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条件下,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体制制度的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建城乡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的协调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社会结构.核心是要造就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人口自由迁徙、劳动力自由择业,城乡地位平等、互通开放、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经济社会新体制.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不是把所有乡村改造成城市,更不是把城市变为乡村;也不是只修几条公路、建几幢房子、搞一些农村设施建设,而要从发展阶段、体制机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协调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是我们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就是要在就业、社保、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把城市、农村视为一个整体,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最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将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要顺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显著增强的新形势,必须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实现由脱节走向互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切入点.也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为此,要在系统把握城乡改革联动内涵的基础上,做好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着力打破农村改革对正式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合法权益和首创精神.稳步推进城乡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成都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成都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特别是在加快推进农科教一体化“,引科技之水,经教育之路,溉农业之田,富一方群众”方面,成都市做了有益的探索。一、按照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成都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通…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城乡统筹发展就是从总揽全局的角度统一谋划,兼顾城市、农村的一体化发展,其实质就是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改变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城乡分割二元结构,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来改变农村的落后状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发展、优化布局、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起着对城乡统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前做好谋划。  相似文献   

6.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一种十分突出的经济社会现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统筹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对接与城乡融合,这些恰恰反映在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是:牢牢抓住制度创新这个中心环节;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在倾斜发展中寻求协调;依托中心城市进行农村资源的战略重组等。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乡一体化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意义、目的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站在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把城镇和农村发展摆在"一盘棋"上,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营造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规划环境.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工业化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在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之间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使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城乡的关系也就不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就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是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的特殊属性,使得统筹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之间具有内在必然联系.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载体,以产业纽带从根本上联结城市和乡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就业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在搞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从体制、政策和工作体系入手,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陈林杰 《上海房地》2008,(12):45-4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城镇化有了长足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439%,城镇化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居住区大量涌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和农村的衔接是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改革开放前城乡关系的主要特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仍是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落后的农业大国.1952年工业净产值占工农业净产值的比重只有25.3%,工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只有6%.从50年代初开始,中国经过短暂的战后经济恢复阶段以后,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时期.国家为推进工业化,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持久深远的社会变革,建立了全面控制经济生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围绕工业化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城市和农村分割为两个失去市场联系的部门.城市以工业活动为主,城市就业和生活几乎全由国家统一控制了起来.农民则从事农业生产,必须承担国家规定的各项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宏观的层面上讲,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等等,都迫在眉睫.而统筹城乡发展则处于所有这一切的基础.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被提出来之际,本文拟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出发,探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以清晰地认识城乡统筹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更好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然后进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三大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探索中国推进制度转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主要路径是政府主导建立社会主义城乡统一大市场,规范市场运行,弥补市场失灵,同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弥补集权管理制度不足。制度贡献将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对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适应形势需要、坚持科学发展、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提出的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思路、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7.
李伟林 《活力》2011,(14):16-17
“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城乡统筹”作出了更为具体的阐述,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从国外发展轨迹看.一般国家都经历了城乡分化、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融合、城乡一体五个阶段。在城乡对立阶段.城市化率、工业化率一般在30%;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时期,原本缩小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课题。财政和金融是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接着分析了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在服务于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目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随时间变化依次经历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协调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达到城乡效率与公平最大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效率-公平协调度计算,以我国五个代表性区域为例,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