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如何利用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进行人生审美教育,引导儿童去发现美、表现美,逐渐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使其得到和谐的全面发展,是今天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绘画的创新式教育,儿童绘画的创新式教育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关于儿童绘画的创新式教育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并提出绘画"可以表达幼儿的美感,可以发展儿童的思想,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可以练习儿童的手力和目力。"因此,应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绘画这一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纷繁多变的艺术实践中,绘画作品被艺术家从立体及透视表象的纠缠中分割出来。现代艺术家们不再是去描绘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寻求自己的绘画语言去从事世界的理解。现代绘画语言作为纯粹的艺术手段发展到对自身的觉察和审视,绘画语言的自觉是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发展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时期新绘画得以绝境逢生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兴趣就是最好最好的老师",只要是有了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出现。所以说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小学生的绘画兴趣,用爱心去呵护、发展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绘画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小学生也十分喜欢画画,他们经常情不自禁地到处画,在纸上、书上,无规则地去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就是小学生的一些天性,小学生去认识、去探索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在美术活动这个大的天地里,小学生真正成了这个时代生活的主人。作为一位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小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6.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儿童的内在世界是一个人际关系世界,而这个内在的人际关系世界的基础是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母子关系。在构建良好的早期母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中,客体关系理论提示家长,要防止儿童对部分客体的迷恋,要对前语言时期的儿童充满关爱,对此可以运用过渡客体或游戏增加儿童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简笔装饰绘画的色彩、构图、绘画技巧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8.
当全社会都忙着为独生子女学习那些绘画、钢琴、电脑等所谓高雅技能的时候,不少西方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 倡导越是简单的原创就更能训练儿童的思维、想象与动手能力,从而发现儿童最原始的创意潜能。  相似文献   

9.
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的基本依据。但目前,对此的研究都未得此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出发,对8~13岁的儿童绘画表现及其审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萧云从是姑孰画派的领袖人物,创造性地将生命意识注入地缘山水的诠释和艺术表达之中,拓宽了古典文人绘画的视野,为徽皖诸派提携引路,还间接促成扶桑南宗绘事繁荣,在殊方异域声名远播,对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新古典主义诞生,绘画艺术迈出了由神向人转化的第一步。而紧随其后的现实主义完成了由神向人转化的全过程,神的世界这时已被人的世界所取代。新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绘画在题材、表现、意义等方面虽然有区别,但它们都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为“把艺术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作出了贡献,也为以后的艺术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的印象派绘画,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创新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符合光学原理的新画法,在光色中捕捉转瞬即逝的视觉形象,重视表现色彩及色彩中赋予人的内在情感,遇止了代代相沿的绘画图解因素,极力声张绘画本身的语言要素,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精神世界和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拓宽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发挥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成为二十世纪艺术转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笔者作为江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艺术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日益体会到高职院校的绘画课教学必须尽快走出传统模式的禁锢,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造,以此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当代高职学生的艺术绘画能力水平要求。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主要是提出了如何改进当前高职学生绘画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绘画是画家对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理解。如何通过思维的分析判断,从技术升华到艺术,再现事物本质始终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在具体艺术创作过程中,要通过处理好主观与客观、整体与局部、写型与传神、艺术与科学等方面的关系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同时要注重画品和人格的修炼,对社会发展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绘画创作和欣赏中的模糊性是绘画作为艺术的必然存在方式,这一必然性不仅由被观照世界的模糊性、情感表现的模糊性、创作过程的模糊性所决定,更是由作品的召唤结构,以及审美感受、审美分析和审美表象的模糊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特定的视角切入郭银土的绘画艺术作品,多层面地剖析郭银土绘画作品所具有的"画家使命"和"平民意识",从而启示人们应如何使自己无愧于艺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随着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西方文化也逐渐输入国内,特别是20世纪后,西方绘画因素对花鸟画的影响逐渐明显,甚至开始西化,传统绘画被忽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西方绘画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在面对西方文化大量输入的背景下,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让花鸟画走向世界,是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我们是否一定要向西方学习,中西结合是否是中国花鸟画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社会政治大变动时期。由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变化,推动了社会风尚与观念的改变。主体意识觉醒的思潮体现在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此时,景德镇的民窑和陶瓷绘画艺术发展到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峰。文章通过这个时期景德镇民窑的兴衰来探讨民窑是如何推动陶瓷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童话是学前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童话能满足学前儿童本我的需要,儿童通过童话无意识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通过童话,儿童可以整合早期内在世界的分裂,促进心理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仍具有浓厚的小学化倾向,学前儿童被迫疲于学习知识的背景下,给予儿童童话的权利,让儿童快乐地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深陷守护儿童纯真、事物永恒和世界纯洁的虚妄之梦中,幻想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试图阻止儿童坠入成人世界,忽视了儿童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趋势。在荒诞扭曲的外部环境、逆来顺受的性格缺陷、虚无模糊的抗争目标以及挥之不去的死亡情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霍尔顿逐步从反叛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