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裴学增 《新智慧》2006,(9):72-72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准确计算时间性差异的发生和转回是其关键。在会计与税法产生时间性差异的项目中,计提坏账准备产生的差异和由于坏账确认时间上的不同产生的差异都属于时间性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文宁 《新智慧》2004,(11A):27-27
一、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与选择。1.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我国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选择,笔认为,应该尽量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理由如下:①纳税影响会计法综合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即当期的所得税支出与当期实现的收益相配比,属于当期的所得税支出应从当期损益中扣除,而不反映在以后各期;不属于当期的所得税支出,则不应从当期的损益中扣除。②纳税影响会计法能使税后利润得以正确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将税金的一部分递延到以后年度,相当于企业获得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是极为有利的。③将来国家只颁布税法,对各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许多具体规定则放权给企业,税法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差异将逐步扩大,从而会出现更多的时间性差异。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逐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④在税率一致的条件下,两种方法在一定会计期内的纳税总额相等,只是各个年度上交的金额不同而已。所得税税率不是一成不变的.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的差异,主要有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和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产生的永久性差异两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上述两种差异,应在缴纳所得税时,对会计所得按税法规定加以调整.在会计核算中,可利用税影响会计法和应付税款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崔莹 《新智慧》2006,(3):38-39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债务法又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逐一分析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基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并进行核算;而损益表债务法是从损益表出发,逐一确认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以及该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杜泽源 《新智慧》2005,(9):38-39
在所得税会计的纳税影响会计法中,最关键的步骤是计算当期的时间性差异金额。在介绍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很多教材均选用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进行说明,以便于理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产生时间性差异的问题经常发生,且颇具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袁太芳 《新智慧》2004,(1A):24-25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其中,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罗长青 《新智慧》2000,(14):44-44
企业所得税核算出现时间性差异时,可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处理方法,如果核算时只要求反映企业的应交税金数额,而对时间性差异给所得税费用所造成的影响不予反映,即可采用应付税款法,这时不会产生递延税款;如果在时间性差异存在时,对所得税的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对企业当期应交税金及当期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分别进行反映,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递延税款,应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进行单独核算。  相似文献   

8.
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在口径和时间上有时不一致,产生的计税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通过对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和债务法进行全面的比较,提出我国适用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所得税会计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对存在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金额也应采用应什税款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对于存在的永久性差异影响纳税金额应采用应付税款法。合理编制合并报表中抵消期初结存内部购销存货所含未实现销售利润的分录,便于通顺理解和正确编制合并报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部于1994年6月29日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所得税会计作了如下调整:第一,明确企业既可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如果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则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二,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在损益表净利润前扣除。第三,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应将本期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以净额的方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递延借方或贷方项目内。美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依据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2年2月发布的第109号公报“所得税会计”(以下简称“第109号公报”)。我国的《暂行规定》由于不是正式的具体会计准则,因此在内容方面较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109号公报简略了许多。本文仅就两者所共同涉及的所得税会计的三个基本问题作一比较。 一、时间性垄异与口时住些异 我国《暂行规定》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按其对会计利润及纳税所得的勤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未来的纳税申报时会产生应课税金额,另一是未来纳税申报时会产生可扣除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109...  相似文献   

11.
钟骏华 《新智慧》2004,(2A):23-24
所得税会计问题是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难点,尤其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不仅需要分析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对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分别具有什么不同影响,还要判断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递延税款的性质,以确定在运算中是加还是减。笔者总结出了计算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三组公式,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待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时再予以转销。其基本特点是:(1)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2)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由此可见,递延法会计处理的关键问题是:转销时间的确定以及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转销时间性差异时新老税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所得税会计方法采用了应付税款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当企业同时出现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时,能够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方法,正确进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一、递延税款贷项的产生众所周知 ,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收入、费用方面的计算时间和口径不同 ,导致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 ,其中 ,由于计算时间不同产生的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 ,由于计算口径不同产生的差异称为永久性差异。针对这些差异 ,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处理。采用应付税款法时 ,企业的所得税费用等于企业实际应缴纳的所得税 ,并不会产生递延税款的问题 ,而如果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则会产生递延税款 ,在财务会计中通过“递延税款”账户核算。通常最可能的情况是递延税款账户有贷方余额 ,如企业按税法规定选择加速折旧法计算折旧费用 ,而选择直线折旧法来确定对外公布的损益表上的折旧费用 ,这样会计利润会大于应税所得 ,从而企业可以暂缓税款的支付。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 ,递延税款贷项数额将逐渐减少直至为零(假设企业不购进新的固定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 ,递延税款贷项被视为一项最终会支付的“负债” ,故把它列在负债项下。然而如果企业继续投资购进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那么 ,递延税款的支付会相应地推迟。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公司来说 ,递延税款贷项不会有可预见的转回 ,其数额会持续上升。二...  相似文献   

15.
戴华江 《新智慧》2004,(2B):30-3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选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通过设置“递延税款”账户核算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税款”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均属于负债类账户,两的主要区别是:“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且纳税义务发生在本期的所得税费用,而“递延税款”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但纳税义务发生在将来(或抵税权益在将来)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6.
所得税会计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得税会计是较为重要而且又复杂的会计课题之一,文中对永入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和递延法,损益表债务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提出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最优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拟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发表一些看法。减值准备是针对企业资产减值而提取的准备金,是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在建工程等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由于减值准备是企业财务中的一项费用或损失,必将对企业的利润、成本、费用的计算产生影响。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具体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这两种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目前,多数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在应付税款法下,不管税前会计利润是多少,均需按税法规定,将本期税前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应交的所得税。所以,在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对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无需严加鉴定。但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和...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中介绍了集团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的抵销方法,但没有介绍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集团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应采用的合并抵销方法,而在实际中有相当部分企业需要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为此,本文谈谈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集团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应采用的合并抵销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和使用。在集团内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情况下,如果会计期末对内部应收账款计提了相应的坏账准备,并且其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超过了税法规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金额,那么在预计由此而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未来能够转回的情况下,则期末必然会对超过税法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那部分金额确认一定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由此可知,在集团内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并对期末内部应收账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确认了一定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的情况下,在编制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时,则不仅需要将集团内的应收账款及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予以抵销,而且还需要将由此而确认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予以抵销。其具体的抵销方法如下:一、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1)抵销当期期末的内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余额时,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2)抵销当期期末...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核算原理,介绍了一种简便适用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得税会计研究的是企业的会计利润与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如何处理的问题.实践中,一般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会计核算.正确运用这两种方法,是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