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成沛 《发展》2011,(8):90-91
本文以平川区区域经济发展为例,重点探究土地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生产资料,其信托流转能否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上找到生存空间,在坚持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农民切身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通过信托手段是不是可以加快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壁垒,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基础保证,是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积极、有序地推进土地流转是有效地促进“三农”裂变,适应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关系到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推进土地有序流动,活跃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各地均在积极探索之中。近日,我们深入到土地流转工作做得较好的巢湖市和县白桥镇,就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和流转后经营的状况进行了调研。[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对地方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关于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以农民自愿互利、政府积极稳妥推进为特征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启东农村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市实现农村土地流转10.5成为,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10.8%;66万亩江海滩涂已有26万亩实行了招投标、租赁经营;通过水利产权改革,去冬今春全市共疏浚横河和整治泯沟4270公里,其中已有80%的水面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三农”政策永远是焦点,这话一点都不错。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农村发展的新一轮引擎是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的调查方法。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农民不能获得有效信息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这些都是影响土地流转有效进行的因素。这说明只有确保转出户与转入户信息的对称,并且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才能使土地流转有序、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9.
江建辉 《乡镇经济》2004,(3):33-33,4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一贯政策精神的进一步明确和重申。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是现阶段农民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多渠道增加收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有效办法。这是农民首先创造与实践的,是对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走规模化经营之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场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1日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可以实行流转。当前,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形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浙江绍兴、河南等地在土地流转中还催生出了土地信托制。现对土地信托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打工经济迅速兴起并对农村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角色,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田者,而是在打工经济的影响下产生了角色、身份上的分化。由此导致农村种田格局和农民种田观念发生变化。在种田格局上,农村出现了不种田的常年外出打工经商者、半工半农农户和普通种田者三个阶层;在种田观念上,常年在外打工者基本不再依靠土地上的收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我国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  相似文献   

14.
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在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践中,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为突破口,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探索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一年多来的运作,有效地引导本村农民把分散土地集中起来,改变小规模、传统型的生产经营方式,推进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建设,对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5.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守住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条底线,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稍早时候的十八大报告则首次明确提出,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合作经济》2013,(1):14-1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被认为是围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2012年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将全面进入收宫阶段,让农民像市民一样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证。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86%。天津、海南、安徽、广西等地发证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徒芳草 《魅力中国》2014,(2):9-9,11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召开的短短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的九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密集出台,突出彰显了执政党对“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的战略考量。这十年,是我们党的三农理论创不断创新不断获得成果的十年,也是全国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道路成绩斐然的十年。十年来,党的“三农”理论不断创新,土地政策改革不断完善。必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党的土地政策,能够在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同时,盘活集体土地资产存量,提高利用绩效,使国家、集体、农户土地利益都得以维护,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宝瑞 《发展》2003,(4):4-4
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我国各地农村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力和承包的土地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充分体现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前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真正让农民富起来,仅靠农民从事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最根本的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周刊》2004,(1):24-25
一位农民说:“分分毛毛的收入都给孩子念书去了,从小学到大学,家里现在没有任何积蓄。所有的收入包括孩子打工的收入现在都全部用于还债。”  相似文献   

20.
葛燕 《浙江经济》2014,(3):59-5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锁定三农,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让农民共享改革红利的呼声日益高涨,“涉农红利”将进入新一轮陕速释放期。土地流转改革是农村改革中最基础的一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备受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