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简称UGB)调控空间的规划理念,被视为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精明增长的空间管理工具。2006年由建设部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实施编制办法》明确要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研究和划定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当前国内尚未形成成熟和统一的划定方法。在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土地利用时,尝试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以GIS技术为基础,对规划范围区内的土地生态适宜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划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刚性增长边界和弹性增长边界,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各地"摊大饼"趋势明显。因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已成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部分特大城市已取得了一定实践经验,但总体来说,特大城市的开发边界划定侧重于生态格局保护与已开发空间的优化整合。快速城镇化地区更需要在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给予城市适当的规模扩张空间,使城市可以承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繁荣与人口增长。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榆林为研究对象,以既有规划拼合为基底,以生态敏感性评价、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规模预测、空间形态控制、"两规"建设用地图斑对比等方法倒逼缩减建设用地,从而划定城市发展的刚性和弹性开发边界。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遏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的必要举措之一。构建城市开发边界理论体系对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至关重要。在探讨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属性、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具体而言,城市开发边界具有发展需求与生态留底相结合的空间属性、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功能属性以及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形态属性,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经济、交通等驱动因子;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历史文化、农田保护等约束因子以及管理制度因子。城市开发边界是刚性约束内的引导城市空间弹性增长的空间界线,耦合城市不可开发的"关键性约束边界"、不可突破的"城市上限规模边界"和动态调整的"多情景引导边界"构成城市开发边界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非建设用地数量、功能与性质的巨大变化,决定了必须改变传统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策略.通过划分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严格确定其边界,并分别予以严格的保护和发展导引,从而协调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生态敏感性分析作为理论成熟、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大连山一青龙山片区为例,选取合适的生态因子和分析方法,研究各因子时地块生态敏感度的综合影响,进而划分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从而阐明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扩展的生态安全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锐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8):82-87,100
研究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IS和RS技术,以苏南地区常熟市辛庄镇为例,从景观类型、建设密度、生态价值、生态适宜性和生态敏感性等5个方面建立城镇扩展的阻力因子评价体系,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研究区城镇空间扩展过程需要克服的综合累积阻力,在此基础上基于阻力阈值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个等级,最终形成辛庄镇城镇扩展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而确定了辛庄未来空间增长的合理规模与发展方向,以期为研究区未来的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以哈尔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接度理论研究应用到城市生态用地格局研究中,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2011—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数据为数据源,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科学识别研究区的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构建基于三者关系结构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各个生态源形状指数、生态源度数或生态节点度数以及各类景观廊道的γ、、α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用地空间网络连接度进行评价,利用自然裂点法对研究区生态源、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进行分级,系统地分析其空间上连接度的强弱分布情况及作用。评价结果显示,各类生态源地形状简单化,各类生态源中均存在没有生态廊道连接的现象,生态廊道连接度强弱呈现不均衡分布;对于一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其与外界联系较密切,应保护好现有发展态势;对于二、三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并确定相关控制指标,加强城市生态景观空间连接度,最终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内部整体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但由于结构性经济政策缺位,致使生态保护红线区利益相关者面临经济利益损失,因此研究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存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位、市场化补偿手段应用性有限、对农户可持续生...  相似文献   

8.
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的和有效的载体,而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我国部分城市目前的生态现代化状况、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生态建设主要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郑善文  马默衡  李海龙  汪坚强  张芯蕾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4):中插21-中插27
生态空间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空间文化服务对增进居民福祉、提升人居品质有着重要贡献.基于国际文献比较,分析总结城市生态空间文化服务的研究趋势和问题,进而以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例,建立文化遗产、美学、教育、休闲娱乐等"7类13项"评价要素体系,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调查和空间分析等方法,从居民感受和福祉视角对...  相似文献   

10.
城市蔓延背景下的乡村景观生态安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无序蔓延,对乡村景观生态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对城市蔓延内涵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城市蔓延对乡村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提出在我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应从城乡互动的视角分析城市蔓延与乡村景观生态安全问题,加强从微观尺度分析城市蔓延所导致的乡村景观生态安全问题,并因地制宜地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空尺度城市蔓延与乡村景观生态安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引导城市在合理区域增长是协调乡村景观生态保护与城市空间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低等系列问题,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每个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明确城市开发边界,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发展内涵,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率。本文主要从方法思路和技术手段上对国内现有的城市边界划定方法进行分类汇总,便于城市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城市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划定城市边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分析说明我国城市生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怎样建设生态城市.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比较,发现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先行、城市绿化和空间节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规划执行保障、切实可行的项目推动、城市特色以及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应该在结合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80-2010年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及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构成,具备城市空间的一般特点,其发展演化的空间过程受到城市发展动力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2010年间,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的快速演化,重点论述了此期间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空间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顾逸佳 《价值工程》2022,41(3):127-129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将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确定城市地下空间鼓励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以及限制建设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运用密度表面、空间聚类、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探讨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其驱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对我国360个拟建生态城市的时空演化格局分析表明,从时间维度上讲,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展布经历了一个由离散——聚集——离散的倒U型演化过程;从空间维度上看,我国拟建生态城市的空间分布显示出较强的地域分异特征和聚集现象;从分布密度上讲,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驱动机理的分析表明,城市规模、城市经济状况是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对于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17.
秦萧  沈山  武廷海 《城市问题》2012,(7):7-12,29
随着美国大都市区的城市蔓延,城市增长管理工具备受关注。具有弹性和导向性的城市服务边界管理成为城市蔓延主要的管理工具之一。辨析了城市服务边界的概念,构建了城市服务边界界定方法的技术框架;运用城市现状服务边界与建成区边界的叠合分析,判断了城市无序蔓延区和服务低效区的位置与规模,以控制和引导城市合理发展;运用城市规划期末服务边界与规划区边界的叠合分析,可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从而较为科学地调整城市规划区范围。  相似文献   

18.
由世界屋顶绿化协会主办的"2014世界生态城市与屋顶绿化大会",于2014年10月19?22日在中国青岛西海岸新区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蓝天白云中国梦",主要内容涉及新一轮城镇建设最急需的城镇立体生态规划、第五面绿色建筑动向、城市空间生态修复展望等重要领域。作为城市建筑"第五面"的屋顶绿化与生态修复,是融建筑艺术、生态工程和绿化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可使城市建筑物的空间生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秦皇岛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并结合秦皇岛建设生态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战略规划,针对秦皇岛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平衡发展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水资源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从加强综合治理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坚持产业兴市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治理综合利用水资源、规划多中心城市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探讨,力图为实现秦皇岛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城市生态格局愈发恶化.旧有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备受诟病,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具有价值的有关低碳生态的哲学观,包括辩证的变化现、平衡观、有节制的发展观、制天命而用之的能动观以及人地天道合一的有机整体观等.然而现代城市建设在技术革命中不断对传统观点进行突破,使城市发展无限突破资源限制,将城市的发展和变化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的扩张,将人的需求凌驾于自然之上等.因此,有必要对低碳生态城市的中国哲学理论和传统理念进行构架,在城市建设中借鉴传统,形成统筹天地人整体的发展路径,为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型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