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改进的引力模型框架下,测算了1992~2009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以及土库曼斯坦的双边贸易成本,并基于重叠需求的视角经验分析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贸易模式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较为显著,重叠需求引发的产业间贸易和要素禀赋差异引致的产业内贸易对贸易成本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中国加入WTO、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拥有共同边界有利于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最后,本文还为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作用、深化成员国的贸易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税变动将影响一国贸易格局。本文首先利用月度数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的历史进行梳理和分析,分析了农产品贸易零关税实施前后的贸易变动情况;其次,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中国-东盟农产品零关税实施后的双边贸易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表明,零关税政策的出台对双边贸易额度的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中国整体经济运行没有造成明显扰动。  相似文献   

3.
贸易成本是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测量了中国与主要进出口贸易对象的双边贸易成本,并尝试探讨其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双边贸易成本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且双边贸易成本的下降是促进贸易额扩大的主要因素.文章还考察了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存在,而中国的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制度因素与双边贸易:一项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假设因素检验模型对 2 0 0 2年 1 33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双边贸易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现对双边贸易影响最大的制度因素不是交易国的经济制度 ,如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 ,而是交易国影响企业运行费用的制度和正式约束的法律制度 ,如工资政策、黑色市场交易、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程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在此基础上 ,本文定量地测定了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对中国制订贸易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外双边贸易失衡已严重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回顾与评析贸易均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与114国在1995~2008年间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应用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2010)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对外双边贸易均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加权距离增加将恶化中国贸易收支状况;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人均收入和双边实际汇率增加会改善中方贸易收支状况。据此,本文提出中国平衡对外双边贸易收支的地区与国别政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中哈两国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通过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分析双边贸易增长源泉,基于SITCREV.3贸易统计数据分析双边贸易产品结构变迁,使用贸易特化系数分析双边贸易中的产业内互补及产业间互补,从多个视角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双边贸易进行全面研究,以探求双边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考虑中国国情,合理增减解释变量,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的分析得出;GDP、空间距离、国土面积和APEC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变量;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和贸易发展潜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禀赋,深化国内贸易,同时积极调整贸易政策,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东盟自贸区建立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东盟国家的战略地位继续提高。文章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角度分析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现状,运用LI指数和TCI指数从国家和产品角度分析了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结合贸易影响因素构建贸易引力模型,预估了双边贸易潜力,并据此提出促进双边贸易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昌科 《特区经济》2014,(10):123-125
本文分析了云南与南亚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双边贸易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DP总量、人口总数、收入水平对云南与南亚贸易存在正的效应,国土面积、距离则存在负效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扩大云南与南亚贸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贸易强度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分析东亚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强度对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影响。通过模型参数估计,我们发现双边贸易强度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两国宏观经济波动相关性的提升,也就是说,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一体化的进程并不一定导致该区域内宏观经济波动的同步运动。这种结果的一个可能性的原因就是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产业间贸易,而不是产业内贸易,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宏观经济波动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自然人流动是国际贸易的新兴课题,虽然现有研究证明自然人流动将促进世界福利增加,但各国依然对自然人流动自由化小心翼翼。本文以公共政策选择理论为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分别从经济维度和国家利益的政治维度分析自然人流动政策的选择,说明自然人流动政策的形成是利益冲突条件下经济及政治综合利益目标权衡的过程,解释了自然人流动自由化与国家利益现实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of temporary movement of foreign workers (viz., mode 4 or 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 under trade ambits) into the...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产品贸易决定因素及对双边总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创意产品贸易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增长点。本文以标准的垄断竞争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分析创意产品贸易决定因素及其对双边总贸易影响的计量方程,并采用PPML估计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意产品贸易具有偏好"传染性",进而对后期创意产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而创意产品贸易发展对双边总贸易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据此本文认为,在后危机时代短期内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不失为稳外需、保出口增长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 UN Comtrade 贸易统计数据运用国际贸易指数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结构特征、贸易互补性(TCI)和贸易比较优势(RTA),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和当前俄乌冲突的背景,分析了欧俄双边贸易的变化对中俄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中俄贸易呈现“产业间”优势互补特征;中国对俄罗斯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商品正逐渐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中俄两国在“皮革制品”、“鞋类”等商品具有较好的贸易基础和潜力,“机电类产品”的贸易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Bilateral trade of cultural good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 of cultural goods have grown rapidly over the last decades and their liberalization will be an important issue of future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bilateral trade in cultural goods and investigate its determinants. Furthermore, we use trade in cultural goods as a proxy for countries’ cultural proximity and study if countries with proximate cultural tastes have more intense bilateral exchanges. Our estimations show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cultural flows on overall trade, suggesting that regulations fostering domestic cultural creation might have impacts going beyond what is generally expected.  相似文献   

16.
中日经贸合作的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时下学界对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判断不尽相同,依据中日双方有关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本文认为,“经热”降温的动向值得注意,但现在做出“经凉”或“经冷”的判断尚嫌草率。再从中日两国产业贸易结构的现状分析看,可以肯定,未来一个时期中日两国的竞争领域将有所扩大,但互补性的特点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两国将呈现经济互补、竞争并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单文婷  杨捷 《亚太经济》2006,72(6):16-19,11
本文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均GDP和距离等基本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华人人口、通用华语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然后运用得到的模型来评价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潜力,最后运用模型预测出2006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额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
当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热衷于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际贸易的双边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以古诺均衡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论证大国积极筹建双边自由贸易区是为了在将来可能的多边谈判中更有话语权,即增加多边框架下的谈判筹码。接下来利用美国的相关数据,采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的可靠性。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未来的多边谈判将是几大利益集团之间的角逐。  相似文献   

19.
Trade creation and the status of FTA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ast A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ast Asia has been considered a latecomer with respect to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Since the turn of the last century, however, FTAs with East Asian participation have seen an intra- and extra-regional expansion. Many trade initiatives have been proposed, negotiated or even implemented. This introduces interesting perspectives for the analysis of trade agreements regarding their anticipatory trade effec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de impact of FTAs at different stages that East Asian economies participate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is study is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that applies panel data to the gravity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 We augment the traditional model with variables to estimate trade effects of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and year-to-year changes in the stages of their implementation.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exist anticipatory effects preceding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bilateral FTAs with East Asian participation. Further, anticipation effects are larger for bilateral than for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possibly because the realisation of bilateral agreements is considered more realis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