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师》2013,(10)
通过对现有住宅需求预测方法及住房贷款支付能力对住宅需求的影响分析,文章提出了住宅需求预测模型改进的思路,建立了以居民住房支出和单位住宅建筑面积年需偿还贷款额来预测住房需求的改进模型。并对不同类型住宅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住房支出等因素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建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分类型住宅需求预测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加,目前许多大中城市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停车难,乱停车已成为十分严重的交通问题.本文针对现状问题,结合理论研究,并借鉴国外经验,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停车策略,提出了涵盖政策、体制、法规、筹资、建设、经营等方面的解决我国城市停车问题的一系列对策框架.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布局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的形成.应用交通区位理论,将“点、线、面”三要素层次分析法与之相结合,并进行控制点优化,从而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及交通区位分析的线网布局方法,并以哈尔滨市为实例分析,将此方法应用于目前轨道网的调整规划之中,得到较为合理的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东盟与中国都把FDI作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两国在吸引FDI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引入FDI增长率、FDI全球占有率和FDI供给弹性、FDI主来源地构成率等四个指标对中国和东盟吸引FDI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了竞争力变动背后实质上是自身区位优势的变动,为中国目前的外资政策导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区位选择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存量引入到制造业的区位选择模型中,对2006年制造业在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投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与交通基础设施存量都存在局部集聚,且二者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我国制造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应对全球性交通拥堵的过程中,交通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3年以来,美国推进主动交通需求管理模式,其中的先进经验亟待剖析和总结。基于对主动交通需求管理模式的梳理和概述,针对主动需求管理、主动交通管理和主动停车管理3类核心策略,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进行剖析,最后总结主动交通需求管理的经验及其启示,并对未来中国的交通需求管理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对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借鉴国外的支付能力指数测算了居民的区位支付能力水平,分析了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居民为满足其社会属性对区位的选择,还分析了居民的迁居意愿和社会排斥情况.结合分析结果,本文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合理化的角度得出了相关结论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5,(10)
运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衡量旅游业的集聚水平是研究旅游业集聚现象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关于我国旅游业集聚水平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的现状,文章在对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指标的缺陷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对我国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无论是从整体的旅游业,还是分别从三大核心旅游产业来看,我国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均在下降,地区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但经济相对发达、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在旅游业中仍占据着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Surfer7.0的城市居住小区区位条件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居住小区的区位出发,采用常规的建立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7.0相结合的方法,以大连市为例,分析了较具代表性的52个居住小区所在位置的区位条件及空间分异,并预测大连市居住小区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试图找到兴建居住区的最佳位置。实践证明,利用Surfer7.0分析城市居住小区区位条件,方法运用合理,分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的,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通过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利用产业区位熵的评价方法,对重庆市第三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发展强度进行探讨,从而分析重庆市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明皓  邱道持 《经济地理》2007,27(3):476-479,488
土地供求分析是建立适度的土地储备规模,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储备用地的适度规模进行预测可以建立在经营性用地需求和经营性用地的供给分析基础上,文章首先对重庆市都市圈房地产用地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接着依据供给制约需求的原则,对重庆市都市圈城市用地的可供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储备适度规模的计算模型。最后,对储备用地供应计划制定及农用地转用指标分解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所探讨的建立土地适度储备规模的原理与方法对指导储备用地的需求预测、制定土地储备计划和农用地转用计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对长沙市中心城区5个公共停车场进行现场、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长沙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利用现状的主要指标,认为"饥"、"饱"不均、规划和建设不规范、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是主要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停车设施优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组合预测模型在区域物流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帮助 《经济地理》2008,28(6):952-954
针对单一预测方法用于区域物流需求量预测存在的不足,文章提出了基于预测有效度的组合预测模型,即通过组合多个单一模型的预测结果,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预测的精确度。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灰色GM(1,1)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其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物流需求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取得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是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基于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以湖北省为例探讨征地补偿标准,通过从供给角度的农地总价值测算和需求角度的农地功能价值测算,得出征地补偿的参考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供给角度测算的湖北省农地总价值为80—150万元/hm2,以此作为征地补偿的上限值;基于需求角度测算的湖北省农地功能价值为27.7—85.93万元/hm2,为征地补偿的合理值,二者均远高于目前执行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一中  曹裕 《经济地理》2011,31(8):1375-1380
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赋存状况也是重要的制约条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重视系统压力状态的调节和系统反馈能力建设。研究也表明,PSR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命机制概念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生态机制解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实质,即人为干预下的城市生态景观的自组织机制作用过程,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生命机制概念,构建了相应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并以深圳特区为试验研究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基于生命机制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时空模拟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边缘交通事故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探讨城市交通环境结构和交通事故潜育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城市边缘带交通事故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并阐明北京城市边缘带事故频发性的主要原因是其交通环境的城乡过渡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人和驾驶员的心理失衡。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择住宅地价影响因素并设定量化标准、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1997—2004年北京市住宅用地出让数据进行了统计及空间可视化分析,探索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性。发现北京市住宅地价多中心影响效应显现";生活质量型"较之"生活便利型"基础设施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更大;地铁与城市快速路对于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互补效应";土地面积对地面单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重构的基础上,从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时代要求出发,系统构建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的水晶模型及分析框架,研究认为重点产业环节选择不同于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水晶"体系,主要包含八大主要影响要素,即主体功能区建设、市场需求、技术经济、生产要素供给、产业基础、产业关联、政府和全球化,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的八大选择基准。最后以湖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环节选择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检验。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区域性的综合规划,为地方性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和法律依据.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是地方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为了切实搞好常德市鼎城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之更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必须切合实际地搞好建设用地需求规模和布局的预测.采用灰色系统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建设用地发展与GDP、总人口、市镇人口、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因子,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法、建立GM(1,1)灰色模型,进行了2010年和2020年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GM(1,1)模型可以进行长期预测,但预测仅反映一种趋势,综合考虑驱动因素的灰色线性组合模型更具有预测的可靠性.利用GM(1,1)模型和线性模型组合,进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