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治理体系对依法治村提出了新要求,设区的市积极行使立法权,在法律和村规民约之间搭建起融合贯通的桥梁,对乡村治理有着重大意义。制定地方性立法时应当更加注重法律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弥补上位法的空白,从而建立健全乡村法制体系,推进乡村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胡建华 《中国市场》2008,(31):114-115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对于实现高校法治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宜从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法律制度体系、理清高校管理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程序法治化建设、提高学生管理者法治化意识、健全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切实推动高校法治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级战略决策.我国乡村建设经历了一个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再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变迁与政策演进过程.受乡村固有的本土特殊性约束,乡村振兴战略的本土逻辑是立足中国国情和乡村实际,化解乡村社会的主要矛盾,走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乡融合的本土发展道路.基于战略配称理论,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三阶配称模型,并对乡村振兴"五大任务"进行本土分解.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其乡村振兴实践无疑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公共政策方面,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释放制度红利,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组织服务,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农业由外延性增长转向内涵式增长,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推进.  相似文献   

4.
秦勇 《北方经贸》2014,(11):1-5
本文从依法决策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逻辑关系出发,指出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通过分析行政决策法治化与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系,阐释了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实质与内涵;通过制度积淀与观念转变两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当前在我国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可能性;通过对行政决策法治化进程中主要障碍的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反法治因素,并对此提出了基本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赵蕊 《商》2013,(2):172-172
中国计划生育事业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曲折历程。在这数十年的制度变迁中,计划生育事业逐渐进入了法治轨道,这种法治化的变革不仅指向形式法治,而且也指向实质法治。在国际、国内整体环境日益要求法治精神贯彻到政府行为的方方面面时,计划生育事业的法治化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划生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从主体、客体等两个方面对强化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诠释信访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当前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困境及原因,认为信访制度的完善必须实现信访的法治化。只有通过实行信访制度的法治化,健全信访配套机制,及树立正确的信访意识,加强信访源头上的预防,才能解决当前信访制度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兴起为乡村产品提供了有利的市场,同时引进了秩序和良好的政府,给乡村带来了制度和文明.当前,我国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体制不完善,从而影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因此,借鉴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大周边城市对乡村经济的带动和扶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特点的乡村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群体,与原居民发生密切联系的一种旅游活动.本文分析了我省十种乡村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9.
现代预算制度是议会制约政府的重要机制。要实现政府财政的法治化,就必须以政府预算的法治化为基本途径和手段。以地方人大为视角考察我国的预算监督法律制度,可知其存在机构配置与权力配置不成比例、对议会预算监督的权力配置不充分、具体规则之间的不协调诸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试论非正式制度与乡村法律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秩序,既因国家正式制度而成,亦藉民间非正式制度而就.乡村法律秩序的建构是一个整体化的进程,单一方向的法制变革如果缺乏相应的非正式制度的配合,将会提高制度的运行成本和监督成本,要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的凝聚、保护、规范以及评价作用,实现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耦合,从而实现乡村法律秩序建构这一制度目标.  相似文献   

11.
魏玮 《商》2014,(38):233-233
自从认识到中国必须要走法治化道路起,学者对法治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对西方法治社会和制度的借鉴和学习上。但若我国只会一味地模仿西方社会的法治制度,而没有看到我国的特点和差异,必定会引起社会动荡和法律文化的丧失。所以中国法治道路的发展方向立足中国实际国情、传统文化、地域差异。只有走出我们自己的特色中国法治道路,才能振兴中国。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愈来愈向往大自然生活,再加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成为必然.本文在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参与形式与产品类型作了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展乡村旅游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以后的乡村旅游活动及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0)
创建治国家就必须重视公务员制度的建设。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尚不成熟。本文以美国公务员制度为例,试图为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提供参考,取长补短,促进我国公务员制度走上更加规范和科学的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张飞  孔伟 《江苏商论》2022,(3):77-80
如何盘活利用乡村闲置宅基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近年来,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为盘活利用乡村闲置宅基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乡村旅游,主要从促使闲置宅基地旅游化利用、集约化利用这两个方面盘活利用好闲置宅基地,但目前也面临资金不足、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不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均衡、相关政策制度缺陷等困境.对...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网络营销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加快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计算机以其低廉的价格,逐渐走进农户家中,网络已经逐渐覆盖农村地区.利用网络进行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其他行业成功的网络营销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及其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应包括搜索引擎营销、无线营销,网络口碑营销.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出一些现状和特点。本文针对乡村旅游的特点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价值链,试图通过对现状和价值链的分析,提出实现乡村旅游开发最大增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各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领导的政治保障,从文化意识和文化建设两方面着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法治中国建设做了系统部署,并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过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在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乡村旅游具有拉动就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积极作用,经验事实和数据也表明乡村旅游具有促进就业的动力机制.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及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并提出加强规划、制度创新和开发人力资源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14日"中国休闲农业网(中国乡村旅游网www.crr.gov.cn)在京开通,标志着以乡村旅游为目的地旅游营销网的建立。中国乡村旅游网的建立,必将推动中国乡村旅游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乡村旅游网现状的分析,结合重庆乡村旅游的特点,提出了重庆乡村旅游网未来发展的方向,引导重庆乡村旅游网向"网站优化、用户体验优化、客户的优化"发展,并利用虚拟网络模拟出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在线服务营销,增强乡村旅游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起游客体验式的乡村旅游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