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将“以人为本”提升为党的执政理念,而且还高扬“以人为本”的人民性,充满了理论创新的睿智,具有丰厚的人学底蕴;呈现了社会发展理念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复归;揭示了社会发展进程中重物轻人,人被边缘化的历史症结;内蕴了以“现实的人”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孙莉 《发展》2009,(8):146-146,148
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指高等教育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用以指导其思维、行为的合理运作的一系列根本观念,“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是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管理的全部价值,是把人的自我完善看作生产活动的惟一目的。高等教育组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既培养学生,也培养教师和管理者,高等教育组织之内所有的“人”以及由此辐射到整个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高等教育组织的最终目标。所以,高等教育组织内应该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3.
姜霞 《科学决策》2008,(10):84-85
随着我国大学扩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校中如何以“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的辅导员工作,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职业之路,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和无数辅导员急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齐芸 《西部大开发》2009,(11):48-4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依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把具体的、现实的人作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造福人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最高价值原则,在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以及发展模式等基本问题中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发挥以人为本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与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执政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所付出的代价和对人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这一矛盾而作出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回应。以人为本的“人”相对于物而言的,“本”是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和目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有如下三个层次:从主客体关系上,把人当作主体,强调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发展依靠人;从目的和手段关系上,把人作为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本身;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上,把人看做是尺度,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更要既坚持物的尺度,也坚持人的尺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尊重人。  相似文献   

6.
牛华男 《魅力中国》2011,(6):126-126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观念的创新。本人对以人为本发展、经济均衡发展以及“人-社会-环境”系统科学发展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安全发展体现了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系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表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动力和根本目的.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长期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因而党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统领党的执政理念、干部队伍建设、执政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提到执法,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幅幅“铁汉”、“包公”的形象。殊不知,这只是其一面,人们往往忽视了其另一面——执法需要人文关怀,即“人性化执法”。人性化执法是文明执法,社会进步的体现,它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执法活动一个不可忽视的着眼点,是一种和谐的高度文明的执法理念,也是营造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大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杨生效 《发展》2008,(3):100-101
以人为本 靠管理出效益 科学的人文性管理是学校文化的灵魂。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尊重、关心校内每个人的发展和需要。校长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此我校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始终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就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才能,重视其发展,是实践“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观念的创新。它提出了以人为本发展、经济均衡发展以及“人——社会——环境”系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一、以马斯洛基本需求理论对高校教师的需求进行分析“以人为本”是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根据这一理念,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而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肯定。因此,高校坚持“以教师为本”工作理  相似文献   

13.
于春波 《魅力中国》2014,(10):195-195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人为本”是一种适应未来管理发展趋势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应用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便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班主任管理,强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的社会人来看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从不同方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式,为进一步完善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益分享的新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享”的理念,承认社会各个主体的经济权利,承认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利益分享”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现形式,它突破了“利益独占”的传统思维的束缚,主张把建立全社会的利益分享机制作为克服社会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克俊 《魅力中国》2014,(23):219-2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尊重人的首创精神。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国家才能昌盛不衰。因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就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本人就课堂教学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5):I0019-I0019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根本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求真高中从建校那天起,就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文化之根基、教育理念之核心、教育管理之前提。它有着双重内涵:既要以全体学生为本,又要以全体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17.
王子锋 《发展》2010,(5):143-143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际工作,反思教育方法和措施,努力以科学发展观来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发展中国家总体来看,城乡隔绝与非均衡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众多问题中之首要问题;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破解成为必然。党中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理念创新。首先,确定“新的发展起点”的新理念。中央制定“十一五”规划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形势清醒认识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指出:“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牢固确立“新的发展起点”的新理念,帮助我们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中继承与创新、传承与发展、变革与坚守等诸关系。其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增强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唯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教育人、  相似文献   

20.
马晓恒 《魅力中国》2014,(19):364-364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重要“细胞”.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