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认为,不同的分析方法很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将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总结为β收敛、σ收敛、概率收敛,并加以说明和评价。本文认为,不同的分析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弱点。β收敛是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与β收敛和σ收敛不同,概率收敛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它能够表明收敛的长期稳定性。本文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分析应该利用多种分析方法,才能得出较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能源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对收敛问题的几种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了梳理,然后对1986~2006年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差异进行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的总体差异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σ收敛,而是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率收敛特征各异:东部地区差异缩小且较为稳定,中部地区经过小幅波动后也趋于收敛,而西部地区差异呈现出三个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总体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巩固和发展这一趋势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7):206-207
通过构建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和计算建成区就业密度,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大气环境污染和就业密度相关指标在我国省域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进一步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了就业密度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市(区)为基本地域单元,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发现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率存在较强的全局空间正相关,以及局部空间相关性.之后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地区经济、医疗卫生条件和人口增长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最后对各地区应对和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收入不平等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突出现象,而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全域莫兰指数(Morans I)和局域空间自相关的LISA聚集图,对我国各省域收入不平等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运用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探索老龄化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居民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收入差距较大(小)的省域倾向于与其他收入差距较大(小)的省域相邻;老龄化会显著地拉大收入不平等,并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顶部老龄化,因为不同年龄群体内的收入不平等是随着年龄增加而扩大的。  相似文献   

6.
以长三角地区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长三角26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莫兰散点图对长三角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东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分布不均衡,但是空间集聚特征整体上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各地级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明显,HH型、LL型和LH型城市分别集中在长三角的东部、西部和中部,HL型的城市主要为南京和杭州,并且长三角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在逐渐减小.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就推动长三角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利用Beta收敛法来测算1985—2012年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性。结果表明,甘肃14个市(州)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地区经济发展受到邻接市(州)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程度不高;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基本上为发散趋势,只在个别历史时期有过短暂的收敛,并且收敛的速度比较缓慢;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构建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考察中国营商环境的区域差异、时间演变、收敛特点及空间集聚性。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省份50个经济社会指标合成为营商环境综合指标,运用自适应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考察中国营商环境的地区差异,并分别利用变异系数、边际垂直β收敛模型检验σ收敛和β收敛,使用Moran’s I指数分析空间集聚。研究发现:中国营商环境在整体上呈现持续向好的集聚式收敛特征,但在地区之间仍然存在“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且在中西部内部出现多极分化,中部区域内差异日益显现,造成各省份的收敛贡献表现出梯度效应,阻碍空间集聚的进程。研究创新:全面剖析营商环境的内涵,从开放化水平、企业市场环境、企业法治环境、市场主体保护力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五个维度构建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使用边际垂直β收敛模型深入挖掘不同省份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所展现出的收敛异质性。研究价值:本文基于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指标展开实证研究,揭示其区域差异、演变趋势和收敛情况,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城市或局部区域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已成普遍现象,识别并分析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于城市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研究聚焦于经济、交通等多个方面,本文以100m街道层级尺度下聚居人口栅格为基础,分析济南市及其中心城区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结果证明:一是济南市存在多中心结构,Poly指数为0.225724,主要人口分布在主中心区域;二是中心城区范围内不存在局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分布情况与人口栅格数据有局部差异,城市规划虽然中心城区为东西带向,但是人口聚居仍然呈现点状集群态势。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居住区的规划提供参考,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9,(29):216-217
中国范围内分布着不同的经济地理分区,各个省域的实体经济增长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此,本文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相关内容,探究经济学分析准备工作,包括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探究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讨论残性方差回归模型、空间滞位模型、经济拐点三种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和情况。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张鑫 《价值工程》2019,38(19):92-95
根据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工业新型绿色发展理念,选取长三角地区2004-2016年物流业集聚和工业污染排放的空间面板数据,构建"反距离平方"空间权重矩阵。根据Moran指数揭示长三角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空间集聚情况和空间格局,并对比不同时期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来考察物流业集聚对工业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长三角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集聚水平有增高趋势。物流业集聚水平降低了工业的废气排放,对于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两套回归模型:无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有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比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部的确存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略大于"长三角"区域,但两者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两个地区都存在经济增长的β收敛,但"珠三角"地区呈现出更强的收敛性;对于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些相同和不同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经济距离变量,架构了一个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经济空间。通过将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中的SP指数值耦合,建立了能有效衡量产业集聚与扩散方向性特征的空间计量模型。以国内两位数制造业为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经济距离的引入,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二是通过空间变换,拓展了原有空间计量模型适用范围;三是借助空间耦合,建立了产业集聚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了隐含有解释变量的产业集聚空间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在巴罗与萨拉一伊一马丁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口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2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效应和口趋同效应及其成因。中国省域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5年的发展,在地理上的集聚性明显增强的同时,空间联系也在不断密切,考虑空间自相关的空间误差趋同口模型是目前研究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截面趋同比较合适的模型,趋同速度约为2%,这与目前跨国截面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地理因素和空间效应一起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将1988~2009年中国省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却阻碍了大部分省份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长的贡献还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6.
17.
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利用引力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联系度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经济联系呈现出以广州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的规律,城市群内部各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加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和提升其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机制(1978~200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其分解要素的收敛性。研究表明:物质资本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全域性收敛。在经济增长的源泉中,由于物质资本积累与效率改善控制经济增长收敛方向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人力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增长趋异。要保持中国未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将资本投入型增长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4,(11):171-175
保险排除指社会中部分群体在获得保险服务或产品时存在困难或障碍。本文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方法,对2006-2012年我国各地区保险排除程度进行了收敛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区)在此6年期间表现出微弱的β绝对收敛,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平、地理位置、年龄结构、民族等因素是影响我国保险排除β条件收敛的重要因素,对以上变量加以控制,对于保险排除实现收敛达到稳态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房价存在明显的时空关联性。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消费者均衡模型,并利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论证了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在空间上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交叉谱技术分析了18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周期的关联性和领先滞后关系。结果发现:1.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2.采用Fisher’s Kapper统计量和Kolmogorov-Smirnov统计量检验发现20个城市中除重庆和厦门外,房价波动都具有显著的周期性。3.在18个大中城市中,并不存在完全同步的房价周期。同一区域不同城市之间房价周期的关联性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在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城市之间,房价变动也并不同步而是存在多种领先滞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