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财政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小惠 《经济问题》2007,339(11):104-106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公共财政政策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存在着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加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财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支出比例.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颁布,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明确地提出今后的重大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提出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从公共财政的职能角度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公共财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找到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不理想的实质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并没有真正纳入国家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目前财税政策的制约。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税政策制约因素分析,提出应该从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着手,建立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财税政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喜添 《当代经济》2006,(10):99-100
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产生了我国的"三农问题",现阶段的"三农问题"直接体现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农村公共财政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加农民就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这样,才有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是实现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体制保障,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政策工具、管理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要加大公共财政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引导多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建立健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海涛  程岚  秦强 《财经科学》2008,(12):96-104
为居民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我国在城乡之间长期分割运行"二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农村居民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在我国国力逐渐强盛之时,中央适时的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举措,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王国辉  刘畅 《经济论坛》2007,(24):130-13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我国农村问题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施城市偏向政策密切相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自然体现出明显的农村偏向指向,即把政策的着眼点放在农村,国家财政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环境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等.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农保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项保险制度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从根本上解除其后顾之忧,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促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扩大消费、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基于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现实状况,指出了农村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制约因素,旨在为完善农村公共财政建设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富丽新农村”和“新农业运动”是台湾当局整体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台湾的农业政策经历过两次根本性调整:一是由实施挤压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向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二是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精致农业)的根本性转变。两次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台湾农业发展的整体战略思路。富丽新农村和新农业运动是继精致农业后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的支农富农举措。本文将通过对富丽新农村和新农业运动实施背景、基本做法的分析,探讨对祖国大陆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启迪。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盛世危言的解读,强调要关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统一,使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一个关注民生、大体均衡、和谐有序的利益格局。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宏观宗旨的研究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政策主题思路清晰,保持了发展路径的一贯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微观对策强调,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新农村的规划要体现减少农民、聚集农民、转移农民的趋势;新农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但并非"同步化"、"一样化";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强资源环境安全和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六大长效机制,即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投融资机制、创新科技支撑机制、构建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完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投入明显偏向城市的政策使城乡基本公共福利存在着巨大差距。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公共福利供给有所改善,但城乡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基础公共设施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在我国公共福利分配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财力大小的不同等因素是导致我国城乡公共福利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改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和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并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两方面阐明在新农村建设中改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改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若干措施:转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念、构建供给体系、明晰供给顺序、完善供给措施、提高供给效率和推行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农民组织意识是指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意愿和心理状态。农民组织意识的强弱,在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影响农民是否会自愿自动成立各种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民成立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外围条件逐步具备的情况下,培养农民的组织意识也就具有特别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同时,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犹如一柄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因势利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差距和缩小城乡差距的优先次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存的城乡差距中,最为迫切的也是能够解决的是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差距。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入手缩小城乡差距需要政府发挥的作用是: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均等化。为此需要改变长期依据各地的GDP所反映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各地生活条件的思路和相关政策。面对我国农村村庄分布广而分散的特点,需要在乡村集中化、城镇城市化和都市圈建设三个方面扩大以城带乡,扩大公共产品在农村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生产力研究》2008,(24):32-34
农村公共物品能否充分而有效的提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是使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存在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是由于长期发展战略的忽视,供给主体权责失衡,决策机制偏离,行政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文章建议通过创新供给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制度保障等多种措施,来改善和提高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9.
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内需,而农村消费在内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约农村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短缺,建议通过制度调整扩大我国农村消费,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浅谈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支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建立中国财政运行新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现阶段中国财政支农应调整支农政策,着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