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1996-2003年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得出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是耕地减少较快,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较为明显,农用地逐渐稳定分布远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口、经济、技术进步及政策因素,并对南宁市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两个方面,对福州市(1996~2004)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影响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段内福州市的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建设用地增幅最大,而耕地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幅最大,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面积的转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宏观政策的变化是影响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监管、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农业等各个方面。依据达州市2013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的矢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达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达州市未利用土地占比大,建设用地持续增长;而驱动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  相似文献   

4.
宜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市土地利用现状及1996~2004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发现宜昌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多;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宜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水平、GDP、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与建设用地面积具有明显正相关,与耕地面积具有明显负相关;说明社会经济因素是宜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对于揭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机制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选择延吉市作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卫星TM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分析了1997-2007年间延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是延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基本驱动力。延吉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土地规划管理,统筹安排土地用途,推进土地信息系统和国土数字化建设,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根据重庆市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97-2005年该市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和各区县耕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通过对影响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得出影响重庆市1997-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和三峡工程、退耕还林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时点TM影像解译数据,运用遥感和GIS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近18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此基础上,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流域内2000-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蒋影响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9个因子分别归纳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6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IS支持下对晋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在统计软件DPS中对晋江市占的耕地、建设用地及其社会驱动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净减,而水域、建设用地和园地净增,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依次为经济类因子、人口类因子及技术类因子,政策的干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通过遥感数据资料,获得1995~2000年青岛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数据;借助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TATISTICA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选取与经济相关的变量,探求该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是青岛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根据1985年和1995年两个时期的土地资源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了湖北省13个市1985~1995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揭示了该省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阐述了这一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形、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及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土地产品的需求变化和交通条件及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信息熵理论对重庆市1997-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进行计算与分析.描述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熵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演变规律,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驱动力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随时间呈不断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均衡、均质性逐渐增强.影响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总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总人口和人均蔬菜产量.  相似文献   

12.
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在论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驱动力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并提出了目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武汉市区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时武汉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影响其变化的四个驱动因子进行了剖析,从而得到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借此为促进武汉市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安徽省近10年来的耕地序列和人均耕地序列数据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宏观分析了"耕地动态平衡"政策实施以来耕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用灰色关联度法,定量研究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安徽省1997年以来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分三个阶段,1997-2002年的缓慢减少期、2003-2004年的快速减少期和2005-2006年的增长期:耕地年均变化速率和人均耕地年均变化速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据此将全省分为5个不同的耕地资源变化区;耕地重心发生了转移,大体是稳定在淮北平原西北部;在近10年的不同阶段,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的主次地位发生了变化,其中,年末总人口一直是影响耕地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子,2003年以来非农业人口对耕地变化的影响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重庆市渝中区土地利用的历史数据,研究城市更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在其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研究方法:Logistic回归模型,转移概率矩阵。研究结果:(1)影响渝中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用的作用机制,即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下建筑物理状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显著,而企业主导模式下区域商业价值、稀缺资源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土地利用的变化。(2)渝中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变情况在各个时期内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即在以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下,土地利用的转变更多体现为原用地功能的优化更新,而在市场力量参与的更新模式下,土地用途的跨类型转换,特别是向商业类型的转变更为普遍。研究结论:城市更新片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受更新主体与更新目标取向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政策取向—更新目标取向—实施主体—项目建设—用地变化这一传导脉络。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1996-2005 年数据,从耕地、建设用地的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角度探讨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表明:①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一产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②地区生产总值、非农增加值与建设用地面积耦合关系均呈极显著正相关;③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用地面积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④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只是历史上某一时期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表征之一,是土地利用集约和节约的水平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研究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计划之一,通过对它的研究,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对全球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动态过程的认识,以增进规划土地覆盖变化的能力,因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一个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通过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变化幅度、数量变化动态度、空间变化动态度以及变化趋势与状态指数来表征研究区LUCC的过程与趋势,分析了山东省嘉祥县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嘉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是人为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因素、政策因素,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或类似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使其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好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