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钟玉英 《特区经济》2011,(12):122-124
中国现行的城市低保制度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面临负激励效应等问题。"资产建设"是国际社会反贫困的一种新政策,对于消减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负激励效应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应尽早引入"资产建设",用制度方式鼓励低保人员积累资产、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退出低保。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证数据,在剖析我国目前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资并购对我国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外资并购通过平均收入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就业增量效应、就业挤出效应、供给带动效应以及消费制度效应影响我国消费需求的数量与质量,具备改善我国消费现状的潜能,但消费是一国内需,从根本上改善内需还需立足本国。  相似文献   

3.
梁媛  冯昊 《北方经济》2009,(2):9-10
本文通过实证数据,在剖析我国目前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资并购对我国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外资并购通过平均收入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就业增量效应、就业挤出效应、供给带动效应以及消费制度效应影响我国消费需求的数量与质量,具备改善我国消费现状的潜能,但消费是一国内需,从根本上改善内需还需立足本国.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文中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低保制度”: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以收支衡量贫困,保障标准全面化;设置量化指标,评估过程客观化;考虑家庭情况,“低保”标准梯度化;设置不同救助,救助方式套餐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对改善民生、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促进社会和谐和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决,而其用地供给又是重中之重。本文从土地供给价格、区位和时段三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给状况,并提出了确保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用地有效供给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内生资本利用和公共消费需求的单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引入总劳动供给和消费需求的预期偏差所代表的不确定因素建立太阳黑子模型。我们的研究表明 ,在规模报酬不变技术条件下 ,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较大的合理参数范围内仍存在稳定的吸引解。同单一生产技术冲击的基本实际商业周期模型比较 ,太阳黑子冲击对波动的贡献有限 ;实际冲击解释波动的主要部分 ;引入供给冲击改善了模型对消费的预测能力 ;引入供给冲击优于引入需求冲击。政策建议是 :改善劳动供给的关键在于从现行劳动政策和制度入手 (如户籍制度 ) ,优化劳动配置 ,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低保制度和低保福利侵占 1.低保制度。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为缓解城市贫困问题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的潜在威胁,1993年起,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8.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低保制度运行情况进行地区间、城乡间、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以及城镇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的比较,分析了我国低保标准变动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低保标准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我国国家政策向农村不断倾斜,低保范围不断扩大,保障额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人们所熟知的是"关系保"、"人情保",但是,导致农村低保制度背离设置初衷,甚至救济效应完全丧失的真正原因绝不仅是上述因素,还有更加隐蔽存在的安置型低保、养老型低保、共享型低保以及轮换型低保因素。这些低保评审乱象存在的原因包括两个主体原因,一个主体是群众方面,普遍以享受低保为荣誉象征、低保政策与其他政策挂钩的整体利益驱动;一个主体是公权力主体,乡镇审核作用小、表面公平的层级名额分配。前一个主体原因导致评审失范不得不为;后一个主体原因导致评审失范有可为空间且一般无责可追。在我国现行低保政策有存在必要性的前提下,解决现行农村低保评审样态的根本进路是缩减名额,提高保障标准,真正做到低保保"低",不求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以期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方面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同等待遇,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低保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它的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因此,低保金就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救济那些贫困人群度过艰难岁月的口粮钱.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了农村的贫困现象,更好地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作为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而城市低保制度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大举措。山东省城市低保目前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山东的经济大省、强省地位不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建议建立独立、有效的家计调查系统;扩大保障范围,加强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整合;增加投入,合理分担和使用资金;科学合理地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和政府部门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供给对需求具有刺激效应,因此,改善供给是扩大内需是一种途径选择。当前,为了扩大内需,政府应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性上,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增加消费补贴,有保有压调整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村低保: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树义  刘朝立 《山东经济》2009,25(4):114-12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村居民,由国家和地方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助制度。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低保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农村贫困群体人口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做了描述分析,认为当前农村低保人口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农村低保还存在保障范围小、保障标准低、地区差异大、低保对象界定不科学、透明度不高、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旭穗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63-65
我国各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电梯系数"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城市"低保"标准上升速度远远低于英国和美国的救助标准提升速度;中部和西部地区"低保"标准提升速度和幅度稍低于东部地区的提升速度和幅度;"低保"标准的提升速度远远低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提升速度。文章建议: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进行定期调整,提高速度逐步跟上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增长速度;参照国际救助标准的提高幅度,加大我国"低保"标准的提高速度与提高幅度;以相对贫困线来确定受助对象,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5.
会展业具有相对广阔的外延性,既可以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又可以沟通国际与国内、产业与文化,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经济有积极正向关系。文章从分析会展业特点出发,对会展业和城市发展的互动效应进行理论诠释,并对会展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获得较快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部分贫困群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对于社会保险来说是比较有效、直接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措施。文章通过对昭信村低保实施的对象和标准、低保覆盖面和低保资金来源等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来了解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的情况,从而为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制度得到了广泛发展,其产生的经济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利用世代交叠模型(0LG)从宏观经济资本与产出、微观经济生产者、微观经济消费者三个层面分析了企业年金制度带来的经济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使资本量和产量增加,使资本-劳动比、产出-劳动比及资本-产出比提高;导致利率和工资水平下降,但幅度不大;使工作期和退休期的消费增加,个人消费效用水平提高.就整体而言,企业年金制度的经济效应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低保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晴 《特区经济》2010,(10):124-125
我国低保制度自建立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初步达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但在其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退保难等问题。本文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有劳动能力的人"吃低保"退保难的三点原因,分别是:现有的差额补贴制度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低保制度一揽子保障引起的负激励阻碍了一部分人退保;针对低保人员的就业培训时效性差和再就业福利低也会产生退保难。  相似文献   

19.
消费环境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其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扩大居民消费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界定居民消费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包含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赋权模型确定16个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1998—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数以及2008—2020年31个省份的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环境总体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消费经济环境、消费政策和制度环境、消费基础设施环境、消费供给环境、消费文化环境均得到明显优化。但是,各省份居民消费环境差异仍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环境相对较好。未来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环境应重点从优化消费政策和制度环境、消费供给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20.
寇凤超 《北方经济》2009,(13):30-3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救助的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