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求  冯巍 《财贸经济》1998,(12):44-49
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保持通畅运行的枢纽。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狭义的金融市场则仅指前两者。本文将主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对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2.
《销售与管理》2009,(8):28-29
索罗斯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07年美国金融海啸爆发前,索罗斯就指出,经过几十年的过度消费后,美国经济正处于“非常严重的经济调整边缘”。从全球经济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绝对的赢家”。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金融交易市场的迅速膨胀,经济泡沫现象随之而来。事实上,在我国现代金融经济中,一直都存在经济泡沫现象。过度的泡沫经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针对于此,如何采取措施,抑制金融市场上经济泡沫现象进一步延伸,则成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围绕"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这一主题,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赵文荣 《新财富》2009,(7):120-121
反弹琵琶:“金融大鳄”的“山寨版”金融范式 索罗斯没有津津乐道于自己举世瞩目的投资业绩,他更加热衷的是构建一种解析真实金融市场运行机理的投资哲学,并祈望这种哲学理念能够成为令资本市场“改朝换代”的新范式。从起初谦虚谨慎的《金融炼金术》,到后来斗志昂扬的《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再到近来的《金融新范式》(中国译名为《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为了让自己的投资哲学家喻户晓,索罗斯著书立说,奔走呼告,可谓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5.
趋势投资——反反潮流趋势投资是索罗斯投资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在索罗斯看来,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本质是众人以金钱投票的一种民主选举,价格趋势作为投票的结果反映了一种以金钱为后盾的个体意志的主流合成,追随趋势也就表达了对市场主流意志和市场选举机制的根本认同。趋势的潮流有可能把市场带到很远的地方,索罗斯因此说:"鉴于反潮流已经成为普遍的倾向,我就要做一个顽固的反反潮流者。"  相似文献   

6.
岑科 《新财富》2007,(3):122-123
“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一下子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搞垮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对金融投机家索罗斯如此唾骂。他认为,以索罗斯为首的众多对冲基金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他们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冲垮了东南亚各国的汇率,并从中获取暴利。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期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金融市场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及影响 (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金融技术的进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银行业务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等)措施也直接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各国国内和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日益紧密的联系、协调,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步走向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的状态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6年第一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反转2005年态势的调整,无论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市场价格或投资投机组合,都发生了微弱变化,但相比较美元资产价格变数依然是市场主线,但调整理由依然在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主要货币体的经济前景,特别是利率趋势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焦点。然而,2006年第一季度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可以概括为:价格变化加大心理紧张、经济差别依然主要信心、政策效应缩小利率差别、市场风险突出防范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济危机是显象的,而道德危机却是隐盖着的.人们关注的是让经济如何复苏和振兴的强力措施、市场手段,但是需更应关注的是企业道德责任和道德危机的拯救.如何理解道德责任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这种资本帮助企业在"经济寒冬"中生存下来,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试图从当前经济危机现象中分析企业暴露出的道德缺失,提出一点儿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晓燕 《商》2014,(3):116-116
金融市场在如今年代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经济泡沫。虽然在市场中行为主体饱受了经济泡沫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督的限制,但是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行为会随着不断推移的时间,逐渐进行自我评价、反省以及认知,直到最后实现自我纠正,进一步在金融泡沫经济的背景下市场行为主体可以健康进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出现的原因,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类型,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召 《中国市场》2014,(4):122-123
20世纪90年代,国有银行纷纷撤出县域经济,转向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而近年,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大中城市竞争趋于饱和化与同质化等原因,国有银行又开始重返"三农"金融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很多困局。本文对国有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讨论金融服务的论文中,认为资本市场的构建和完善是转型经济国家发展金融市场的适当的工具。而外资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运营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规则的制定。本文探讨了外资银行的引进对转型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并对外资银行在国内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经济免于因生态危机、经济秩序混乱、失业、金融市场紊乱、通货膨胀、大规模贫困、商品不安全等的冲击而处于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状态。它一般包括:国内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外资源供给的有效保障;该国分布于境外的市场和投资等商业利益不受威胁;以及免受外部因素影响引发的全局性、系统性金融振荡。从总体上说,国家经济安全主要由金融市场安全,国内产业和市场安全,战略资源安全,经济信息网络安全等几个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型,为保证我国金融市场正常的发展,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制定正确的金融市场发展政策和相应的经济增长政策,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健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我国金融市场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证券市场的发展则相对不足,金融市场效率比较低。为了使我国金融市场健康有序、有效地发展,我们一方面要深化金融改革,另一方面还要着重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提高金融业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市场的金融伦理冲突与矛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艳 《财贸经济》2003,(10):50-53
从金融市场实践的结果来看,主流经济学所倡导的没有伦理思考,只是追求经济单位自身利益最大化并用来推导经济学模式的惯性思维受到了市场本身的严重挑战.从金融市场金融伦理冲突与矛盾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金融伦理已经不仅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行为是否合情合理,而且还直接关系金融市场的核心问题即公平与效率.忽视其存在,将会导致市场的公信力下降,最终影响金融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因此就金融市场而言,法制与道德的建设均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7.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投资、贸易、生产制造、技术创新、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等经济行为融入国际性经济体系之中。经济国际化的目标是使商品、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国际问达到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从而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王景涛 《北方经贸》2000,(1):226-227
金融深化理论是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来的,该理论对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金融体制和改革措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其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金融抑制是指由于政府过分干预金融市场和实行管制的金融政策,以及未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得金融市场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扭曲,利率和汇率不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从而造成金融体系和实际经济停滞落后.金融抑制论在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现实依据是: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在给实体经济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积极影响。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各国不得不改革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向基金积累制转变。这种转变给资本市场提供了大量长期资金,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完善,进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目前来看,我国进入资本市场的养老基金有限,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有限,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整个社会自我保障意识的不断增强,进入资本市场的养老基金持续增加,我国金融市场将会不断完善,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气微博     
《新财富》2012,(6):14-14
【索罗斯曲线进入A股市场】 A股市场可能又进驻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被称为国际金融界“坏孩子”的索罗斯。时隔15年之后,已经82岁高龄的索罗斯重回中国,擅长于做空的他,到底是要效法巴菲特投资比亚迪一样在A股市场寻找价值投资标的,还是发现了一个正在成长的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