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彤 《商界》2009,(11):121-125
2009年9月30日。达能及娃哈哈宣布达成和解:娃哈哈赎回达能在合资公司中51%的股权,双方将终止所有诉讼。但至今双方都刻意保持低调,连分手费的准确金额都不愿透露。  相似文献   

2.
《三联竞争力》2009,93(12):44-45
事件 2007年11月,达能在英属维尔京群岛(以下简称BVI)和萨摩亚对与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外方股东提起诉讼,起诉对方与娃哈哈联手对达能进行欺诈,并请求法院立即对这些被告的资产进行冻结和接管。上述两地法院在被告不在场、未作抗辩的情况下,签发了临时冻结和接管令,裁定由达能指定的毕马威作为BVI被告资产的接管人。  相似文献   

3.
《商》2015,(8)
"达娃之争"被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是娃哈哈和达能长期博弈的一场经典商战案例。双方经历了29场诉讼,从双方企业的掌门人,到中法两国元首都参与到这场商战中。最终,这场纷争以娃哈哈的29场诉讼胜利告终。本文将运用博弈论的知识,从合作博弈的角度来看企业双方合作的共赢;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来解析娃哈哈和达能长期诉讼中的重复博弈较量,从而综合剖析"达娃之争"背后的博弈之道。  相似文献   

4.
1996年2月29日,娃哈哈与达能达成商标转让协议,中方要使用娃哈哈商标,必须经过合资公司董事会通过。协议中,文字的表述有些拗口,“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5.
金少策 《浙商》2008,(1):40-41
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激战从年头打到了年底。离达能申请冻结托管娃哈哈方面10家离岸公司资产后不到一个月,娃哈哈便还以“颜色”。  相似文献   

6.
朱仁董 《浙商》2007,(8):24-24
宗庆后行事一向低调,此次一反常态,公开向娃哈哈的合资方——法国达能公司叫板,确实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7.
钱卫清 《商界》2008,(10):102-111
“达娃之争”无疑是2007年迄今震惊中外的案件。因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故事,还惊动了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过问,更是一场涉及舆论战、道德战、法律战,甚至政治战的立体诉讼。为此,我们特邀了钱卫清律师进行讲解。他曾代理光明乳业的小股东起诉达能,逼达能退出光明乳业;后来又在代理达娃诉讼中另出奇招,帮助娃哈哈方面查封了达能在合资公司的股权,使其陷入被动局面;他还使双方暂停了一切仲裁和诉讼,重新坐到了谈判桌前。现在,他将向公众披露”达娃之争“的一手内幕。  相似文献   

8.
王巍是万盟并购集团的前任董事长,现任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2006年,并购公会部分理事通过全国工商联向“两会”提交了《关于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提案》,呼吁国家扶植本土企业。但在娃哈哈与达能之争中,王巍却视宗庆后为“希望调动社会情绪给自己毁约创造条件的小商人”,认为“娃哈哈将为缺乏契约精神买单”。 自从娃哈哈和达能争执以来,宗庆后以“民族主义”为大旗,欲号令天下共御达能。但是,我所看到的并无实质性的内容,只有情绪的表达。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要真正崛起,应当遵守契约精神,避免民族主义的煽情。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10日,“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TOP10”颁奖活动在斯坦福大学举行,娃哈哈公司入选“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TOP10”。这是娃哈哈继与达能结束品牌纠纷之后又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虽说娃哈哈已跻身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十强行列,“独资”后的娃哈哈原本的“硬伤”依然存在,甩掉达能的洋拐杖后,企业又将面临新的问题,还不是大笑的时候,娃哈哈且慢笑哈哈。  相似文献   

10.
《三联竞争力》2009,92(11):18-18
一场维持12年的跨国婚姻,一场持续一年多的内外交火,终于在强颜欢笑中走到尽头。2009年9月30日,法国食品集团达能和中国娃哈哈宣布,双方达成友好和解,达能将把其拥有的合资公司51%股权出售给后者。  相似文献   

11.
《三联竞争力》2008,70(1):40-41
达能与娃哈哈的商标合同纠纷无疑是一场贯穿整年度的商业大戏,媒体报道的强度和持续程度让几乎所有中国人对此案耳熟能详。然而,这对于达能和娃哈哈双方来说,并非一件好事,甚至对整个社会、经济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联竞争力》2007,69(12):11-11
2007年11月初,达娃之战传来新消息,达能四家下属公司在维尔京群岛和萨摩亚群岛强势出击,向两个当地法庭提出诉求,并促使法庭签署法令,通过托管公司将娃哈哈10家离岸公司的资产临时性托管并冻结。  相似文献   

13.
娃哈哈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和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的关键,是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信赖与爱戴;是消费者不断的持续的忠诚消费行为;是消费者的忠诚消费所形成的消费市场。所以,达能强行并购娃哈哈与反强行并购之争,是娃哈哈品牌背后的消费市场之争。  相似文献   

14.
口水大战     
2007年4月初,合作10年之久的娃哈哈与达能终于将积怨公之于众,并引发多方参与争论。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摆出一副被人暗算的受害者姿态,并不断点燃公众的民族情绪;而达能方则坚持认为自身只是按合同办事,一切由法律界定。双方在一番明面上的唇枪舌剑后,陷入暂时沉默,但较量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5.
达能并购的机会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恩怨”将在中国市场一直快速成长的达能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中国第一场关于食品饮料行业外资垄断问题的大讨论。在与达能合作中一直以强硬风格著称的娃哈哈创办  相似文献   

16.
宗馥莉出场     
《三联竞争力》2007,68(11):15-15
在娃哈哈与达能依旧僵持不下的时候,风波中一个关键人物——宗庆后独生女宗馥莉近日悄然亮相。  相似文献   

17.
事件     
《光彩》2008,(9):2-2
娃哈哈商标终审判归娃哈哈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已经驳回达能方面要求撤销杭州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12月就"娃哈哈"商标转让协议所作裁决的申请。这意味着杭州仲裁委员会终审  相似文献   

18.
《商界》2007,(12):59-62
达能与娃哈哈的纷争跌宕起伏,对峙双方各具利器,达能更是凭借“契约精神”一度立于上风,得到过国内众多精英人士和意见舆论领袖的广泛支持。然而,事件的结局却以达能的全面溃败告终;并且,达能在这个事件中所暴露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将对其未来在华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晓春 《浙商》2008,(22):63-63
10月11日,在娃哈哈21周年厂庆上,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对媒体确认,娃哈哈已经于近期向三鹿集团发出收购信息。乳品业务为娃哈哈的主打产品,一直以来娃哈哈是进口奶的大买家,收购三鹿有助于其乳品产能的保障。同时,三鹿所在的石家庄辐射京津唐,娃哈哈看好这一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20.
达能启动法律程序只是解决事情的一个开始,它真的要用法律解决吗?其实它并不真想与宗庆后闹翻,如果合伙双方反目成仇,这对达能的本土化及娃哈哈今后的盈利都会有较大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