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树远  杨世安 《发展》2003,(1):67-69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征用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公平正义观念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审视,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在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是当然的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农民的利益应当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制约和保护。土地征用目的正当性的限制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其中“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就是土地征用的正当理由。各国对土地…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农地产权为核心,以制度变迁为主线,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展开立论。首先分析土地征用制度的本质特征和绩效,接着讨论土地征用制度的约束条件和制度变迁的动因及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以城乡土地产权对等、城乡土地市场统一和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为途径,以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和分享城市化成果为目标的土地征用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对于农村土地,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征用不断增长,土地征用制度设计上所存在的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新的经营性土地征购制度概括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完全的政府征购制;征购农民集体土地按照公正、公开、平等的市场价格定价的原则进行;农民集体土地产权进入市场转移(包括被政府征购)要按照市场管理法则缴纳各种法定的税费;失地农民在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得到政府有效的扶持,并享有当地城市居民享有的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当前土地征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文章从行政法学上的平衡理论、行政相对人、行政救济等角度对土地征用进行考察,探讨具体的改革方法来推动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赵锡斌  张扬 《科学决策》2002,(11):52-55
无论是政府的贪污腐化者还是其他的违法者都利用土地征用制度的漏洞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究竟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与腐败有何关联呢?  相似文献   

7.
王新萍 《发展》2008,(11):98-99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是一个必然趋势。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在调整国家、集体、用地单位、农民四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缺陷。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同时,试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针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前“三农”问题之重点问题、也是争议较多的问题土地征用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进一步对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补偿范围以及如何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其制度性缺陷十分明显:一是土地征用权行使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10.
胡跃龙 《浙江经济》2004,(15):28-29
我国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必须以市场经济模式推动土地征用工作。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使用,使失地农民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使社会更安定,经济更繁荣,政府更有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计源泉。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失地农民是由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征地制度、户籍制度的缺陷和农村社会保障率低下等因素使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极大的挑战。文章认为,增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重点是要把握好"公共利益"的维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统一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双置换"。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根林  施祖麟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05-108
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过去土地政策的反思,为破解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而提出来的。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主要体现在土地政策目标、优先用地标准、耕地占补平衡标准、新增建设用地来源与供给、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同等方面。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建设,需要完善我国现有土地法律框架、清理现有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决策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3.
周光伟  李琼  陈思 《科技和产业》2022,22(4):279-286
政府主导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基于比较公共政策理论,把政策改进作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比较研究的目的导向,有助于为政策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现行政策文本具体内容提供有益参考。根据政策比较研究一般范式和逻辑,将政策改进导向下的比较分析框架细分为五大模块,对每个模块分别提出基本要求,即政策比较文本先进性、政策比较主体标杆性、政策比较方法科学性、政策比较结果分析因果性、政策比较对策建议适宜性。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比较研究现有成果按照基本要求进行系统梳理,研判对每个模块基本要求的满足情况。研究发现,现有成果均不能充分满足各个模块相应的基本要求。鉴于此,针对每个模块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合法地位的逐步确立,我国创业政策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过程。创业政策的历史变迁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步的,并受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第二阶段,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第三阶段,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第四阶段,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是引发我国土地征收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认为,借鉴韩国的先进经验是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途径之一。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应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方面的立法;明确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扩大补偿范围,改革补偿标准;构建多种补偿方式;完善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程序,设立土地征收委员会;完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黎明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05-108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思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用土地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开发行为。文章以相关政策文献为依据,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内涵和功能,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选择,以期为国家、省区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建 《开放导报》2008,(5):49-5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包括五个领域的转型,即股权结构转变、产品产地转移、组织方式转换、生产方式转化和营销市场转向,同时在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集聚配套、增值能力五个方面升级。国家可在财政、税收、企业、资金、土地、监管区域以及交通等方面适当调整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加以引导,以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林珊  强瑞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36-139
医院作为一个典型的服务型机构,如何实现顾客满意应该是医院改进的一个目标。通过工业工程流程程序分析法、价值流图、ECRS等改善手法,以福建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流程为例,提出对该院门诊流程的改善方案,以期提高该院门诊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静 《改革与战略》2009,25(11):92-94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然而,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依然缓慢,不能弥补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文章论述了小额信贷在资金来源、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完善小额信贷的政策措施,即充分利用原有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小额信贷载体,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协调部门关系,为小额信贷创造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能源木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有  温春生 《改革与战略》2008,24(2):106-107,99
文章借鉴国外生物能源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策略,分析我国目前有关生物能源发展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应采取扩大供给、增加需求、加大科研投入等能源木薯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