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按先下游部门后上游部门的顺序展开,而产业政策主要支持上游部门发展,形成市场化改革以下游部门为主、产业政策以上游部门为主的配对组合。这一配对组合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如果市场化改革主要作用在上游部门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下游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更优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基于Liu(2019)的分析框架,在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链位置对市场化改革和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与产业政策分别作用在下游部门和上游部门的经济效果最优。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数据开展数值模拟和反事实分析,比较“下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上游市场化改革+下游产业政策”“上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和“下游市场化改革+下游产业政策”四种组合的产出效应,结果发现,相比于其他三种组合,现实政策组合“下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对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本文的分析结果为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相互配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国光同志的新著《中国经济走向──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改革》,包括了刘国光同志1995年初到1998年上半年的文章、讲话稿和报刊专访报道稿。这些文稿围绕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其中比较集中于对“软着陆”前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微观经济改革的论述。紧扣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焦点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重点论述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软着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  相似文献   

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要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就一直强调“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在正式确认市场经济目标之前,这项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很大,一般没有超出“两权分离”、“工效挂钩”、“承包经营”的范围。1992年以后,中国在两个紧密衔接的要害问题上开始“动真的”了,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由于找到了这两个启动点,国有企业改革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明朗化了。特别是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上述两个要害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就看…  相似文献   

4.
目前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正在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组建“虚拟企业”、“虚拟公司”。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和做法,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提出了“虚拟联合体”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煤炭经济转型发展中推进企业会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取得的成果和煤炭企业会计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分析了“十二五”煤炭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经济转型条件下煤炭企业会计改革的方向,对如何在转型发展中推进企业会计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革故鼎新     
2014,堪称不平凡的一年.有人称之为反腐年、法治年,有人称之为改革年、外交年,不论如何这是一个成色十足的“深改元年”,更是一个“同心筑梦年”,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成果,在财税改革、户籍改革、土地改革、央企改革等经济领域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力度之大、成果之多,多年所未有.中国经济社会迈入了全新的改革进行时.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要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通过深化“建家”活动,培育企业文化,建设“四有”职工队伍,发动和依靠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去实现自身的经济、政治和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8.
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正式明确将“计划”改为“规划”。规划应充分体现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电力规划要从偏重项目和日常运行管理转变为研究和解决关系电力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转变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9.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已经制定了电信、电力和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实施改革方案,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也在抓紧制定之中。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是,“通过政企分开和企业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形成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0.
新阶段中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的三线推进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是中国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战略性突破的“关键之战”。在经济加快发展、市场化深度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必须要有新思维。本文提出,中国新阶段推进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应实行“三线推进”战略:一是以“引入竞争机制、构筑规模型竞争格局”为核心的市场结构改革;二是以“引入非公有资本,实现公私资本相机参与”为特征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是以“放松管制与重建规制并重”为内容的政府监管改革。只有实行上述“三线推进”战略,方能使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有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顺藤摸瓜,电力行业似乎应该有了“翻身”的机会,从而,进入“景气”的回升通道。然而,这样的预期过于乐观。最终的结果,可能就像“恶搞版”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久旱逢甘霖——一滴。原因很简单,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尚未到位之前,电价仍是有关部门调节经济的“独门暗器”,不会轻易撒手放飞。电力是经济的晴雨表,尽管这个比喻庸常,但却十分形象。经济“回暖”,用电量定然回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经济》1998,(8):78-79
由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工经所、人民出版社、《光明日报》理论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凉山州人民政府、四川省体改委等20个单位共同发起召集的《中国股份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近期在四川省西昌市隆重召开。著名经济学家董辅扔、萧灼基、林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专家、从事改革的实际工作者150余人出席了会议,并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一、关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有的代表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简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公平加上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3.
自从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了全面的部署,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摆在了重要位置上。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14.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总结“九五”期间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就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建立聘用制度、推进合同制进程、实行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刊上一期“电力改革新起点”的封面文章,提出了电力改革要服务于发展大局,重建改革动力机制,研究关注那些争论较多且影响重大的配套改革的问题。本期“经济学家谈电改”专题,发表了林伯强、刘纪鹏、冯飞等学者作为经济学家对“电力改革新起点”的看法和建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个人对下一步电改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一、搞好国有企业的基本尝试马钢是由小型炼铁厂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具有决定性发展时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7年。1.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创出发展的新路子80年代马钢在改革方面,主要先后进行了企业整顿,第二步利改税,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并在“十包”为主要内容的马钢特色经济责任制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推行马钢模式的“两包两保双挂钩”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6月,在企业改革的道路上,马钢又迈出了战略性的步子,开始进行股份制改制。1993年9月成立国家授权代表国家实行国有资产控股的马鞍山马钢总公司和…  相似文献   

17.
“九五”时期以及后十五年,银企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探索和寻求银企改革协调推进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一、银企改革的进展与困难银行改革与企业改革同步始于80年代初期。目前,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银行制度和企业制度。主要表现在:从以往的财政投资为主转变为金融融资为主,银行中介功能不断加强,其信用创造的货币供给能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不可缺少的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18年来,社会出资总量中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比重已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企业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搬掉“铁交椅”,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实践证明,招聘企业管理人员是改革人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做法。我认为,必须坚持和处理好几个原则问题,才能使这一重大改革既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达到预期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股市公共性: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几个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流通股含权”说、“合同”说等是不能成立的;从政府政策的公共利益出发,提出了股市公共性学说。强调这一学说是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据此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月17日,中国改革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2004年上半年改革形势分析会”,十几位专家学者就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热点及存在的问题,高谈纵论,各抒己见,虽是一家之言,但均有其独到之处。本刊特摘编其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