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静 《中外企业家》2009,(3X):115-115
紧急避险作为大陆法系法定的违法性阻却事由,是两个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正是基于这一点,各国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司法实践中,都致力于对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海芳  王雷 《中外企业家》2009,(2X):162-164
紧急避险是指当自身合法利益处于一种不牺牲另一种合法利益就无法避免损害的危险中时,以牺牲另一合法利益以保全前一个合法利益的情况。在坚持相对必要为紧急避险前提的基础上,对于避险造成的损害也应当规定一个限度,防止该规定被滥用。限制使用说应成为我国生命权能否作为紧急避险客体的通说,并为立法所采用。  相似文献   

3.
李利 《会计之友》2012,(19):124-126
根据侵权责任的三层结构,会计师事务所侵权责任抗辩事由可按照客观构成要件阻却事由——违法性构成要件阻却事由——主观构成要件阻却事由三个层次,依次展开。在前一抗辩事由成立时,会计师事务所即无须承担侵权责任,不必考虑后一抗辩事由;只有在前一抗辩事由不成立时,才须考虑后一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4.
陈大锋 《民营科技》2010,(11):127-127,183
自救行为的合法性,我国刑事法理论界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共识,但对其合法性的根据在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的并不多见。现通过对自救行为的定性及构成要件论述其违法阻却性。并对罪刑法定原则功能性限制、刑法的价值取向和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三个方面对其应纳入我国刑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确定自救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的根据的一元化的必要但不可能性论述,说明了各种故那于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的理论观点,得出正当化行为的根据应当多元化,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正当化的根据有二:(1)法益衡量说(2)正当、优越、阙如的利益说。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陆地区刑法和我国台、港、澳地区刑法都规定了紧急避险制度,但由于法律制度以及立法理念的不同,内地与港、澳、台刑法当中的紧急避险制度存在一定差别。本文拟从概念及构成条件角度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刑法理论中未遂犯的刑事责任根据,但是探讨某一理论就应寻根溯源,以获得深入理解。我国刑法理论对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受前苏联和德、日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德、日大陆法系和前苏联就此问题的相关理论予以概述。进而,就当前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和有力的学说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公诉案件起诉卷宗移送制度作为刑事审判制度的重要内容,世界主要法治国家根据各自诉讼构造形成了案卷移送主义和起诉状一本主义两种主要模式,两种模式都强调阻却法官预断。我国《刑事诉讼法》多次修改,近期《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拟又实行案卷移送主义,但我国阻却法官预断的相关配套机制尚未形成。本文在比较分析基础上,以修法中拟实施的案卷移送主义模式为视角,探讨如何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官预断阻却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三大基本环境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会计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立足于三大基本环境,能够有效保护产权和投资者利益;会计法律制度应系统、完整,以适应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特征要求;借鉴普通法系国家建立的会计执业准则应能与我国大陆法系特征的会计法律有机配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品责任之归责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现有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剖析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由于其提供的产品具有缺陷,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损害,而应当向受害者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归责原则是民事责任理论的核心。所谓归责原则是指归责的基本准则,它是确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本事由、标准或依据,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即法律应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还是应以行为人的行为抑或以已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使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从而实现保护当事人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目的。在法律责任的确立上,我国多以过错为归责原则,如《民法通…  相似文献   

11.
会计是对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界定及定量描述,而会计信息的本质则是一种延伸的经济利益的体现,对这种经济利益进行法律上的确认和分配是解决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制度保障。现行的法律对会计信息的利益调整多体现为法点式的规范,规范之间缺乏联系甚至相互之间产生矛盾,究其原因是缺乏明确的会计信息法律性质的前提下进行的规范。法律性质不明确使得对会计信息的规范难以和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融合,同时造成法律调整的效率低下。文章对会计信息的法律性质进行尝试性的探索,认为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本身就是经济利益,在法律的权利体系下处于权利客体的地位,且属于财产的逻辑范畴;会计信息权作为以会计信息为客体的权利类型具有制度上的优越性,其开放性的特点可以将多种权利利益的需要包含进来。文章依照法律的论证规则,在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的权利推理方式下,尝试对会计信息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会计是对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界定及定量描述,而会计信息的本质则是一种延伸的经济利益的体现,对这种经济利益进行法律上的确认和分配是解决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制度保障.现行的法律对会计信息的利益调整多体现为"法点式"的规范,规范之间缺乏联系甚至相互之间产生矛盾,究其原因是缺乏明确的会计信息法律性质的前提下进行的规范.法律性质不明确使得对会计信息的规范难以和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融合,同时造成法律调整的效率低下.文章对会计信息的法律性质进行尝试性的探索,认为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本身就是经济利益,在法律的权利体系下处于权利客体的地位,且属于财产的逻辑范畴;会计信息权作为以会计信息为客体的权利类型具有制度上的优越性.其开放性的特点可以将多种权利利益的需要包含进来.文章依照法律的论证规则,在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的权利推理方式下,尝试对会计信息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出台之际,隐私权的移植与否是影响整个已存人格权体系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隐私权来源国有关学说、立法的介绍并结合大陆法系的有关立法、学说,说明隐私权纯系英美法系的概念,我国立法不应选择这个概念,而应当在司法过程中采用利益型侵权制度来保护隐私利益。  相似文献   

14.
公司制度通过对公司主体的约束,确认了公司主体所应当遵循的商业道德。但在现代公司的产权制度安排下,董事及董事会掌握了公司的核心权力,董事很容易利用其特殊地位篡夺自用,危及公司利益。英美公司判例法在董事利用公司机会问题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公司机会规则,但在大陆法系却并无确当的对应制度。新修订的我国公司法虽然导入了公司机会概念,但并无完整制度体系。笔者认为,我国应在比较法视角下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公司机会法律制度。一、公司机会标准如何界定公司机会,如何将董事的公司机会篡夺禁止义务通过具体制度落实下去,不仅具有理论…  相似文献   

15.
尽管保证期间属于除斥期间的性质在司法实践上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但是由于我国相关立法在前后表述不一致,导致至今学术界仍对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存有争议.目前,对于保证期间的性质,学术界观点主要表现为诉讼时效说和除斥期间说.本文以何种学说的界定更有利于调整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的利益为核心,对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中是一项较成熟的法律制度,突显出较高的社会价值。虽然该制度已在我国相关立法中有所规定,但由于大陆法系公私法理论的严格划分,使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理论上难以界定其法律归属,妨碍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立法上的合理建构,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从该制度的法律属性及社会价值的角度入手,突破大陆法系传统观念的禁锢,提出切实可行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国法律在观念和制度上存在着种种差异,识别冲突在所难免。对于识别依据的学说,除几种例外情况外,采用法院地法说较为可取。我国2010年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识别的依据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其存在对本国利益的过重保护倾向等局限。在探讨识别的依据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水平 《企业经济》2006,(12):185-187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违约损害赔偿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本文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立法、相关学说与判例的比较,以及国内立法现状和学界争论的梳理,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肯定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以充分保护人的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19.
张锋 《集团经济研究》2007,(10):179-180
公司章程是指根据公司法规定由股东或发起人制定的公司必备的规范公司的组织与行为以及公司与有关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规则的书面文件.公司章程是公司存在和运营的灵魂.关于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国内外学者形成了契约说、宪章说、自治法规说三种学说.为了弄清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促进其制定和变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本文仅对公司章程是否为公司股东之间契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4,(12):177-180
我国关于储蓄存款法律性质有两大主要学说——物权说和债权说,均未能完整清晰地处理好储蓄存款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这与其仅从民商法角度思考问题有关。储蓄存款关系不仅由民商法调整,还体现着国家为了社会公益对其的干预,这也需要经济法的调整。经济法领域中的产权关系更能说明储户与银行对储蓄存款的权利义务关系。储蓄存款的形成过程正是现金货币的产权在储户、银行之间的配置过程,储户将现金存入银行后,以丧失现金的占有权与使用权为代价,获得对银行的现金付款请求权、利息请求权和存款处分权;银行取得现金所有权,可以对现金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权利配置后,对于储户存款中的资金金,储户以付款请求权为关节点与银行发生法律关系,付款请求权的性质应是请求权和形成权的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