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短板     
传统染织亮相“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6月8~18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作为其中一个类别的“中国传统染织技艺展”,展出染织技艺类300余件,展品来自全国各主要产地。这些展品和制作由北京服装学院、相关的专业艺术博物馆、工作室和个人提供。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苏州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创产业作为一种植根文化,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等特征。因此,文创产业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山东地区的传统织绣技艺种类繁多,在纺织、缝纫、绣饰、编结等方面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项目广泛流传。对有代表性的地方民间织绣技艺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发展源流,探讨发展方向。认为传统民间织绣技艺的保护及其文化产业开发,应该走多方位协作、综合发展的道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发展的新途径。拓展产业化发展空间,拓宽技艺传承路径,融入城市文化生活,让源自日常生活的传统技艺再次涉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商品,产生自我造血功能,适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方式有利于丝绸类传统技艺项目的扩大发展、技艺传承和文化弘扬。苏州宋锦作为丝绸中的精品,适用于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进行丝绸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目前,从宋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来看,苏州宋锦非遗项目已经采用了生产性保护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品类繁多的民间工艺品精彩亮相,而最吸引观众眼光的则是我国的传统织造工艺,如缂丝、湘绣、贵族蜡染等,其精湛的艺术工艺折服了不少参观者。在国务院近日颁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有不少传统织造工艺项目入选了,比如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宋代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等。名分有了我们该做些什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织造工艺是我国纺织发展的历史见证和纺织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6月8日,“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渐入佳境,并掀起纺织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一轮热潮.当日下午,“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暨传统纺、织、印、染、绣技艺传承与发展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恭王府如约而至. 来自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文化部非遗司等单位的嘉宾,以及企业界、设计界、学术界、地方政府的嘉宾和代表聚集一堂,深入探讨了传统服装服饰的技艺元素如何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时尚,以及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对传统地域性手工艺的重视以来,很多濒临消亡的传统技艺被及时保护下来。本文从汉绣的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究汉绣特有的柔中见刚之风,使之明确湖北地域性汉绣艺术特点,为保护非物质文化多样性做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任敏  魏洁 《山东纺织经济》2013,(5):66-67,91
南通土布经历700年耕织文明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历程,在织造技艺、图案造型、色彩运用方面都彰显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如今它以精湛的技艺传承和绝妙的图案艺术已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南通城市文化的骄傲。扎根于江海农耕文化的民间土布染织技艺,其创作的图案题材大都来自江海大地的馈赠。南通土布图案造型美观,色彩大方,内涵丰富,工艺精湛,充满了江海大地的乡土气息。本文旨在对南通土布图案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对南通土布图案艺术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前信息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保护、传播、管理与传承上面临的挑战,文章以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为研究主体,通过对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的田野调研,获取桑蚕丝织织造"形、艺、技"的相关资料,然后从数字化传统技艺、实景活态展示、数字水印技术三方面探索数字化保护与应用方案,最后,从蚕乡遗风、制丝技艺、丝织奇葩和保护传承四个部分探索杭嘉湖桑蚕丝织织造技艺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探索非遗项目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字保护、管理与传承的可行性之路。  相似文献   

10.
1.传承:本次家纺展大幅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面积,使其扩大至40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展区十分利于对中国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海南黎族的历史源远流长,黎锦作为黎族历史的见证和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黎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但由于其传承形式的特殊性和外部强势文化的冲击,导致黎锦传统织造技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失传危机。如何保存和记录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现存黎锦文化记录方式的全面梳理,总结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有效记录方式,为今后黎锦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谢书培 《玩具世界》2023,(3):102-10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民俗习惯等,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麦草画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对象之一。文章以汝南麦草画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促进麦草画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中南部,分为哈、杞、赛、润、美孚五大方言区,即支系。黎族女子服饰,形式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寓意深刻,无疑是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杞方言黎族作为第二大支系,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其女子服饰织绣结合,装饰语言独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杞方言服饰文化处在流失的状态,其传统服饰织造技艺也面临无人继承的状态。本文首先对杞方言女子服饰的总体概况、各类型装饰特点进行梳理,再以装饰审美作为切入点,从图案、色彩、造型、工艺等装饰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将杞方言女子服饰装饰艺术运用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希冀以此为例,对其传统服饰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南京云锦经历了一千五百年的风风雨雨,继承了我国古代丝织工艺的优秀传统,并在织造技艺上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已成为"锦中之锦",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同时南京云锦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精妙绝伦的工艺和丰厚深邃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现如今南京云锦却面临着蜕变和重生的考验。由于南京云锦用料讲究、工艺复杂,可谓名副其实"寸锦寸金"。近代以来,云锦多被用在高级定制服装中,大众对云锦也是知之甚少。为了宣传、推广、传承南京云锦,本着继承云锦图案的宗旨,从云锦图案在服装中的装饰部位及云锦图案以多种工艺形式表现在服装上两方面来展开论述,从而让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云锦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本文基于数码技术从缂丝技艺的传承发展、产品创新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缂丝技艺数字化传承,创新缂丝创作题材和表现方式,结合多种工艺和材料进行缂丝创新,缂丝产品多样化、时尚化、实用化设计等观点,为弘扬与传承非物质文化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教育与传承,值得地方高职院校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基于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两个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揭示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中教育传承的内涵,介绍了学校通过建设丝绸类教学资源库打造课程资源,并通过引进技艺大师打造混编师资队伍,同时通过将丝绸传统技艺和文化嵌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实践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中的嵌入式教育传承。最后分析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中教育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建 《中华商标》2008,(10):59-60
今年最新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上海本帮传统的钱万隆酱油酿造技艺榜上有名,这是全国唯一的酱油酿造技艺人选“非遗”名录。以“浓油赤酱”为特点的“中华老字号”钱万隆酱油是在深厚的古老传统和酿造历史沉淀的基础上,继承发扬民族调味品精粹,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品牌优势,曾经辉煌一时。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地区传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首先介绍了湖北传统刺绣资源的分布,然后分析其文化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并认为可以参考发展较好的"集-散式"模式。进一步从文化角度思考其产业发展道路上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认为地域性、文化性、保护性、周期性是文化产业带建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多样,但因资金不足、管理缺失、传承方式局限等诸多因素,面临众多发展的困境。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分析,探究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促进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想的就是用公益的心、商业的手法,把非遗传承做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说这番话时,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正在展示一张依文手工坊在12年探索中形成的运作模式图. 在6月8日“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暨传统纺、织、印、染、绣技艺传承与发展创新学术研讨会的“依文集团手工坊数字化研究成果发布”环节中,夏华分享了近年来挖掘、研究、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技术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