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要闻     
《财经界》1994,(10)
"洋农民"冲击沪郊农业据调查,沪郊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农村70%以上的青壮劳力纷纷"弃农从工",沪郊农业出现了"后继乏人"的趋势。近年来一批"洋农民"却看好沪郊农业天地,远涉重洋来到沪郊,他们租赁土地,经营园艺场,种植了300多个品种的无公害蔬菜;还创办起甲鱼养殖场及培育优质蔬菜种籽的"农产公司"。"洋农民"的高科技种养技术及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制,正在冲击着沪郊传统的种养模式及经营方式,给沪郊农业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上海商业》2014,(9):72-72
在浦东新区书院镇葵园生态农庄,有一个标志性的景观—海碗塔。这座高约10米左右的塔,是原来的奶牛场使用的水塔。经过改造后,在顶部安装了一个直径达6米高度有2米的青花大瓷碗,成为独特农家乐景观,前来旅游的市民都会在塔旁驻足仰望后再拍照留念。这一标志为"海碗"的景观,如今不但在沪郊农家乐产业中唯一,而且最近葵园在书院镇政府的支持下,将它复原成"海碗"菜。  相似文献   

3.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官员”肖力,海田昨天,毛泽东曾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如今,于光远说──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套用领袖的名言说过这么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官员",这对于证券市场中"一言九鼎"的管理者来说,可谓一语中的。证券市...  相似文献   

4.
肃然起敬     
肃然起敬西北平原从前,"一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今儿,一文人遇到一个体户,却──肃然起敬乌鲁木齐大西门的天桥底下,一不留神就冒出了个"畅销书社"。这里是黄金地段,如今做"书社"的房子过去是家饭馆。饭馆被"书社"取代,真该令人拍手称快!乌鲁木齐的饭...  相似文献   

5.
"千年等一回,种田不交税。"税费改革时农民自豪地说,"种田有补贴,土里出黄金。"如今农民感叹好政策。自2000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给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如何把国家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充分发挥惠农强农政策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撑作用,试从基层人员的视角来探讨,借此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让惠农强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衰减、不走样。  相似文献   

6.
观光农业,这是目前各地农村中的流行语。透视这个近年来在上海各区县农业发展规划中“风头”正劲的字眼,记者却发现实际中的观光农业并不风光。不少观光农业项目游者寥落,只靠组织当地中小学生“撑场面”,如此落寞实在颜面无光。园艺场大同小异建有玻璃温室等现代化设施的园艺场,一直是沪郊观光农业的主力部队。已有15“岁”的中日园艺场,是上海冒出的第一个观光农业景点,立体、基质、无土等多种现代栽培技术曾吸引诸多游客。然而,现在层出不穷的园艺场却因景点大同小异而陷入窘境。去年,走进沪郊200多家现代化园艺场的观光客…  相似文献   

7.
惊人的粮食“黑洞”肖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从小儿学语起便接受着珍惜粮食的教诲;如今,在所有商品物价中,最揪动人心的莫过于粮食价格的起伏,从国务院总理到每一位平头百姓无不密切关注其涨落。然而,我们却同时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农民...  相似文献   

8.
新时尚:不要朋友帮忙曾杰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一些自已难于完成的事情需要朋友、熟人帮助。然而近来城里人悄然形成一种共识:修修补补、小搬小动之类的事儿,宁肯雇人做,也不求朋友、熟人帮忙,流行的说法叫"宁愿出钱不愿欠人情"。"朋友来帮忙,他忙我更忙",这是机...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整治是当前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政府主导农村土地整治的"规划—征收—整治—出让"四个环节,农民较难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土地溢价带来的收益。实现农村土地整治"四个环节"的优化,关键在于厘清农村土地整治"四个环节"及其核心问题,认识现有制度框架下存在的产权、目的和现实三大困境。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农村集体和农民对"四个环节"的主导。  相似文献   

10.
商战新招术:以情招人桂桦在消费者为假冒伪劣商品伤透脑筋的时候,商界出现了旨在让消费者放心的办法,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一种表现。如今,广大消费者最明显的感受是:曾走红一时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微利销售"、"厂家直销"等带有欺骗性的营销口...  相似文献   

11.
劳光 《致富天地》2006,(11):10-10
春天播种什么?秋收庄稼该卖个什么价?这曾经是很多农民头痛的事,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用为这些事发愁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经纪人,有些自己既搞种植,也当经纪人。  相似文献   

12.
“茶凉”益于廉雷公近闻一事颇为感叹:一地级干部退休半年后还不愿交出专车,单位强行收车后,他逢人便说:"这些领导没有人情味,人一走茶就凉。"此老的茶凉之意,是不该收回其专用"乘骑",供他全家长期私用才算茶不凉。作为受党教育多年,廉政"红头"文件学过,廉...  相似文献   

13.
家庭购物,如今兴打价格差──都市新潮消费写真谷咏抑或是消费者日趋成熟,也许是前些时"涨"声四起,使得城里人囊中羞涩,或者是崇尚实惠之风日盛.如今都市中,绝大部分家庭都学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价格差,精打细算,巧妙节俭。巧打时间差打时间差,过去曾是中国女排...  相似文献   

14.
"一个展览会的结束就是一个大垃圾场的诞生。"这是对如今很多展会的概括。如何把会展产业构建成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如何使会展活动与"环保、低碳、绿色"的时代潮流相匹配、相适应成为会议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世上自有真情在,山里的娃子香玉待”解海龙摄影报道▲过去满山野跑的山里娃,如今个个虎虎生风。▲"名师出高徒"。可要想成"角儿",还得苦练。▲这所学校"主攻豫剧,兼学别样"。小香玉特别为孩子们开设了文化音乐、舞蹈、体育等课程也许是山西河曲民歌《走西口》...  相似文献   

16.
宽屏幕彩电妙处何在远航伴随着一番"地毯式"宣传广告,宽屏幕彩电在家电柜台亮相了。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去年春天出台的夏普"天域"、飞利浦"视霸"宽屏幕,秋冬季又来了东芝"火箭炮"宽屏幕,再加上如今索尼的"贵丽阔屏”、松下的"画王大野"等等.16:9宽屏彩电...  相似文献   

17.
都市青年型家庭消费文化浪漫曲尹发跃家庭是社会进步的生动写照.如今的中国城市中,一股家庭文化热正悄然兴起.尤其明显的是,一个独生子女、双职工的青年型家庭,迥然有别于他们的父辈,他们的家庭生活越过越有文化味了."周末文化"求休闲,"硬件文化"求典雅,"软...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底,国家"汽车下乡"政策到期,农民购轻型载货汽车将不再享受补贴,2011年农民买车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头两个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同比降低10%多。然而,五征汽车产销却是逆势上扬,  相似文献   

19.
一人救出九人命受伤住院不留名陆兆喜,刘晓平"恩人哪,我们终于找到您了,那天要不是您,我们两家人怎么得了啊!"1995年12月12日,江苏省金湖县闵桥镇平桥村11组个体户丁国祥在家门口被卞塘乡几位农民围住,左一声"救命恩人",右一声"救命恩人"喊个不停...  相似文献   

20.
“轿车装潢”有隐忧报载,上海目前正在兴起一股"轿车装潢热".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汽车装饰品商店日显豪华,"洗面奶"、"保护面膜"、"磨砂膏"等化妆品专用名词,如今已大量出现在轿车装潢领域。一瓶车用"面膜"300多元,一套真皮座椅五六千元,一套车用音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