不胫而走,而其真名贾义仁知者寥寥。他退休时,村干部喜愁兼备。喜者觉得抠得紧惹人嫌的角色将远离岗位,愁者感到再难寻这样一位好管家。若说“铁公鸡”抠公时,硬是叫欲贪便宜者望而却步。若说为私呢?也“悭吝”怪异。他打从中年丧妻未留下寸男只女就没再继,村里人嘲弄说:“有女莫嫁单身贾义仁,算盐算米算煞人!”他听了凄然一笑:“真遭口孽,我哪这样厉害哟!”可乡邻熟稔者往往揭了他底牌:一个腌鸡蛋要分两半开,每餐饭只食一瓣;过夜的饭菜有点馊也要热着吃,人劝他吃了会生病,他说不碍事。更…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实质“服务”是和“生产”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人们划分“生产”和“服务”是以各自所在部门为根据的,一个消费品从设计、组织生产到形成产品的物质形态,并最终进入消费领域,其间要经历若干生产和流通环节,马克思把它叫做社会生产总过程。这个总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7.
俺村的“抠”会计──胡上春提起安徽省蒙城县乐土镇乐东村的村会计胡上春,有人送他一个外号叫“抠会计”。也有不少群众认为“抠会计”抠得好,为百姓管好了家,理好了财,“抠”出了好“家底”。胡上春是个勤奋好学的村会计,26年来,他总是埋头苦干,默默地坚守在工...  相似文献   

8.
王震部长在7月5日参加了密山垦区850农场五分埸第七生产队的职工代表会议,井在会上先后作了两次讲话。干部要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王部长在第一次讲话中,从党的整风运动说到改变领导作风和干部参加劳动的问题。他在批评了该队队长张德明同志不积极参加劳动、对生产管理漫不经心,以致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等现象以后指出:“干部必须一面参加劳动,一面组织计划工  相似文献   

9.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在农业再生产过程中应用技术所带来的效果与劳动耗费相比较的结果。社会主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以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平衡为前提的。生产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所支出的劳动最少,或者一定数量劳动支出所获得的农产品最多,便是最佳的农业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中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原来那种低程度的、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分工,正向着较高程度的、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社会分工方向发展,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转折。 一、农村社会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 社会分工,是指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所引起的社会劳动的分化。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村社会分工的一般过程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1.
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说明,发展离不开劳动者的劳动,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贫困地区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有三大共性特点:第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第二是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生产陷入恶性循环。第三是社会发育滞后,经济社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一、回顾农林生产有明显的地域性。农林作物的生长必须适应它们所在地的生态条件。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生态环境。生态条件在一定程度内可由人工加以改造,以适应所种植作物的需要。但是人工改造一定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如作物的灌溉、施肥、防寒、遮荫等等。然而不可过分强调“人定胜天”。有的根本做不到,有的做到了划不来。因此,从总体说,农林生产要“因地制宜”。这就是农林业区划的目的和需要。林业生产与农作物生产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世纪,以知识和信息技术发展为核心,将经济活动推向更高、更复杂的阶段,经济活动依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更新而日新月异。经济活动对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依赖将不断加深,生产日益知识化。知识作为与劳动和资本并列的第三个生产要素,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活动越发展,审计将会越重要,审计──这一“经济警察”,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将会全方位的发生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粮食安全”与“粮食安全体系”的内涵是什么呢 ?“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通行的提法,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解释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起所需要的食品”。“粮食安全体系”则是由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储备以及粮食进出口贸易等所构成的完整的保障体系。这里所说的“粮食安全”与粮食仓储管理中所说的“粮食安全”不是一个概念。后…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雇工的概念和雇工经营形式雇工经营是原始社会解体后出现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一种方式。“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一直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才由“一种例外和救急办法,”变成“整个生产的通例和基本形式”;才由“以前是一种副业,‘变成’工人的唯一职业。”“暂时的雇佣劳动者变成了终身的雇佣劳动者。”可见,雇工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尽管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雇工这一概念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有所不同,但这只是外延  相似文献   

16.
持绿色门票逛郊区、用美食优惠券就餐、凭打折信息购物……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白领王小姐几乎到了“无券不欢”的境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这种胜“券’,在握的最新生活方式,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省钱经”,这群自称“抠抠族”的年轻人过上了“券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由中央党校联合召开的“创新劳动价值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根据当代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已经成为劳动的主导形式的事实,提出应当把劳动区分为创新劳动和常规劳动,创新劳动能够比常规劳动创造更为巨大的价值,常规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平均社会劳动时间计量。因为创新劳动的产品是从未有过的,往往为独家企业所生产,因此不能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计量。在传统劳动价值论看来,创新企业的巨大利润由于产品的个别价值是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但创新产品从未有过,不存在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问题。创新劳动价…  相似文献   

18.
技术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结晶,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一些国际组织对“技术”所给予的定义是:“技术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知识。这个过程是由产品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有20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9500余人。村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211名。2006年前,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70万元,在经济强村多的江阴很不“出挑”。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收入条件下做更多惠民利民的实事?“抠”是璜土村的一大法宝。璜土村的“抠”不仅体现在留有余地、节俭实用的花钱方式上,还深化为对村干部高标准、严要求,“抠”出一支清正廉洁、勇于奉献的带头队伍;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积极参与,“抠”出合力“花小钱办大事”的服务;严格制度约束,“抠”出“四位一体”监督、共建共享等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到地处重庆市三峡库区的奉节县龙关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朝夕相处中,了解到了该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面临的“六大困难”,并根据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促进龙关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六条对策”。这些“困难”和“对策”虽然是针对龙关村的实际情况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但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体会来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