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盟作为规范性力量的出现及发展是伴随着民主、人权、自由和法治等规范性原则作用的发挥而得以实现的.国际危机管理作为欧盟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出欧盟规范性力量的强大作用力,而且危机管理实践中对规范性要素的运用,有力推动了欧盟特色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的发展,扩大了欧盟作为规范性力量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迅速增长,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日益增长的欧盟对华反倾销诉讼直接阻碍了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以欧盟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为例进行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4.
作者通过多年对欧洲外交政策及欧盟同中国关系的研究认为 ,这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欧盟与中国均处在迅猛的改革过程中 ,都面临着国际政治提出的挑战 ,这些挑战加大了相互之间进行协调的压力。因此 ,了解各自政治制度发挥作用的特殊方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将欧洲视为研究对象 ,那么就会提出东扩之后的欧盟作为全球行为体将要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发展的问题 ,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一点对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提出了哪些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未来成为中国重要伙伴的一定是欧盟,而非各成员国基辛格曾开玩笑说,如果要找欧盟商量重要的问题,不知道该打什么电话。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大使委员梅兆荣也曾表示,现在欧盟虽然有了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但也只相当于有了一个总机号码,要了解不同成员国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实践,认知理论指出,美国决策者认知倾向的转变促使其在对抗的二元模式下重塑了对华政策框架,导致对华各领域交往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化”特征,中美价值观矛盾迅速激化。在后冷战时期,秉持一贯价值理念的美国历任决策者将价值观因素纳入对华决策过程,并对双边关系走向和互动模式产生差异化影响,这依赖于“图式演绎”机制在决策者认知层面发挥的导向作用:基于对既往相关政策图式的借鉴,决策者得以在有限的决策空间内完成对当前情势应对方案的选择、在话语层面形成相应的政策叙事,并将其确立为指导具体政策行动的原则。作者借鉴图式理论和公共政策学叙事分析方法论,搭建起图式—叙事—政策分析框架检视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过程,尝试为价值观外交政策趋向的演化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研究发现,基于对“冷战图式”的演绎,不同美国决策者的主观认知决定了价值观因素对中美关系作用的方式、时机、场景及限度,其差异通过政策叙事的不断重构得以连贯呈现,并持续塑造着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互动模式。在双边关系复杂变化的当下,强化认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美认知域博弈态势的把握,并为应对美国对华竞争、管控竞争风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正在进行,初裁即将于6月6日出炉。届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有可能被征收税率为37%至68%的临时惩罚性关税。这或将成为中欧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约合1665亿元人民币)的太阳能面板和相关部件,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占中欧贸易总额的7%左右。贸易大战一触即发,作为攻方的欧盟,却临阵起了内讧。5月24日,成员国就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建议案进行投票。当天,吸引更多舆论目光的则是,代表欧洲1000多家光伏企业的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公开抗议,称欧盟正在葬送欧洲 相似文献
8.
一、欧洲港口的国内和国际合作
最近一个时期,欧洲港口界几乎每周都有联营合作的消息传出,港口间纷纷签署各种有关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据欧洲海港组织(ESPO)的最新一项研究表明,欧洲港口正在开展新一轮广泛的国内和国际联营合作,有海港与海港之间的合作,也有海港与内陆港或无水港之间的合作;或组成战略市场同盟,或直接投资合作。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对局。当英国决定用一个掷地有声的No来回应法国和德国提出的欧盟新协议时,当天注定所有人都会胆战心惊地离开欧盟峰会的会场。这看上去似乎是英国的外交惨败:投票结果1:26,所有人都在瞠目结舌地围观首相卡悔伦宛如堂吉诃德般单挑一个试图重新整合并且空前庞大的欧洲。 相似文献
10.
10月举行的欧盟韩国峰会上,欧盟与韩国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对韩国来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商务外交事件。而且这也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许多年前,韩国就曾与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经济外交凭借经济性、和平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许多国家、政府和组织运用到对外政策当中。中俄两国在发展国内经济和摆脱国际经济困境的双重考验下,选择和采用了经济外交,并不断扩展和充实经济外交的目标。经济外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而中俄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也促进了两国经济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但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尽管中俄两国在彼此经济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很重要,且这种重要性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但并不居于首要地位,经济外交仅是两国处理国家关系的一个手段,是总体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一些现实因素也影响着两国运用经济外交发展两国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根据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以江西省为实际案例,分析中部地区崛起过程中的人才资源现状、结构、引进、使用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中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回顾印美关系的演变轨迹,分析印美关系升温的原因,既有美方的因素,也有印方的因素。印美关系升温对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制衡力量;印美相互借重,但不会因此削弱或舍弃与中国的关系;印度外交独立未必按美国的意图办事;印度在向美国等大国靠拢时进一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对印美关系升温后的中国对印政策,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沟通了解,增进战略互信;加强经贸合作,奠定物质基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妥善处理边界问题;透视印美关系实质,保持警觉,立足防御。 相似文献
15.
在性质上,“铺底权”与我们熟知的“田面权”相似,指的是在租赁过程中铺客投资于他人之土地及其建筑物上而生出之物权。但是,“铺底权”的内涵却远比“田面权”复杂,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不动产铺房的永久租赁使用权;二是商铺装修与经营添置的动产,包括家具、设备、货物、门窗、牌匾等;三是商铺经营形成的无形资产,包括商业信誉、顾客群体、招牌字号等。在清代,铺底尚属民间的商业习惯,铺底的倒卖与转让无须向国家纳税,证明铺底之存在的关键凭证是一系列的民间交易契约。进入民国之后,在延续旧有习惯的基础,上,大理院、司法院的判例都对“铺底权”给予了正式承认,视其为一种具有效力的法律物权。然而,现代国家并不总是从“财政汲取”的立场来保护和维持“铺底权”,反而为了建立更为“清晰和简单”的产权治理体系,对此习惯物权采取了消极态度,不仅逐渐限制“铺底”的创设,而且还禁止铺底的买卖、租赁等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